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yán)敏
隨著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考慮是否生育第二個孩子,多一個孩子意味著多一份快樂與陪伴,更意味著多一份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
作為幼兒教師,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會接觸一些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而本學(xué)期我們班的兩個孩子給我的感觸頗多。這兩個孩子家里都是有一個1歲左右的小寶,而他們開學(xué)一個月以來情緒上也確實比其他孩子激烈很多。我們班的老師,幼兒園的園長與其他同事也都一起討論過這個問題;二寶的到來是否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寶?我們班的這兩個孩子入園時會比較困難,哭鬧現(xiàn)象也很嚴(yán)重,總是會不停地重復(fù)一句話:“帶我找媽媽,我媽媽哪里去了,他怎么不來接我?”我們也都用了各種方法安慰和陪伴孩子,但效果總不如人意。孩子似乎總是沒有安全感,會一直說:“我要我的媽媽,我要媽媽抱。”有一天中午我陪著孩子對她解釋說:“你已經(jīng)長大了,要上幼兒園,幼兒園有小朋友,玩具,還有愛你的老師!”“老師愛我嗎?”孩子反問我。我立刻拉著孩子的手對她說:“老師當(dāng)然愛你,我們班的每個老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大家都很愛你?!薄澳菋寢寪畚覇??”“當(dāng)然,媽媽最愛你!”
我想每一個父母都是一定最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孩子這樣的表現(xiàn)這樣的提問一定是父母忽略了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而孩子是聰明而敏感的,他會誤以為有了小寶寶爸爸媽媽會不再那么愛他。
我曾經(jīng)讀過臺灣作家龍應(yīng)臺女士的一本書《孩子你慢慢來》,文章中的龍應(yīng)臺女士有了第二個孩子,她發(fā)現(xiàn)所有來看望二兒子的朋友們中只要是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的都會給他的大兒子安德烈?guī)б环荻Y物,而沒有為人父母的朋友們似乎都不會記得這一點。朋友們也都會圍著剛出生的二兒子說個不停,他們會夸二兒子長得真漂亮,他的睫毛真長,而大兒子安德烈只能默默地待在陽臺上,等客人們走后問媽媽:“我的睫毛不長嗎?我不漂亮嗎?”另一件事情是丈夫下班回家后,馬上來到小兒子的身邊和媽媽一起照顧小兒子,其樂融融。吃飯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安德烈不見了,怎么找也沒有找到,最后在孩子臥室的沙發(fā)上看見了正在哭泣的孩子,她立刻意識到了自己和丈夫無意對安德烈的冷落,已經(jīng)對孩子造成了傷害。于是輕輕地走了過去問孩子怎么了,哭泣的孩子沒有回答他。她便將安德烈輕輕地抱在懷里拍著他。過了很久安德烈不再哭泣才對她說:“媽媽,剛剛你和爸爸一起陪弟弟玩的時候,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你們最愛的人是弟弟?!?/p>
小寶寶出生后我們似乎都無意識地忽略了大孩子的感受,總是認(rèn)為他們大一些,他們理應(yīng)照顧和謙讓,卻忘了他們也只是個孩子。他們原本獨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所有的關(guān)愛,忽然有一天來了一個更小的孩子和他們“爭奪”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還沒有學(xué)會分享,就要被“奪走”,這對孩子來說是困難的。而小寶從生下來就與哥哥或姐姐分享爸爸媽媽的愛,就會很少有這種不安全感。所以我才會覺得有了二寶的家庭要更多的去照顧到大寶的情緒,讓孩子知道雖然家里有更小的寶寶,但是爸爸媽媽依然很愛你。更要幫助大孩子樹立哥哥或姐姐的形象,讓他們成為小寶的榜樣。這樣才是愉快的二孩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