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婷婷
摘 要:動產抵押這一新型模式的出現(xiàn)是適應經濟發(fā)展的結果,其表征為抵押人不移轉對動產的占有,挑戰(zhàn)了動產的公示方式,但是伴隨著動產抵押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止,其改變了傳統(tǒng)的物權模式,最主要的是與動產占有公示制度相沖突。本文擬對動產抵押的抵押權效力進行闡述。
關鍵詞:動產抵押;抵押權;效力
一、動產抵押的概述
在我國立法上,不管是《擔保法》還是《物權法》,都將動產抵押與不動產抵押規(guī)定在同一章節(jié)中,都將其歸為擔保物權的一種,但并未單獨就動產抵押設有定義性規(guī)定。在((物權法)中,只在179條和195條規(guī)定為“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xiàn)抵押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yōu)先受償”;“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xiàn)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xié)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被谏鲜鲆?guī)定,筆者認為,可將動產抵押定義為:動產抵押是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動產的占有而將該動產抵押給債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xiàn)抵押權的情形時,有權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所得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shù)膿7绞健?/p>
二、動產抵押的特征
首先,與不動產抵押比較而言。雖同以不移轉標的物的占有為要件,但仍存在較大區(qū)別,其中最本質區(qū)別在于抵押標的物的范圍不同?!稒喾ā酚謱⑽锓譃閯赢a與不動產。顯然,動產抵押的標的物是除不動產之外的物。
其次,與動產質押、留置比較而言:動產抵押不以移轉動產的占有為要件;公示方式不同;質押、留置都占有動產,占有便是其公示方式,對于動產抵押來說,因不轉移標的物的占有,顯然無法采用占有這種方式來標示權利的存在。生效時間不同;對于動產抵押,合同的性質是諾成性的,而對于動產質押,合同是實踐性的,只有交付了動產,質押合同才生效。對于留置而言,更是需要以占有為其成立和存續(xù)的條件。保管標的物的義務不同;基于權利人是否占有標的物這一點,可引申出保管義務的不同,即在動產抵押中由于抵押權人不占有標的物而不負抵押物的保管義務,作為質權人、留置權人因其占有動產而當然地產生了保管義務。
三、動產抵押的抵押權效力
擔保物權有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及權利移轉型擔保物權四種。因此,抵押權對擔保物權的影響表現(xiàn)為兩方面:一方面為抵抵押物行使所有權。集中表現(xiàn)在抵押人對抵押物的處分上受到抵押權的限制,即抵押人不能進行事實上的處分,除非向抵押權人另行提供擔保;即使是行使法律上的處分權也受到抵押權的限制。
1.未登記的動產抵押權的效力
動產抵押權依抵押合同就能有效成立,是一種不需公示即可成立的物權。在登記對抗主義模式下,對未登記的動產抵押權效力的合理限制一般是:動產抵押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對該規(guī)則的正確理解應該是:未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在當事人間完全有效,僅在善意第三人主張抵押權對其不發(fā)生效力時,抵押權人不能以抵押權的存在為由,主張優(yōu)先于該第三人受償。首先,優(yōu)先于一般債權受償。物權具有排他性,其效力恒優(yōu)于債務人之一般債務。動產抵押權既然屬于物權,其優(yōu)先于一般債權的物權屬性并不會因未登記而受到影響。其次,優(yōu)先于非善意第三人受償?!胺巧埔狻笔侵钢阑驊斨赖謩赢a押權存在的主觀狀態(tài)。“第三人”僅指動產抵押物轉讓時的買受人,其他的第三人如留置權人、質權人、抵押權人等其他物權人。最后,優(yōu)先于后成立的租賃權。抵押權利用的是物的交換價值,租賃權利用的則是其使用價值,兩者在同一動產上可同時存在。因此抵押人可在動產上設定抵押權后,再將其出租。但是,抵押權是物權且成立在先,無論登記與否,其效力都應優(yōu)先于租賃權,這是物權優(yōu)先于債權的基本原理。
2.已登記的動產抵押權的效力
登記對抗主義模式下,已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得以對抗善意第三人。具體而言,其可對抗的善意第三人包括:首先,抵押人之一般債權人。其次,動產抵押物的受讓人。對于善意受讓人而言,其通過轉移占有抵押物而取得了該動產所有權,但該所有權上是附有抵押權負擔的。此時,動產抵押權已因登記而具有了對抗力,并不會隨著抵押物的轉讓而消滅,其可追及至抵押物受讓人而繼續(xù)存在。善意受讓人若想獲得該抵押物的所有權,只能選擇代為清償以消滅抵押權,或者要求抵押人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再次,后設立的抵押權人和雖先設立但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人。一般都允許抵押人在同一抵押物上設定多個動產抵押權。這時,成立在先并已登記的抵押權因登記取得對抗效力,自然包括對抗成立在后的抵押權,不論其登記與否。
3.動產抵押與其他擔保物權競合時的處理
(1)動產抵押與留置權的競合。留置權是法定權利,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因合法的基礎關系如保管、修理等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可依法留置該動產以補償自己所受到的損失。留置權是只在動產上成立,而動產抵押權也是在動產之上設立的,二者可能發(fā)生競存。對于二者競存的問題,我國《擔保法司法解釋》規(guī)定在同一動產上發(fā)生抵押權和留置權并存的情形時,留置權優(yōu)先于抵押權得到保護。
(2)動產抵押權和質權競合。動產抵押權和質權之間也可能產生競存,我國《擔保法司法解釋》第 79 條規(guī)定“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并存時,抵押權人優(yōu)先于質權人受償”。有學者認為:“抵押權登記設定的時間是確定的,質權的設定時間難以認定,當事人可以在設定抵押后與第三人惡意串通,以更改質權的設定時間,對抗抵押權人行使抵押權。所以,經登記公示的抵押權效力優(yōu)先于質權”。
參考文獻:
[1]高圣平著,《動產擔保交易制度比較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高圣平著,《動產抵押制度研究》,中國工商出版社,2004 年版
[3]高圣平著:《動產抵押登記制度研究》,中國工商出版社, 2007年版
[4]王洪亮:《動產抵押登記效力規(guī)則的獨立性解析》,載《法學》2009年第11期
[5]張良,《動產重復抵押初探》,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 年第9期
[6]劉玉杰,《未登記動產抵押權效力探析》,載《法學論壇》2009 年第10期
[7]崔建遠,《關于抵押權的完善若千問題研究》,載《法律適用》2004年第6期
[8]鄒海林,《抵押物的轉讓與抵押權的效力》,載《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