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香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情境教學法是最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之一,所以,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我們就開始創(chuàng)設(shè)情境,目的就是將學生帶入場景去理解相關(guān)的知識。可是,在我看來,語文學科是自帶情境的,是不用創(chuàng)設(shè)的,只需要我們將文本中所描繪的情境展示出來就可以。也就是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有意識地將隱含在文本中的情境展示出來,一來能夠給枯燥的課堂增加生機,二來能夠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因此,本文就如何讓學生體驗語文教材中的情境進行論述。
例如,通過表演中體驗文本中所展示的情境。表演活動的組織是為了讓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中體會文本中所表達中心思想,進而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中心思想的過程中,確保高效語文課程順利實現(xiàn)。比如,在教學《媽媽的賬單》時,我引導學生分別扮演“媽媽”“我”,組織學生按照下面的劇本進行表演。
小彼得:作為一名商人,付出勞動就應該得到回報。那我是不是該讓媽媽支付我這段時間的報酬呢?(小彼得自言自語地說著)是的(于是動手給媽媽寫了一封賬單)。
小彼得:媽媽,請收下這份賬單。
媽媽:彼得,這是什么賬單?
小彼得:你看過就知道了。(轉(zhuǎn)身離開)
媽媽:(看了看賬單,微笑地離開)
……
組織學生按照這樣的劇本進行表演,一來能夠?qū)⑽谋局忻鑼懙奈淖种庇^地展示出來,二來也能讓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習效率。
又如,通過想象感受文本中所描繪的情境。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隨著作者的筆調(diào)來想象文本的場景,進而幫助學生感受文本中的美,體會文本的中心思想。比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介于小學生的視野受限,在授課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一兩張小興安嶺的照片,然后,在引導學生在邊閱讀、邊想象中感受作者在文本中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進而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
素質(zhì)教育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精彩的,應該是形象的,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的情境,進而在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仲照飛,孫春峰.體驗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探索[J].亞太教育,2015(28).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