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微
從18歲進入人民大會堂工作,安徽人侯桂珍就有了一生中最難忘的身份: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lǐng)導同志的服務員。這份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帶給她一份榮光,更有沉甸甸的責任,直到今天,她依舊念念不忘的是前輩的期望。
回想起從事服務工作的幾十年,侯桂珍常常提起“鉚釘”。在她眼中,從事服務工作要有“鉚釘”的精神:“一個鉚釘不過關(guān),造出來的飛機上不了天,從事服務行業(yè)也一樣要一絲不茍?!?/p>
“周總理教我們擺沙發(fā)”
在侯桂珍的記憶中,一些中央領(lǐng)導同志對待服務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是影響她一生的關(guān)鍵。她深刻體會到,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大會堂的每個細微的環(huán)節(jié),都代表了國家的“臉面”。
在她的回憶中,周總理不僅平易近人,而且對服務員的工作了解得很細致。他常說:“服務工作是外交工作的窗口,陳毅部長做不到的事情,你們可以做到:給外賓遞一塊毛巾,溫暖全世界人民的心。”
“我一直記著總理的這句話,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焙罟鹫湔f,記得當時大會堂剛建成,還沒有布置好。我們都沒見過沙發(fā),不知道怎么擺成一圈圓形。周總理就手把手地教我們說,找中心栓個繩子,四周才能擺齊了。他還說,服務員就像舞蹈演員一樣,動作要優(yōu)美,輕拿輕放;走路要穩(wěn)、又要輕,像飄一樣,穿皮鞋走在木板上也不能卡卡響。另外,走路時胳膊不能向兩邊甩,要前后擺動……毛主席每次出席的活動,周總理要提前檢查桌子、地毯的位置,看穩(wěn)不穩(wěn)、平不平。
周總理對服務工作的重視和點滴之間的囑咐,令侯桂珍記憶猶新。她更加意識到,人民大會堂的服務員代表的是中央,不是某一個人。其實,不管那一行工作,工業(yè)、輕工業(yè)、農(nóng)業(yè),都離不開服務工作,服務工作特別重要。
不知苦和累的年代
上世紀50年代,人民大會堂還在建設(shè)當中,侯桂珍被選入成為一名工作人員?;叵肫甬敵醯慕?jīng)歷,她愉快地說道:那是1959年,我還不到18歲,幸運地通過嚴格的政審,從安徽選調(diào)到北京來工作。
“當時是3月,我們坐著老式綠皮火車到了北京??吹搅颂彀查T,來到黃城根?!焙罟鹫浠貞?,“我們當時到了大會堂上班,當時大會堂建筑外觀已經(jīng)建好,里面還沒有修完。后來上級開始組織我們每天讀報紙,讓我們學會‘北京的語言,大家來自全國各地,所用的語言不一樣?!?/p>
作為人民大會堂首批工作人員,侯桂珍記得大會堂每個角落的故事。“我們把全國各地運來的沙發(fā)、地毯、窗簾整理好,我們中間90%都是女性,體重就七八十斤。讓我們抬5噸的大地毯,大家就手拉手,一起抱著地毯。指揮的人一吹哨子,我們一起走。從北門的漢白玉大樓梯,一直抬到迎賓廳‘江山如此多嬌哪兒,累得不行。當時抬完了,一下子坐到地上。當時我們還不能穿鞋,因為剛鋪上地板,怕被鞋跟壓壞了?!彼f,在那個年代,干起活來并不覺得苦和累,反倒是很快樂。
那一年的9月9月,是侯桂珍終身難忘的日子——她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爱斕祛I(lǐng)導給我一串鑰匙,讓我去值班。凌晨2點30分,大會堂的燈全亮了,毛主席、萬里等人視察十大建筑來了?!焙罟鹫浠貞浀?,“當時我又瘦又小,拿著一串掛滿鑰匙的鐵環(huán),等著給首長們開門。他們走到哪兒,我就開到哪兒?!?/p>
“當時,大會堂的領(lǐng)導向毛主席介紹我,說我叫侯桂珍,老家是安徽的。毛主席很快就接過話頭,幽默地說,她叫侯(猴)子嘛,從花果山水簾洞來的嘛。我原本心里很緊張,聽到這句玩笑話緊張情緒一下煙消云散了。從那以后,大家都叫我‘猴子。我在大會堂一直工作到主席去世,常常看到主席工作到深夜,這真的是一段難忘的人生經(jīng)歷?!?/p>
做好服務行業(yè)的“鉚釘”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侯桂珍漸漸擔任了一些服務員的培訓工作。作為原人民大會堂的服務處處長,她為中南海、釣魚臺、友誼賓館、京西賓館等多個重要接待任務的賓館培養(yǎng)過服務員骨干。
在侯桂珍眼中,服務工作是個“軟件”,往往比“硬件”還難做好。從業(yè)者必須要學會眼觀六路,心里有數(shù),還要顧全大局。比如,首長開會,要提前三分鐘沏茶,并把飄著的茶葉根挑出來,免得喝水的人不方便;有宴席的時候,觀察首長是不是準備講話,這些都需要非凡的觀察力。
“這些年我?guī)н^的學生,有上萬人了,其中不少已經(jīng)成了服務業(yè)大師級的人物。”侯桂珍說,“我一直想把在人民大會堂學到的精神傳幫帶下去,強調(diào)‘安全、責任、細心、服務這八個字,讓老前輩們安心?!?/p>
前些年,侯桂珍多次擔任一些大賽的評委,曾發(fā)現(xiàn)有人花錢買冠軍、買頭銜的事情。對此她深惡痛絕,在她眼中,服務工作是實實在在的,不能忽悠,更不能弄虛作假?!胺展ぷ骱苤匾粋€鉚釘不好,造出來的飛機上不去,我們的餐飲服務也一樣,弄虛作假是不能過關(guān)的?!彼f,我這個人實事求是,寧肯得罪人,也不能辜負老前輩對我的希望。
負責任是“內(nèi)心”的流露
侯桂珍認為,不久前李克強總理提出來的“工匠精神”很及時。服務行業(yè)的從業(yè)者,要知道自己代表誰,周圍的環(huán)境是什么。一個合格的服務人員,要從思想、從內(nèi)心去體會,認識到工作的重要性。
她回憶道,毛主席經(jīng)常夜里工作,許多人不知道為什么。毛主席對我說:“我不趁晚上批完,明天早上人家怎么工作?”所以,主席常常到天明審閱、批完文件報告后才睡覺。連主席都要考慮到別人工作的方便,我們更應該把服務對象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侯桂珍說,接待服務工作的精髓是要細心,這不是簡單的“露八顆牙,咬著筷子,頭上頂本書”就可以的,而是往心里走,露出很自然的微笑。只要用心,用感覺去做,責任心就一定能自然流路出來。她說,現(xiàn)在的服務人員外形很好,都很漂亮,但更重要的是由內(nèi)而外的氣質(zhì)。要培養(yǎng)內(nèi)在的氣質(zhì),不僅僅是有端茶倒水的基本功,更要用心體會。
如今在旅游業(yè)等服務窗口,一再出現(xiàn)“天價”餐飲宰客等亂象,都是因為人的思想沒有教育好,人的本性不端正。侯桂珍憂心地說,所以,當下無論是培訓學生還是自己從事服務工作,首先都要講怎么做人,怎么實實在在地做人、做事、服務,真心誠意是一切的基礎(chǔ)。
她說,在這一生當中,始終要求自己要對得起老前輩,心中記住自己要代表著國家,而不是代表個人去工作。在有限的生命中,她還要繼續(x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