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本刊特約通訊員
?
JIN YINQING 讓生命在教育中詩意地棲居
劉燕/本刊特約通訊員
為了學生20年后有尊嚴地生活,讓孩子更好地融入世界。
范剛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寶貴的,生命是最富于激情和創(chuàng)造的。一所好的學校,應是尊重生命的學校。2015年9月,在深圳為明學校的開學工作會上,校長范剛給大家講述了一個關于生命的故事。
2001年9月的一個夜晚,11點多了。
剛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我回到宿舍準備休息,手機忽然響了起來。
一位老師在電話里急切地說:“校長,我的一個學生在廣州軍區(qū)醫(yī)院,病重,我要去看望她,可是怎么都聯(lián)系不上車,請求學校提供幫助?!?/p>
“沒問題?!睕]有過多地詢問,我馬上答應了她的請求,并和司機一起接上她,深夜趕到了廣州。
到了醫(yī)院,家長握著老師的手,泣不成聲地說:“孩子的病危通知書下來了,我們問她還有什么愿望,想見什么人,孩子說,只想見見語文老師?!?/p>
病床前,家長輕輕地呼喚孩子的小名,說:“老師來了!”孩子努力地睜開雙眼,期盼地四處搜索,最后落在老師的臉上,嘴角泛起了滿足的微笑,伸出消瘦的手來,和老師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同學們還好嗎?”“等我好了,一定回去把功課趕上?!笨吹嚼蠋煟⒆拥脑捯捕嗔似饋?。在場的人誰也不忍心打斷她,聊同學,聊老師,聊學校,聊健康,聊身體好了以后學習的憧憬……在激動、幸福和快樂的時光中,不知不覺就聊了1個小時。
不幸的是,早上7點鐘左右,傳來消息,孩子永遠地離開了。
這位老師叫張虹,建校開始,一直在學校工作至今。張虹老師為了滿足孩子臨終前的愿望,千方百計第一時間來到病房,讓孩子在彌留之際,感受到了愿望滿足的幸福,享受到了老師帶給她的溫暖,讓她憧憬著美好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這就是學校倡導的“為了每一位學生終生發(fā)展”的真實寫照。從某種意義上講,深圳為明學校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為有這樣一批批教師,有那么一種精神——用精神的魅力鑄造著學生的靈魂,構建著精神的家園,實踐著詩意的教育!
深圳為明學校,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是深圳市南山區(qū)教育局和北京為明教育集團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集小學、初中、高中于一體的寄宿制國有民辦學校。
◎為明辦學理念:回歸教育本真,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為明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具有中國靈魂和世界眼光的現(xiàn)代人,讓孩子更好地融入世界。
一所卓越的學校應該讓生命的價值回歸校園,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充滿生機和活力,讓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陽光和自信。在深圳為明學校,老師們傾心創(chuàng)建了“為明”特色課程之領袖素質(zhì)課程,為孩子們營造詩意的家園。
足球課程是學校領袖素質(zhì)課程之一,鄧濤老師是這門課程的指導老師。他帶領的球隊多次獲獎,曾在全國校園足球邀請賽中獲得冠軍。學生梁拓的媽媽是足球隊家委會的成員,她曾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
作為家長,我們深深明白:好學生,離不開好導師。一個好球員,絕對少不了好教練。我從來不知道,足球也可以采用如沐春風般的訓練方式;我從來不知道,體育老師也可以是溫柔的;我從來不知道,當雨中賽事后,孩子還會有母親色彩的“鄧氏”姜湯可以享用;我從來不知道,體育老師也教品德;我從來不知道,教練在得到學生尊敬的同時,也可以與球員稱兄道弟……現(xiàn)在,我知道了!在此,衷心地謝謝我們孩子口中的“老鄧”!謝謝您,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給予了虛懷若谷般的包容!謝謝您,不但教導孩子們要有勇往直前的頑強氣勢,還要有學無止境的不屈精神!
在深圳為明學校,還有很多像鄧濤老師一樣對學生付出全心關愛的老師。
2014年夏,葉宇軒來到了這所學校。他有點自我,不太會關心和幫助同學,課余時間不太能和小朋友玩到一起。班主任韓老師專門找家長溝通,和孩子談心。在韓老師的指導下,慢慢地,孩子變了,從靦腆變得大方,從寡言少語變得活潑開朗。與此同時,學校豐富多彩的領袖素質(zhì)課程讓他頓覺耳目一新。如中秋節(jié)游園活動、模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經(jīng)典詩文誦讀、各種社團活動等。孩子每天回到家都有許許多多的新鮮事與父母分享,永遠是一張陽光燦爛的笑臉。
2015年元旦演出,葉宇軒脫穎而出,被選為主持人。這大大出乎家長的意料。同時,葉宇軒的潛能和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激發(fā),他主動提出學習鋼琴,短短一年就通過了三級考試,并取得了一些獎項。通過競選,孩子還當上了副班長。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009年伊始,學校教研中心的老師們經(jīng)過多次研討,起草了《學校課程建設方案(討論稿)》。2009年12月5日,學校舉辦了盛大的“加強學校課程建設,落實素質(zhì)教育”現(xiàn)場會,近400名嘉賓齊聚深圳為明學校,與會指導、深入研討、廣泛交流。
經(jīng)過老師們再三論證,領袖素質(zhì)課程結構體系最終確定為:必修系列、選修系列和活動系列三大系列。其中,必修課程包括成長支援、領導素養(yǎng)和北大文化三大門類22個主題,課程設置注重學生基本公民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文化熏陶和現(xiàn)代思維方式的培育。選修系列課程包括學科拓展、信息技術、人文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體育素質(zhì)、藝術修養(yǎng)和生活技能七大門類一百多個主題,課程設置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關注學生興趣,重視學生特長發(fā)展,為學生領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達成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有效途徑?;顒酉盗姓n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綜合實踐、校園節(jié)日、社團活動四大門類22個主題。課程設置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合作交往、提高責任意識,為責任人生聚焦。
負責小學特色課程建設的于秀艷主任說,課程設計提倡在體驗中學習。比如重陽節(jié)敬老活動,學生學習重陽節(jié)的由來、風俗等知識,給家里的長輩贈送心儀的禮品,在體驗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的感恩及“孝”文化。由于家長多為企業(yè)家,學校還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設了多種特色課程,比如邀請職業(yè)為空乘人員的家長到學校講解乘機禮儀、航空知識。組織學生到工廠去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老師和家長們都驚奇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為明”特色課程之領袖素質(zh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突顯了“自主、陽光”的精神氣質(zhì),逐步具備各界青年領袖應有的品質(zhì)、素養(yǎng)和能力。如:身心健康,勤奮好學,銳意進取,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自我,富有終身學習力;關心時事,了解社會,具有國際視野,富有多元競爭力;謙遜正直、誠實守信,富于理想,豁達自信,能凝聚并引領他人,具有團隊精神,善于交流合作、運籌帷幄,富有卓越領導力;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熱愛祖國,具有民族自豪感。熱愛人民,奉獻社會,追求真理,胸懷大志,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領袖素質(zhì)課程的實施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奠定了根基,為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詩意校園提供了課程支持和保障。
這是深圳為明學校特色課堂、詩意課堂的常態(tài)呈現(xiàn)。
一所好學校,應讓生命的律動回歸課堂,使課堂迸發(fā)出心靈碰撞的火花和嘗試創(chuàng)新的激情。
在深圳為明學校,教師嚴格遵循“教學評”一致性原則,深入構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文化生態(tài)課堂,采用“四學六教”卓越課堂文化策略,進一步提升課堂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益,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英語特級教師宋玉范的課堂深受學生喜愛。課堂上,宋老師真正做到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確保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她的課堂教學主要采用四種教學方式——啟發(fā)式接受學習、引領式自主學習、研討式合作學習和展示式體驗學習,形成了“善于設計,目標明確,深入淺出,教法多樣,重點突出,語言生動,邏輯嚴密”的教學風格。學生們這樣評價她:“宋老師有一手絕活——擁有超強記憶力!她了解每一個學生。每天的作業(yè),她不用看名單就知道誰沒交,誰全對,誰錯了哪道題,她都一清二楚。在宋老師的超強記憶力面前,我們變得越來越勤奮。”
此外,宋老師還積極參與到九年級的陽光工程和月光工程的活動中,幫助培優(yōu)補差,學生都親切地稱她為“宋奶奶”。
程運凡老師曾被評為學校最美教師,他認為,新課程新理念意義上的“備課”應該是:備“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備“創(chuàng)設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備“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變“我學會”為“我會學”。這里的“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的氛圍。
在他的課堂上,無論是實驗課、復習課,還是習題課,他每堂課都會精心設計出一些有質(zhì)量的問題,有錯題辨析型、一題多解型、思考討論型等,課堂上極力營造質(zhì)疑、探究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課堂上用心答題,開心求助。程老師及時改變評價方式,或當堂鼓勵,或給予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特別成績,或免做或選做當堂作業(yè)等,學生們興趣盎然,踴躍參加,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很好地實施了六種教學策略——主體參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分層指導、及時反饋和激勵評價,實現(xiàn)了理性、激情、幽默的有效教學。
高中部的賀慶橋老師,從教30年,他有較嚴重的教師職業(yè)病——腰椎病,但從未請過一天假、耽誤過一節(jié)課。他的課堂以生為本,采用“四學六教”方式,嚴格遵循“教學評”一致性原則,傳授知識通俗易懂,知識要點簡明扼要,作業(yè)練習科學高效,課堂管理活而不亂。學生稱他為“神奇的賀老師”。
有了以生為本的課堂文化,近年來,深圳為明學校中高考成績在南山區(qū)名列前茅,實現(xiàn)了教學成績領先,學生素養(yǎng)全面優(yōu)異,同時也完美地詮釋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的辦學理念。
一所好學校應是充滿激情和理性的學校,學生充滿朝氣和好奇心,教師充滿使命感和創(chuàng)新精神!大數(shù)據(jù)時代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深圳為明學校與時俱進,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革風暴。
在丁慧老師的作文課上,四(4)班的曾楚誼正在用平板電腦寫作文。她在作文中寫道:“上課了,學生們個個陽光、自信!外教課堂,他們一會兒小組討論,一會兒沉浸在有趣的游戲中。云課堂就更有趣了,同學們隨時上網(wǎng),自主學習,快樂地展示。有的班級分組拿著平板電腦在校園內(nèi)尋找“春天”,三三兩兩地坐在草地上,完成圖文并茂的作文草稿……我們的課堂十分有趣,充滿詩情畫意!”
這是深圳為明學校特色課堂、詩意課堂的常態(tài)呈現(xiàn)。
丁慧老師在為明教育集團開發(fā)的社交軟件“學信”上創(chuàng)建了“瘋狂作文群”,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為文章一上傳,就能在課堂上及時獲得其他同學、老師、家長的點贊和評論。
作為南山區(qū)的泛在教育實驗學校,學校自2014年9月起陸續(xù)投入近60萬元經(jīng)費,在小學部和初中部建立17個實驗班級開展著泛在學習實驗,28位教師積極參與。丁慧老師就是其中一員。老師們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培訓、學習,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結合,創(chuàng)造了嶄新的學習模式。
泛在實驗班學生李雨思說:“我們還用‘啪啪’軟件錄制課文朗讀,配上音樂,那種感覺,一個字——‘贊’!”
此外,初中部兩個班開展了云課桌實驗。機器人課程、創(chuàng)客課程也在同步開設。正如副校長楊帆所說,教育信息化歸根結底是通過新技術手段,構建一個由鏈接、協(xié)作以及激勵共同組成的,能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
未來,學校將繼續(xù)完善泛在學習的環(huán)境建設,建設學校教育云服務平臺,滿足學生、教師、家長等各類用戶的教學、學習、溝通交流等全方位的數(shù)字化、智能化應用服務,讓課堂、學生、教師在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新型模式下真正實現(xiàn)無縫學習、自發(fā)學習和個性化學習。這種新型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使校園充滿了激情與詩意。
一所好學校應關注學生的未來,讓學生在20年后有尊嚴地生活,詩意地生活,讓孩子更好地融入世界。
深圳為明學校隸屬于北京為明教育集團,集團在美國設立學生學習中心,與精選的美國優(yōu)質(zhì)公私立高中建立長期、深度的合作關系,從課程、教學到學生管理實現(xiàn)了中美學校無縫銜接,構建了中西融合的國際教育體系。
深圳為明學校的28名外籍教師中,除了教授語言類課程的教師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等國家外,科學、體育、美術課程的教師也有來自西班牙、印度、波蘭、俄羅斯、菲律賓等國家的,儼然一個小小的聯(lián)合國。
外教Janah在深圳為明學校工作多年,她十分感慨地說:“富有激情的教學對達成教育目標至關重要。對我而言,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生一直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但在國際教育項目的支持和幫助下,這一切成為了可能。富有活力的教學與學科融合是幫助學生更易于掌握語言的技術手段。這些年來,我在國際部執(zhí)教語言和藝術課程,非常高興地看到學生們在智力、體力、社交以及藝術方面的點滴成長,在英語環(huán)境中自信地表達?!?/p>
在高中國際部,中外教師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合作交流、專業(yè)培訓、集體備課,讓中外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等實現(xiàn)了有機融合。為了增加外教對學校的認同感,每逢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學校都舉辦聯(lián)誼會,增進中外教師間的工作情誼。
劉宜俊同學曾就讀于深圳為明學校高中國際班,現(xiàn)就讀于美國密歇根州東肯特伍德高中。他在美國學校的表現(xiàn)十分優(yōu)秀,適應能力非常強。他說:“我在高中國際部學習了一年,收獲很大。國際部采用原版美國教材,外教全英文授課,迅速提高了我的英文水平。走班上課的方式讓我提前適應美國高中的學習生活。在東肯特伍德高中,我體驗到了全新的教學方式,除了必修課外,合唱課、家政課、做飯課、網(wǎng)站制作課讓我大開眼界。課外活動更豐富,觀看冰球、NBA比賽,參加游泳隊、田徑隊訓練等。感謝母校,讓我走出國門,融入世界?!?/p>
回顧學校16年的國際化辦學發(fā)展歷程,從一無所有到擁有小學、初中、高中、國際部9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三千多人。范剛校長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價值理論已漸漸趨同,學校踐行“為了每一位學生終身發(fā)展”的理念,繼承北大傳統(tǒng),建設全球化、學術型、家園式的詩意學校,培養(yǎng)具有責任感和行動力的理想主義者,實踐“為明教育”所追求的:為了學生20年后有尊嚴地生活,讓孩子更好地融入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風雨同舟,砥礪前行。
在深圳為明學校,一批批中外教師兢兢業(yè)業(yè),為了這個夢想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袁智鳳老師的作文課能讓學生潸然淚下,她說:“要讓學生學會感動,必須從人文素養(yǎng)、人文情懷和人文境界三個方面來培養(yǎng)?!眲b老師被公選為學校最美教師,她說:“多年來與孩子們相處中,我深深感受到愛孩子是最重要的?;貓蠛⒆觽儗ψ约旱膼鄣淖罴逊绞绞牵阂蝗缂韧刿`行自己的教育目標——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曾遇到家庭變故的貝春娟老師說:“當我遇到突發(fā)事件后,學生們的心始終和我連在一起,他們以獨有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給予我愛和信心,讓我勇敢地面對挫折,樂觀積極地生活。正是通過這件事,讓我們欣慰地看到,學校的感恩教育是成功的,孩子們的心態(tài)是積極陽光的。”
是的,正是有了這樣一批智慧之師,深圳為明學校如今根深葉茂,每位學子都能在充滿詩意的校園里成長,每位教師都在創(chuàng)造詩意的生活,每一個生命都在詩意的教育中詩意地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