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想水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00-01
健康的教育應是社會、家庭、學校三方聯動的,社會、家庭、學校三方在教育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少了社會教育價值觀的導向及為體現價值提供的社會大舞臺,教育將失去方向和發(fā)展動力;少了學校規(guī)范、專業(yè)、系統(tǒng)的知識輸送,教育將難以滿足人類對知識的渴求及社會快速發(fā)展的要求。而家庭教育由于其“家庭”的特有性具有任何一方無法取代甚至弱化的地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為孩子全面健康發(fā)展提供一切保障。那么該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我想從以下幾方面淺談我的看法。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導師也是終身導師,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生學校,這導師和學校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先入為主和潛移默化的作用。那么該如何做到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1、保持和睦的家庭氣氛
家庭氣氛對孩子性格有很重要的熏陶作用,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之間的和諧,是家庭穩(wěn)定和溫馨的基礎,也是孩子心理穩(wěn)定和健康的保障。家庭成員之間感情不和,言行沖突,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波動,使之產生心理上的不良反應。
2、營造自然的教育氛圍
要讓孩子處在家庭生活中,而不是老是處在家庭教育中,感到很累。要使孩子感到如魚得水,這個“水”是大江大海,是真實的、自然的,而不是金魚缸那樣的人造的。刻意的、僵硬的家庭教育,恰恰是營造良好氛圍過程應力戒的。
3、樹立良好的家長榜樣。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家長從自己做起,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是一個重要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因素。父母是兒童的第一個崇拜者。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中,父母的權威性、榜樣性是十分強大的。俗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父母無論在哪個方面都必須注意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誤導了孩子。
4、形成合理的教育合力。所謂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合力是指:所有的家長,包括父母親、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共同的目標,在方法上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對子女的教育保持一致性,這是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又一重要原則。
二、應用恰當的家庭教育方法
《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講的就是 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沒有恰當的教育方法,教育的效果將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而恰當的教育方法不是一朝一夕或突發(fā)奇想可得的,更不要想有一勞永逸的教育方法,因為每個人都具有獨特性加之每個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正如孔子說要“因材施教”。雖然說教無定法,但只要我們肯花心思,教育還是有法可循。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有效的交談。交談,是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娓娓談心。交談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交談的話題應該是有益的、孩子是感興趣的。交談之前,家長應該誘導孩子無拘無束地把心里話傾吐出來,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見解作為一份禮物回贈給孩子。通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誨和啟迪。單純的家長講、孩子聽,沒有反饋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于家長借交談對孩子進行挖苦訓斥,抓住一件小事嘮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厭,則更是不可取的了。成功的交談,似春風化雨,孩子是會受到教益的。
2、恰當的表揚。表揚、獎勵孩子,可以鼓勵孩子重復良好習慣形成;在表揚和獎勵中可以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培養(yǎng)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的加深。
再有,表揚也好,獎勵也好,都要實事求是,因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評價,要讓孩子在表揚和獎勵中去認識自己。過高,容易讓孩子盲目滿足;過低,又不容易達到到激勵的目的。另外,表揚、獎勵,家長的態(tài)度要真誠,最好不要事先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守信;絕不能在獎勵的程度上與孩子討價還價。
3、合理的批評。批評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家長批評孩子是為了對孩子不良思想、行為、品質給以否定的評價,并予以警示,從而引起他們的內疚、痛苦、悔恨,從缺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再重犯。
4、有愛的寬容。寬容是指孩子做錯了事之后,家長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了孩子的過失,他們沒有過激語言的斥責,也沒有窮追不舍的追究,這都會使孩子的內心受到深深的自責,并在悔恨、內疚中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冷靜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列寧8歲時,隨母親去姑媽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花瓶,當時無人看見,查問原因時他害怕也沒承認。細心的姑媽猜著準是淘氣的列寧打的,不過媽媽一直保持沉默,等待著兒子民中萌發(fā)羞愧感。三個月后,媽媽親昵地撫摸著兒子的頭,欲有所言,不料列寧失聲大哭,講出了打花瓶的事。媽媽安慰兒子,并寬容了他。媽媽知道兒子在這場內心的道德斗爭中,美的、誠實的品質取得了勝利。
印度圣雄甘地,少年時染上了吸煙的壞習慣,進而發(fā)展到偷錢買煙的地步。他深感痛苦和悔恨,便把自己墮落的過程詳細地寫在一個筆記本上,并鼓足勇氣把它交給了父親,渴望得到父親的教誨和懲罰。父親沒有責備他,只是久久地凝視著甘地,兩行熱淚滾滾落下。父親的寬容使甘地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從那以后,甘地痛改前非,走上了正路。
可見,寬容的確是效果很好的教育手段。應用時,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A、實施寬容教育的前提,必須是孩子對自己的錯誤已經有了認識,并深感內疚、悔恨時方可運用寬容手段。
B、家長準備原諒孩子的過失時,應該從表情上、語氣上使孩子感到家長對孩子所犯的錯誤很痛心,并相信自己能夠悔改。如列寧母親對列寧的撫摸,甘地父親的熱淚,都是對他們極好的教育。家長不可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使孩子如釋重負,沒有壓力,缺乏改正的決心。
我們都說,孩子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前途的收獲。家長朋友們,讓我們動動腦子、想想辦法,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和恰當的教育方式中全面健康地發(fā)展,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