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敏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發(fā)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生字詞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教不好的一個板塊,但是,在語文考試中,生字詞占的分值卻不低。這不由得要求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一定要準,要好。可很多語文老師通常會認為學生從小學升到初中,生字詞部分不用再像小學那樣強調,加上教學任務的繁重,讓語文老師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要求生字詞的把握。導致的結果是,考試中,音、形、意部分的題目失分率很高,古詩詞默寫以及作文中,錯別字也不少。
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后,作為一名一直任教初中的語文老師,我陷入了深思。到底該如何才能做好生字詞部分的教學呢?肯定不能像小學一樣每天抄寫,時間不允許、學生厭煩、老師也必須花很多心思檢查。怎么辦呢?熟才能生巧,如果不采取這樣的方式,那學生如何主動又很愉快地將生字詞記住呢?
我嘗試了形象的教讀生字詞法。剛剛進初中的學生,還保留著小學的那份活躍和新奇,生動形象的東西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于是,在上課教讀生字詞的時候,我總會抓住生字詞比較形象的部分來解讀,讓學生既記住了寫法,也記住了意思。比如,在預習《在山的那邊》一課時,講到了“攀”字,這是比較復雜的一個字,很多學生都容易寫錯。我是這樣給學生講的:手抓住森林里的一棵大樹,右手掄左手掄,右手掄了左手再掄,爬上了樹,就是“攀”,“攀登”的“攀”,“爬”的意思。邊講,我邊在黑板上按所講的依次寫出這個字:先寫“手”,再寫“大”,然后寫“林”,右手掄,一撇,左手掄,一捺,就完成了“攀”字的書寫。并且,邊講邊寫,我還邊比劃動作,學生很有興趣,也跟著做了起來,就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迅速地記住了這個字的寫法和意思。(講解的寫字的比劃順序有了一定的顛倒,但學生記住這個字后,寫時自然會從上往下寫。)
在《童趣》的教學中,“壑”字又成為很多學生的老大難問題,在黑板上教寫了很多遍,仍然有不少學生寫錯。后來,我又采取了和“攀”字同樣的方法進行講解。我是這樣拆解這字的:“一”顆“谷”種“又”在“土”里被蓋(“冖”)住了長不上去(“├”:沒長上去,所以“上”字少一橫),原因在于它被埋在了凹陷的地方。這就是“壑”字,“山谷、深溝”的意思。這樣一講,學生之后的聽寫和作業(yè)中再也沒有寫錯這個字的。
而在《論語》教學中,學生第一次遇到了“曰”字,沒聽范讀之前,有些學生還念成“日”字。我用兩只手將雙唇分別往上往下拉,然后問學生:“正常的嘴巴有這樣的嗎?”學生見到我那怪怪的模樣,都笑開了懷,全都回答到:“沒有?!庇袔讉€調皮的男生還跟著做,讓同學笑彎了腰。然后,我讓嘴巴恢復原狀,說到:“我們的嘴巴都是扁扁的,對吧?”等大家都點了頭,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扁扁的“口”字,然后說,“口就是嘴,我們嘴巴里還要有什么才能說話???”
學生們大聲地回答:“舌頭!”
“對,還要舌頭我們才能說話。”我邊說邊在那個扁扁的“口”字中間加了一橫,“所以,這個字不是“日”字,念“yuē”,說的意思。一張嘴巴,加上舌頭,就能說話了?!?/p>
而對于“罔”字,前兩屆的學生更是讓我焦頭爛額,從初一講到初三,仍然有不少同學寫錯,總是把“冂”寫成“門”,或者“?”寫成“亠”。這次教這個字的時候,我告訴學生,我們要打破這個傳統(tǒng),爭取這一屆一個同學都不寫錯這個字。然后,我告訴他們怎么記憶:“羊圈忘記了關門,狼進去咬死了羊,吃得只剩下了羊頭上的羊角?!币痪湓?,學生跟著說了兩遍,就將它記住了。后面幾節(jié)課時,只要我一提到這個字,學生們就邊念那句話,邊寫這個字,居然真的一個都沒錯。
就這樣,在愉快的教學中,在師生的互動中,我以最簡單的辦法將生字詞的寫法和意思教給學生,學生學得高興,記得也牢靠,考試中,我所任教的班級在生字詞部分失分率降低了很多。我相信,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來學習生字詞,學生會有事半功倍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