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新苗 劉曉燕 毛國寧
摘 要:在大學語文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如何尋找一條適應三本學生的《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模式
《大學語文》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提高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功能?!洞髮W語文》課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語言、文學的專業(yè)知識,更重要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綜合知識。大學語文是一門培養(yǎng)民族學語文教學正是力求通過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的講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學生通過學習,形成一種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深沉的人文氣質(zhì)以及這種內(nèi)涵所外化的精神面貌和言談舉止。那麼,對于三本院校來說,它的教學模式是否可以走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下。目前大學語文在教學中存在以下的一些問題:
一、大學語文教材的不足
我國大學語文版本眾多,不少教材編寫質(zhì)量低,選文標準較低,所選篇目并非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相當多的編寫人員對大學語文課的思考不夠深入,對教材所要達到的和落實的目標缺乏細致的探究和規(guī)劃,以致所編寫的教材的內(nèi)在系統(tǒng)性不強。不同主題和單元之間,同一主題和單元內(nèi)選文之間缺乏相關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另外由于編寫人員較少考慮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銜接關系,以及在高中語文基礎上的深化和拓展,造成不少大學語文教材選文和高中語文教材選材重復率較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大學語文教材選文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專業(yè)差異、層次差異、地域差異和大學語文教學的特點,提倡分專業(yè)、分層次、分地域、分類別編寫大學語文教材。當然,無論采用分專業(yè)編選、分層次編選、分地域編選、分類別編選中的哪種編選方式,另外三種編選方式的影響都不能回避。或許我們應該在選取一種編選方式為主的情況下,兼容到其他三個方面。在此種情況下,對于大學語文教材選文編選改革的問題應盡可能地做到因勢利導,貼近學生的需求。
二、課時嚴重不足
大學語文課程作為人文素質(zhì)教育類課程,目前很多學校所設置的課時,是遠遠不夠的。對于目前很多三本院校所設置的36個課時,就是選取一部分都講不完,更別提完成大學語文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了。盡管大部分高校的語文課為必修,但語文課的課時和學分均比較少。如南昌航空大學的大學語文課安排在大一上學期或下學期,一共24個學時,共1.5個學分。這也是目前高校開設語文課的普遍情況,即課程時長一般為一個學期,學分為1.5-2個。與此同時,大部分高校英語課則開課4個學期,課時至少200個,是語文課的10倍,且學分超過12個,比大學語文多出了一大截。這主要是由于人們對于大學語文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高等院校普遍開設大學語文課至今,對于大學語文課的性質(zhì)、任務等問題一直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研究,關于大學語文課的定位一直比較模糊。基礎課、公共課、選修課……各持所見;“補課說”、“工具說”、“人文說”……各執(zhí)一說。二是教材建設方面存在著太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大學語文課功能的發(fā)揮,給人是由于以往很多院校一直沒有開設大學語文課,有的院校雖然開設了,但分配給大學語文課的課時很少,致使這門課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思維品質(zhì)改善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等多方面的巨大作用沒有顯現(xiàn)出來。事實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一些大學開設大學語文課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平時成績的評定無統(tǒng)一尺度。目前各院校大學語文類課程考核方法基本如下:大學語文總成績由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兩部分構成,一般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0%~40%,平時考核的方式和內(nèi)容都比較隨意,大部分院校主要根據(jù)學生出席或課堂表現(xiàn)情況酌情給分,也有一些高校根據(jù)平時出勤和作業(yè)完成情況給分。這樣的考核方法自然有其優(yōu)越性,但缺陷也非常明顯,在這樣無尺度的情況下,教師往往出于同情或其他原因,對學生的評分相差無幾,而且分值普遍偏高。
“大學語文”應該考什么、怎么考,能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的。個人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把“大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具體化,這個基礎上提出考核方向及內(nèi)容分布比例:考核指向目標,結合教材與教學參考資料確定考核的具體內(nèi)容與方式。實際上由于對教學目的概述粗略致使很多教學單位在“大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和“教材”之間的詮釋上有脫節(jié),進而在考核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只好“因循守舊”,搬“高中語文”的考核辦法以至“失之毫厘”。因此有必要將“大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具體化,并明確課程的考核指向目標。一方面“大學語文”的閱讀、理解、欣賞、表達四個能力相成,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因此考核時都應給予重視,考核內(nèi)容的比例應大致相當。另一方面:既然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目的,考核也要著重于學生的能力水平,試題不宜在教材中有現(xiàn)成標準的答案,試不宜采取閉卷的方式,應該采取更為靈活的方式完成。
作者簡介:
桂新苗(1981.8—),女,漢族,陜西咸陽人,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中文系教師,講師,從事語言及應用語言研究。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