張波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擴大,從小學到大學的每一門學科的教學方式,都在向更成熟更高科技的方向發(fā)展。高中物理在這方面就比較前進,運用了模型構建的新型教育方式,使學生們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識,把復雜的物理原理簡易化 。
【關鍵詞】高中物理 模型構建 實踐探討
引言:物理是一門邏輯性特別強的學科,主要以觀察和實驗為主。采用物理模型的構建這一教學方法,既解決了物理中復雜難懂的科學原理,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記憶。為了讓現(xiàn)在的物理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教育工作者研究了模型構建這一教學手法,把復雜的物理問題結合一起,換成另外一種簡單地說法,這樣對學生來說,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對研究物理問題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物理模型構建對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
物理模型的構建,是一種抽象的物理思維,通過對生活中常見問題的提煉,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易懂化。并對模型產(chǎn)生的效果和特征進行透徹的研究。解決了一些物理難題,讓人們從深度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這種構建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的結合課本內(nèi)容,把抽象的物理定律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定向思維能力,高中物理是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各個單元的知識都相互關聯(lián),每個學生的資質(zhì)不同,沒有很好地學習物理的態(tài)度,直接導致物理成績。而這種新型的物理教學方法則提高了物理教學的生動性,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簡單說,就是把物理問題由原來的黑白配變成鮮明亮麗的彩色服裝,吸引學生眼球。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講解下,可以獨立完成很多物理實驗。
二、物理模型的構建原則
高中物理知識相對初中來說沒有那么簡單形象,定律多實驗少。與數(shù)學公式又息息相關,給學生對于知識的難解帶來很大的困擾。物理模型的構建推進了高中物理的發(fā)展,把復雜易懂的物理問題抽象出來,形成簡單易學的模型,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但是模型構建的原理必須具有科學性、依據(jù)性。遵循以下幾項有效原則進行搭構:
1、對研究對象的本質(zhì)特征有效反映出來
以研究高中原子物理為例,在構建原子物理模型時,必須要知道原子物理的特征:(1)實事求是,求真為實的探求微觀世界。(2)從宏觀到微觀的不斷創(chuàng)新,是人類研究成果的薈萃。(3)體現(xiàn)物理研究的最新思維模式,集結所有先進的物理研究方法,是物理學中的不二法寶。針對以上特質(zhì),構建模型前,先要讓學生深刻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定律,這樣才能在模型上體現(xiàn)真實的事物原型。
2、抽取原材料的主要因素
物理學科是一門研究物質(zhì)最基本特質(zhì)和運動形式的科目。而物質(zhì)世界的自然現(xiàn)象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穿的。它的復雜性就促使我們在構建模型時一定要抓住事物的主要成分、主要沖突。忽略掉次要成分、次要的沖突。例如:在學習胡克定律時,我們要知道它的本質(zhì)特征,它是力學彈性理論中的基本定律,是固體材料受力后材料中的應力和應變之間的線性關系。也就是通常我們所指的彈性系數(shù)和彈性形變。兩者受到外力作用時所產(chǎn)生的效果既相輔相成又互相矛盾。所以我們主要抓住這兩大特征就可以利用建構模型把復雜的非線性關系變成簡單的線性特質(zhì),來解決更具體的現(xiàn)實問題。
3、以實驗為具體依據(jù)
建立物理模型時一定要以物理實踐為基礎,不能隨意構建,科學正確的以具體實驗為標準。在適用范圍和對其進行修改、調(diào)整時必須遵循基本的物理原理,以理論和實驗為客觀依據(jù),這樣才能讓人們信服,更好的發(fā)展物理知識。
三、模型構建對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影響
1、降低知識難度,豐富教學課堂
高中物理階段的知識面特別廣,也特別的復雜,無論是對學生還是老師來說,都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通常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讓學生死記公式與定律,大量的做課內(nèi)課外的試題,認為題型做多了,即使考試中出現(xiàn)相同的試題,也可以運籌帷幄。很少運用實驗,出現(xiàn)了“老師一點就通,學生一做就死”的現(xiàn)象。這樣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的學生思維缺少創(chuàng)造,做題方式非常死板。面對新穎的教學題材,不能很好的掌握。創(chuàng)立物理模型構建就完全打破這一僵局。它把枯燥復雜的公式變得立體化、形象化。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學習難度,大大幫助學生有效的掌握物理知識。同時也給予老師足夠的發(fā)展空間,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
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yǎng)
“名師出高徒”是對老師的贊美之詞,沒有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培養(yǎng),就不會出現(xiàn)各個行業(yè)的IT精英。學生從小就對老師懷有尊敬和仰慕之情,認為老師的學問很高,什么樣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教師在學海生涯中起到了表率和伯樂的作用。而這種影響必須建立在高水平、高資歷、高素養(yǎng)的前提下。所以為人師表首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還要提高對專業(yè)知識的認知度。使學生對自己產(chǎn)生佩服的感情,帶著這種情緒,學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
3、提高課堂效率
現(xiàn)在的物理教學模式,已不再是單純的靠老師對公式的講解,然后讓學生做題那么乏味了。它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相反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沒有任何吸引力。為了更好的把學生拉入到課堂中,物理教師就要通過不斷的研究,捕捉物理理論的精華。開展豐富的實驗活動,提高課堂效率。要根據(jù)不同的研究方法針對具體的研究問題,對學生進行真實性的物理實驗。物理模型的構建不僅增強了教師的研究興趣,也滿足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渴望,對當今的教育需求提供了有利條件。
總結:物理雖然難學易懂,但是我們生活中卻離不開物理原理。通過物理模型構建在教學中的運用,既降低知識難度,又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因此,學生們學習物理不光是單純?yōu)榱丝荚?,還要提高創(chuàng)造條件,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揮自己在物理中的思維優(yōu)勢,與老師進行問題的探討和互動,增進師生感情,反復試驗,抓住物體基本特質(zhì),向更高難的物理問題沖刺。
【參考文獻】
[1]黃一兵.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模型的構建與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04)150-151
[2]陶惠娟.關于高中物理教學中模型構建問題的研究[J]課題研究。2014(06)
[3]羅立紅.論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模型的構建和運用[J]文理導航2014(05)
[4]段紅民.高中物理教學有效設問模型的構建與實踐[J]物理教師201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