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育春
[摘 要]中國電影文化隨著經(jīng)濟和電影市場的不斷壯大而蓬勃發(fā)展,電影是一種重要的國際化文化傳播交流手段和載體。電影片名的翻譯是對外傳播第一步,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目的論,為中國電影片名的英譯,指出了具有建設性的翻譯策略和方法。
[關(guān)鍵詞]目的論;電影片名;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6 — 0133 — 02
引言
電影是影像藝術(shù),更是一種文化商品,負載著某種文化價值取向,是文化傳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電影作為現(xiàn)代的文化交流手段,目的的達成離不開翻譯。片名是電影的名片,概括了電影的精華與靈魂,作用舉足輕重。英漢電影片名的翻譯,國內(nèi)學者從不同視角做了分析和探討。本文從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目的論角度出發(fā),探討了中國電影片名英譯的翻譯策略及其功能的實現(xiàn)。
一、目的論
傳統(tǒng)翻譯理論強調(diào)忠實,功能派翻譯理論主張翻譯是一種目的性行為,漢斯·費米爾( Hans Vermeer) 提出的目的論(Skopos Theory)認為“決定任何翻譯過程的首要原則就是要明確整個翻譯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劉利艾,2008),其核心是:翻譯方法和策略必須由譯文的預期目的或者功能來決定,而“源語文本已不是譯者的首要依據(jù),源語文本只是譯者在翻譯前需獲得的諸多信息的一種?!保ㄖZ德,2001)在翻譯中采取何種手段策略,目的論都給出了很好的指引,這同樣也適用于影視翻譯。
二、目的論與電影片名翻譯
電影是文學的一種形式,但顯然不適用純文學的翻譯標準。電影是商品,蘊含著巨大娛樂功能和商業(yè)價值,有著根深蒂固的商業(yè)取向和商業(yè)目的。這決定了影視的翻譯應當適當摒棄傳統(tǒng)的“等效”、“忠實”等理論原則。而目的論看來,這個標準或原則就是商業(yè)價值或觀影效應的實現(xiàn)。實現(xiàn)商業(yè)價值,需吸引觀眾,影視的翻譯也需考慮觀眾的審美和接受能力,然而“忠實”等原則并非吸引觀眾所必須,為獲得最多的觀眾或利潤,電影片名的改譯,甚至另譯,目的論來看,都順理成章。
就片名翻譯的具體標準,鄭玉琪提出了信息傳遞、美學欣賞、文化重構(gòu)的原則。賀鶯提出了信息、文化、審美、和商業(yè)的原則。筆者認為,絕大多數(shù)電影片名翻譯,需秉持商業(yè)和信息原則,商業(yè)優(yōu)先,兼顧信息。商業(yè)上成功了,其他功能才得以實現(xiàn),沒人看,談何文化交流,信息傳遞,當然片名需傳遞出一定的影片信息。中文電影的英譯,要達此原則,并非易事。語言和文化的巨大差異,使得片名中富含中國文化意象的詞匯轉(zhuǎn)換,難度巨大。歸化和異化的選擇,商業(yè)效果和文化信息的權(quán)衡,是譯者難以兩全的矛盾所在。
三、目的論視角下的異化和歸化選擇
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歸化”(domestication)與“異化”(foreignization)的策略來處理翻譯中的文化差異。歸化以譯入語及譯入語文化為導向,譯者對源語及源語文化的表達方式進行修改,使其符合譯入語讀者的接受習慣;異化則以源語及源語文化為導向,最大限度的保留源語和源語文化的形式和內(nèi)涵,有利于實現(xiàn)文化功能,但會對目標受眾的理解產(chǎn)生影響。電影的商業(yè)性和娛樂性定了片名翻譯必須以譯入語觀眾為中心。無論是歸化或異化,都要以觀眾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為出發(fā)點。
當源語和譯入語在功能上相近或相同時,異化直譯片名最為便捷有效。如《捉妖記》(Monster Hunt),《美人魚》(The Mermaid),《英雄》(Hero)。但大部分的中國片名,異化效果不佳,因其往往帶有中國文化意象詞匯,如特定的人名、地名、物品、方言表達、歷史事件等等,如異化直譯,往往讓人不知所云,無法吸引西方觀眾。因此,歸化是更常用的選擇。
中國影視作品,歷史劇占據(jù)相當比重,片名往往很中國,這就對譯者的英譯提出了很大挑戰(zhàn),歸化如何把握才能將電影的精髓和文化的意象傳遞給不同文化的觀眾?港片《東邪西毒》(Ashes of Times)可謂典范。拋棄了原有片名的中國武俠意象,實則傳遞出影片借武俠殼,演莎士比亞劇的精髓。這種歸化的大膽重構(gòu)文化意象,只有對影片有著深刻體會才能做到。
四、目的論視角下的文化意象差異處理
文化差異為翻譯制造了巨大障礙,影視文化產(chǎn)品不可避免包含眾多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是“一種文化符號,它具有相對固定的獨特的文化含義,有的還帶有豐富的意義,深遠的聯(lián)想,人們只要一提起它們, 彼此間立刻心領(lǐng)神會, 很容易達到思想溝通”。(謝天振,1999:84)片名翻譯應克服文化差異,傳遞文化信息,但前提是為觀眾接受。文化意象層面上,中西方存在的不對等、缺失甚至是錯位的現(xiàn)象。而文化意象的處理對于電影片名翻譯,乃至對整部電影傳播目的的實現(xiàn)都具有重要作用。好的譯名,其文化意象的處理能激發(fā)觀眾的觀影熱情,產(chǎn)生文化共鳴。譯得不當,則讓人困惑。因此,文化意象的調(diào)整、修補,是中國影視片名英譯,或者說電影傳播目的達成的第一步。中國電影片名的英譯,獨特中國意象的處理,目的原則明確,方法盡可靈活多樣。
(一)增譯,補充文化意象。電影片名短小精煉,簡單卻濃縮概括影片的內(nèi)容,傳遞出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中西方文化意象的差異造成譯名信息的不對等或缺失。因此,以電影內(nèi)容信息的基礎,譯者可對譯名稍作補充,彌補文化信息的缺失,讓觀眾通過片名對電影有個更好的預測?!兜胰式苤穸箭埻酢罚╕oung Detective Dee: Rise of the See Dragon),英譯多了detective一詞,補充了狄仁杰這一中國人物在片中的形象?!秾堅E》譯為 Mojin-The Lost Legend,馴龍訣是盜墓者的理論,盜墓者又稱摸金校尉,增譯the lost legend,既補充了信息,又增加了影片的奇幻色彩。
(二)改譯,修飾文化意象。中文片名往往能夠給中國觀眾呈現(xiàn)出一個帶有豐富文化內(nèi)涵和吸引力的文化意象,直譯片名,其文化意象的內(nèi)涵與聯(lián)想往往損失或扭曲,對西方觀眾的吸引力和文化效應大打折扣或沒有。改譯,是通過一定的修飾,讓文化意象在譯入語獲得理解接受并引發(fā)聯(lián)想與共鳴?!顿慌幕辍罚?014)譯為A Chinese Fairy Tale,港版譯為A Chinese Ghost Story,,如直譯,片名即一個美麗女鬼的故事,然而中文片名給人的文化聯(lián)想無疑是美的,而非恐怖,若使用ghost這類字眼,文化聯(lián)想和涵義將產(chǎn)生巨大的錯位,因此A Chinese Fairy Tale 不失為一種可取譯名?!蛾柟鉅N爛的日子》( In the Heart of the Sun),直譯不難,結(jié)合影片故事,一個文革少年在軍隊大院度過的一段少年時光,不難看出英文改譯所呈現(xiàn)出來的意象,更傳達出一種時代和青春期的熾熱。類似的還有,《金陵十三衩》( The Flowers of War),《港囧》( Lost in Hong Kong )等。
(三)另譯,重構(gòu)或撤換文化意象。另譯手法在電影片名翻譯中大行其道,顛覆了傳統(tǒng)的“忠實”、“等值”等原則,但在目的論看來,其譯名傳遞出了電影的信息,文化意象、更重要的是,觸動了觀眾的聯(lián)想和觀影欲望?!霸谟捌姆g過程中,為了讓電影更好地適應本土市場,必要時可以將影片名根據(jù)電影內(nèi)容改頭換面,不但可以形不同,還可以神不似?!保ㄠ嵱耒?,2006) “另譯,就是拋開原片名的形式和內(nèi)容,以原片內(nèi)容為基礎另起爐灶,另立譯名”(賀鶯,2001)。電影片名源自電影的人物、地點、背景、線索、事件等,片名如同電影的名片,表明賣點,對內(nèi)容和體裁進行高度地濃縮。一個賣點無法兜售,換個賣點換張名片?!稛o極》( The Promise),原名充滿中國傳統(tǒng)哲學禪意,翻譯難度大,譯名源自故事線索,神的允諾,易懂而易聯(lián)想。《滿城盡帶黃金甲》(The Curse of Golden Flowers),原名朗朗上口,武俠味濃,譯名放棄了原意象,采用了電影中另一意象golden flowers(菊花),curse貼合故事的悲涼色彩,與影片內(nèi)容十分貼合。類似的有《投名狀》 (The Warlords),《精武門》(Fist of Fury)、《南京!南京!》(City of Life and Death)、《霍元甲》(Fearless)、《趙氏孤兒》(Sacrifice)等。
五、結(jié)語
作為第二大經(jīng)濟體和第二大電影市場,我國并不是世界上主要的軟實力文化產(chǎn)品的出口國。他國觀眾對于中國電影的了解很多還僅僅限于功夫片風行時代的成龍李小龍,當中折射出的是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輸出的弱勢等問題。要取得與我國經(jīng)濟實力相符的文化地位,翻譯顯然并非最主要的因素,但卻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當中國文化產(chǎn)品像中國商品一樣流行世界,片名翻譯即可采用異化策略來傳播中華文化,而起始階段,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將中國的影視與文化傳播出去,讓世界接受,則是應當去把握和攻克的難題。
〔參 考 文 獻〕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5 - 26.
〔2〕劉利艾.從目的論析電影字幕翻譯〔J〕.合肥:安徽文學,2008,( 12) : 100.
〔3〕賀鶯.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西安:外語教學,2001,(01):60.
〔4〕鄭玉琪,王曉冬.小議電影片名的英漢翻譯原則〔J〕. 北京:中國翻譯,2006,(02):66-68.
〔5〕謝天振.譯介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84.
〔責任編輯:楊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