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松作為《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被人們熟知。長期以來,其形象被定義為作風(fēng)果斷、嫉惡如仇、知恩圖報。但近年來,對武松的評價出現(xiàn)了新認識。本文將通過分析《水滸傳》中有關(guān)武松的主要情節(jié)探討其從“打虎英雄”到“殺人者”的變化,并揭示其中的原因。
關(guān)鍵詞:武松;知恩圖報;盲目復(fù)仇
一、“英雄”變?yōu)椤皻⑷苏摺?/p>
在《水滸傳》中,武松性格發(fā)展的部分,集中在第23回到第32回。主要有: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戰(zhàn)飛云浦、血濺鴛鴦樓。如此看來,武松從一出場到最后,似乎是在打殺之中度過。但在這一過程中,其思想性格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1.原因之變
景陽岡打虎是迫不得已。武松執(zhí)意通過景陽岡,路遇“大蟲”,此刻是不得不打。怒殺潘金蓮、斗殺西門慶是為兄長報仇,潘金蓮和西門慶發(fā)生不正當(dāng)關(guān)系,并聽從王婆教唆藥鴆如父的兄長,武松怒殺潘金蓮、西門慶、王婆三人,此刻是事出有因,理由正當(dāng)。醉打蔣門神是為施恩奪回快活林,并無其他正當(dāng)理由,只是為了報施恩的“施恩”。血濺鴛鴦樓是為報被張團練、張都監(jiān)欺騙之仇,但一怒殺害十八人,在鴛鴦樓一事中,除二張、蔣的死是有理由復(fù)仇之外,其余十五人均是無辜。
由此可見:從“景陽岡武松打虎”到“血濺鴛鴦樓”,武松的思想在從最初“只殺沒有道德的人”變?yōu)槭欠遣环?,只是盲目報恩?/p>
2.方式之變
在武大一事之后,武松第一時間想到求助知縣,此刻的他是相信法律的,而到鴛鴦樓一事,殺死十八人之后,武松寫下了“殺人者武松”,大有英雄不更名不改姓的豪氣,但從另外一個側(cè)面看,這是對法律的公開挑戰(zhàn)。
由此可見:從“景陽岡武松打虎”到“血濺鴛鴦樓”,武松經(jīng)歷了一個從相信法律到公開挑戰(zhàn)法律的過程。
二、“英雄”為何變?yōu)椤皻⑷苏摺?/p>
武松從是非分明到盲目報恩,從相信法律到對法律的公開挑戰(zhàn)并不是無端的,而是有明顯的事件作為轉(zhuǎn)折。
1.兄長無故去世,知縣含糊其辭,怒殺潘金蓮西門慶
兄長無故去世,知縣含糊其辭,怒殺潘金蓮西門慶,這是第一次轉(zhuǎn)變。
武松自幼失去雙親,被兄長撫養(yǎng)大,在他眼里,兄長更多的是父親,是根,兄長無故去世之后,武松悲痛不已?!拔渌蓳涞股肀惆莸溃骸绺珀幓瓴贿h!……你若是負屈銜冤,被人害了,托夢與我,兄弟我替你做主報仇把酒澆奠了,燒化民用紙錢,便放聲大哭??薜媚莾蛇呧徤?,無不凄惶[1]?!?,但在如此悲痛的情景之下,武松并沒有喪失理智,他對潘金蓮的連連發(fā)問,縝密清楚。
“嫂嫂,我哥哥端的什么病死了?”“卻贖誰的藥吃?”“卻是誰買的棺材?”“誰來杠抬出去?”[2]可謂是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之后他并沒有沖動的殺掉潘金蓮,而是找了何九叔、鄆哥來做人證,告到了官府。
此刻的武松,對官府是信任尊重的。他相信法律,愿意依靠法律。其言語是卑微的?!靶∪擞H兄武大,被西門慶與嫂通奸,下毒藥謀殺性命。這兩個便是見證,要相公做個主罷”[3]
然而,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知縣和他所信賴的法度卻讓他失望了,知縣認定擁有人證物證的武松證據(jù)不足,不予理會,并叮囑他不要與西門慶做對頭。企圖通過合法途徑解決不成的武松,對法律和理性的失去信任。出言“既然相公不準(zhǔn)所告,且卻又理會。”[4]之后便親手殺了西門慶、潘金蓮、王婆且以人頭祭兄長。
這次轉(zhuǎn)變的直接結(jié)果就是武松不再相信法律、理性,開啟了一條盲目報恩的道路,即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這一點,在快活林一事中,得以體現(xiàn)。
武松由于受到施恩的“幫助”,得以免牢獄之苦。這件事上,施恩顯然是目的明確——武松幫他奪回快活林。施恩無論從武力和后臺上都比不上蔣門神,他必須找一個人來替他奪回快活林。而武松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施恩要他幫忙奪回快活林的時候,武松不問青紅皂白,便滿口答應(yīng)?!氨闶且坏兑桓畹墓串?dāng),武松也替你去干!”[5]而這種盲目的報恩心理,在武松得知真相后愈加明顯。
關(guān)于快活林一事,施恩是這樣解釋的。
“往常時,小弟一者倚仗隨身本事,二者捉著營里有八九十個拼命囚徒,去那里開一個酒肉店,都分與眾家和賭錢兌坊里。但有過路妓女之人,到那里來時,先要來參見小弟,然后許他去趁食。那許多去處,每朝每日,都有閑錢;月終也有三二百兩銀子尋覓,如此賺錢。”[6]
由此可見,施恩和蔣門神一樣,都是地方惡霸。依仗著武力和后臺爭奪著快活林。但是武松卻并不考慮這一點,不論其行為是否有價值。在他眼里,只有施恩對我好,我為他這就是義。孫紹振在《武松的痞性、匪性和人性》中說,“……這就是《水滸傳》的英雄概念里面最大的問題只要我先認識你,你成了我的兄弟,你就是義,我為了你,打你的仇人,我就是英雄,你是英雄,還是惡霸,我不管?!瓕嵺`證明,他的原則就是:我先認識的人,我的兄弟,我為他的利益拼命就是義?!盵7]如果從這件事的本質(zhì)來看,這樣的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清人王望如這樣評價“獨計林名快活,人人得而奪之。朝梁暮晉,亦可朝晉暮梁。而必以奪之者為義,取武松感恩圖報之心耳。若夫施恩之占強霸市,王法有所不貸。義云乎哉!”可見武松此次的恩怨分明幾乎沒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在本質(zhì)上,施和蔣一樣,都是惡霸。
由此,武松從處理事情有理有據(jù)發(fā)展到了只看恩怨,盲目報恩的階段。
2.報恩反被騙,含冤被捕發(fā)派,血濺鴛鴦樓
報恩反被騙,含冤被捕發(fā)派,血濺鴛鴦樓,這是其第二次轉(zhuǎn)變。
經(jīng)過武大之事之后,武松失去了對法律的信任,轉(zhuǎn)而開始相信“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的法則。張等人正是利用這點設(shè)下圈套。而武松正如他們料到的一樣,落網(wǎng)了。在聽到有賊進入張府的時候,武松想:“都監(jiān)相公如此愛我,他后堂內(nèi)里有賊,我如何不去救護。”[8]他沒有想到,也沒有料到,這是張設(shè)下的騙局。自此,武松再一次迷失,法律理性不可信,而所謂的人,也不可信。這種心理導(dǎo)致了他在鴛鴦樓大開殺戒。
在鴛鴦樓一事中,武松的復(fù)仇是擴大化的。他殺死了在場的所有人。而這些人中,除張、蔣等他是有理由進行復(fù)仇之外,其余都是無辜。他此刻的心里,已經(jīng)不再是當(dāng)初的“我只殺不明道的人”,而變成了“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是這一死?!盵9]這顯然是一種扭曲的復(fù)仇心理。在殺人后,他心里有一種快感,“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盵10]若這些還不足以為據(jù),那武松揮筆寫下的“殺人者打虎武松也”。這一看似大丈夫做不更名站不改姓的做法,則是對法律的公開挑戰(zhàn)。
這次轉(zhuǎn)變的結(jié)果是武松從只殺不明道德的人進入了一種復(fù)仇的狀態(tài),從遵守法律進入到了公開挑戰(zhàn)法律的狀態(tài)。
此后的一些事也證明了這一點。張桐林在《明鏡照物妍媸畢露——試論武松的性格缺憾》中提到:“由于殺得性起,殺紅了眼,武松幾乎變成了一個容不得一點不如己意的人和事的狂人了[11]”正是在這種心理之下,在夜走蜈蚣嶺的過程中,竟然拿小道童“發(fā)市”,這明顯違背了他最初的準(zhǔn)則——“武松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漢”“我從來只要打天下這等不明道德的人”。
三、英雄”為何變?yōu)椤皻⑷苏摺?/p>
武松從遵守法律到公開挑戰(zhàn)法律,從是非分明到盲目報恩,從“只打天下這等不明道德的人”到“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是這一死”這一悲劇的過程,是多重因素的綜合結(jié)果。
首先,武松本身的性格缺陷。
從武松一出場,就可知其性格里是有易怒沖動缺陷的。在這一處,談到了武松在家鄉(xiāng)的事?!耙蚓坪笞砹?,與本處機密相爭,一時間怒氣,只一拳,打得那廝昏沉”[12]而在過景陽岡一事中,這種性格也有所表現(xiàn)。在酒家怕其醉酒不肯篩酒的時候,“武松焦躁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爺性發(fā),……把你這鳥店子到翻轉(zhuǎn)過來!”[13]由此可見,武松的性格里,充斥著易怒,是非不分的缺陷,這一缺陷在后來暴露。
其次,當(dāng)時的文化觀念。
第一,在以血緣為紐帶的時代,武松的復(fù)仇帶上了血緣色彩。這是當(dāng)時的普遍現(xiàn)象。在“血濺鴛鴦樓”一事中,武松的復(fù)仇是狹隘盲目的,支配他的是這樣的思想——“不論有無仇怨,只要是仇人府里的,哪怕地位十分低下的丫鬟、奶娘、馬夫等,都是他的仇人,都要斬盡殺絕!”[14]這與當(dāng)時的文化觀念的分不開的。在血緣為紐帶的時代,斬草除根是一種正常狀態(tài)。就連李逵打虎也是如此。“一時間殺了子母四虎,還又到虎窩邊,將著到復(fù)看了一遍,只恐還有大蟲,已無有蹤跡”[15]即,復(fù)仇是家族的復(fù)仇,是血緣的復(fù)仇。
第二,小農(nóng)經(jīng)濟下催生的“義”,即使一種“私德”。表現(xiàn)為一種根據(jù)個人關(guān)系來判斷對錯?!霸谖覀儌鹘y(tǒng)道德系統(tǒng)中沒有一個像基督教里那種‘愛的觀念,不分差序的兼愛;而且我們也很不容易找到個人對于團體的道德要素團體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沖突里更看得清楚。”[16]這種思想,在武松對“快活林”一事的價值選擇上,起到了作用。
最后,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
《水滸傳》發(fā)生的背景是宋徽宗時期(公元1119~1125年)。宋微宗濫用蔡京為宰相,窮奢極侈,法度破壞,皇室傾頹。這是造成武松改變的根本原因。在當(dāng)時的社會,法律已經(jīng)失去效力。這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第一,金錢大于法律,官府欺軟怕硬。
武松最開始是相信且依賴官府的。在景崗山打虎之后,知縣賜酒,武松如是答道:“小人托賴相公的福蔭,偶熱僥幸打死了這個大蟲,非小人之能……”,[17]而在知縣要讓武松做都頭時,武松更是感恩戴德?!叭裘啥飨嗵e,小人終身受賜”[18]。且在武大出事之后,武松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法律,求助于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知縣。
但是,也就是這件事讓他對法律和官府失去信任。收了賄賂的官僚支吾含糊并且叮囑武松不要聽外人和西門慶作對頭。
而這種金錢大于法律的社會,在《水滸傳》中,多次折射。在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震平安寨中,武松剛來到單身房里,就有之前的囚徒叮囑他,“好漢,你新到這里,包裹里若有人情書信,并使用的銀兩,取在手頭,少刻差撥到來,便可送與他。若吃殺威棒時,也打得輕。若沒人情送他時,端的狼狽?!盵19]而在武松被張設(shè)計入獄時,施恩及其父親首先想到的也是靠著金錢去打點并且收到效果。
第二,人情關(guān)系大于法律。官商勾結(jié)。
在快活林的爭奪中,施恩和蔣門神在本質(zhì)上是沒有區(qū)別的,都是地方惡霸,其爭奪所靠的就是其關(guān)系背景。施恩靠其父孟州牢城管營,蔣門神靠其主張都監(jiān)。而蔣門神的主子是施恩父親的上司。所以,在快活林的爭奪上,施恩沒有拼得過蔣門神。而武松介入快活林一事,靠武力幫施恩奪回了快活林,但是不久便被有權(quán)的張設(shè)計入獄,而施恩也落得慘狀。而官府在處理這一件事的時候,更是屈打成招,草草了事。而這一點,在先前的“平安寨”也體現(xiàn)了出來。武松在“平安寨”過的生活與其他囚徒口中完全不同。而這僅僅是由于施恩早已物色好武松替他奪回快活林。
法律無用,英雄被辱。一步步對法律的失望,對人性的失望。加上武松性格本身沖動易怒等缺憾,從遵守法律到公開挑戰(zhàn)法律,從是非分明到盲目報恩,從“只打天下這等不明道德的人”到“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是這一死”的變化,是必然的。
參考文獻:
[1]《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喪供人頭武二郎設(shè)祭.
[2]《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喪供人頭武二郎設(shè)祭.
[3]《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喪供人頭武二郎設(shè)祭.
[4]《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喪供人頭武二郎設(shè)祭.
[5]《水滸傳》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震平安寨施恩義奪快活林.
[6]《水滸傳》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震平安寨施恩義奪快活林.
[7]《武松的痞性、匪性和人性》(《名作欣賞》2009年第22期,孫紹振).
[8]《水滸傳》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鬧飛云浦.
[9]《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張都監(jiān)血濺鴛鴦樓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10]《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張都監(jiān)血濺鴛鴦樓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11]《明鏡照物妍媸畢露——試論武松的性格缺憾》(《東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2年11月第4卷第6期,張桐林).
[12]《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橫??げ襁M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
[13]《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
[14]《明鏡照物妍媸畢露——試論武松的性格缺憾》(《東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2年11月第4卷第6期,張桐林).
[15]《水滸傳》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徑劫單人黑旋風(fēng)沂領(lǐng)殺四虎.
[16]《鄉(xiāng)土中國》(費孝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7]《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橫??げ襁M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
[18]《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橫??げ襁M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
[19]《水滸傳》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震平安寨施恩義奪快活林.
作者簡介:
張寧(1995—),女,漢族,山西交城人,本科在讀。單位:海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3級本科生。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