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珍
【摘 要】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性可體現(xiàn)在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堂生動的課,不僅要有良好的開端,而且也要有耐人尋味的結尾。
【關鍵詞】 高中化學;結尾方式;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3-00-01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其實“結尾”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結尾的好壞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藝術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恰到好處的課堂結尾,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投石擊水的作用,使新知識牢固地注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體驗到掌握新知識的成功感,還可以聯(lián)系課堂內外,因勢利導,把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使學生充分探究、深入分析,有利于學生把好的學習方法遷移到新的知識上,產生課斷思不斷、語停意不停的教學藝術效果。筆者根據(jù)根究自己的教學體會總結了以下幾種結尾方式與同行交流。
一、總結歸納網(wǎng)絡法
一堂課結束時,教師以準確簡煉的語言、文字、表格或圖示將一堂課(或包括前幾堂課)所學的主要內容、知識結構進行總結歸納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以便讓學生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總結概括的能力,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如在講完《鐵、銅及其化合物的應用》時,所牽扯的化學反應越來越多,如何記憶這些化學反應?諸多反應又有什么共同的內在關系?這些問題不解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出現(xiàn)混亂,因此不妨占用幾分鐘,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歸納得出“鐵三角關系”,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的重點就是三者的相互轉化。再如在《鋁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教學結尾時也可總結出以上鋁三角關系,使學生更清楚地掌握Al單質與Al3+和AlO2-的相互轉化。
二、比較分析辨別法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進行識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從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上來掌握記憶對象。如在學習《硫酸》時,學生常將濃稀硫酸的性質混淆,因此在硫酸教學的結尾時,可用一點時間將兩者的性質通過表格進行比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從而加深印象。再如復習烴類時也可用比較的方法結尾,使學生清晰的掌握烷烴、烯烴、炔烴和芳香烴在結構、通式、性質上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三、巧設習題鞏固法
化學課堂上所學的重點都是基礎理論知識,這些知識要使學生能夠得到強化和應用,教師在結課時可以精心設計一些習題,組織學生練習,從而使課堂教學得到及時反饋和糾正。如在《硝酸》的結尾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習題:某溶液100ml,其中含硫酸0.03mol,硝酸0.04mol,若向該溶液中投入1.92克銅粉,微熱充分反應后生成一氧化氮氣體約為多少?不少學生認為銅只與稀硝酸反應,而稀硫酸不參與反應,根據(jù)3Cu~8HNO3~2NO的關系判斷出銅過量,按硝酸的量計算出一氧化氮氣體為0.01mol的錯誤答案,然后通過教師的分析和點撥,會使學生豁然開朗,而加深對硝酸性質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探究法
新課標下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生產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有些知識講完后,把結尾作為課堂內外的紐帶,在結尾時將知識延伸、拓寬,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解釋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在《酯類》教學結尾時設計:“人們在燒魚時經常滴加些酒和醋,其中涉及哪些化學原理?”這個問題一提出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紛紛舉手發(fā)言,然后適時加以糾正、引導,這樣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通過拓展延伸,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五、承上啟下懸念法
課堂結束時,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不做解答,造成懸念,預示新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渴盼“下回分解”。這樣此課的“尾”就成了彼課的頭,于無疑處生疑,激發(fā)他們去思考,使新舊課之間有銜接,把一次次的課堂教學連貫起來。如講完《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一節(jié)后,結尾時告訴學生我國金屬的使用量很大,而被腐蝕掉的金屬數(shù)量也是驚人的。我們如何應用本節(jié)課的內容來解決金屬的腐蝕與防護問題呢?下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金屬的腐蝕與防護”使學生產生懸念,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就能主動、自覺地去預習、思考。
六、口訣提煉記憶法
在化學教學中,有一些需要記憶的內容,我總是在課堂的結尾之際介紹一些順口溜,讓學生更容易記憶,同時也要求學生若有什么好的記憶方法,大家一起共享。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確定,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確定,得失電子的確定等,記憶起來容易亂,于是我在課堂結尾之際,教給了學生四個字“羔失羊還”,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被氧化,充當還原劑。利用諧音,只是很少的四個字,就把氧化還原反應的一些要點概括了,教學效果非常好。再如Na與H2O的反應現(xiàn)象學生很難完整的記住,可在結尾之際,教給學生一句話“芙蓉又想紅”,即“鈉浮在水面上、熔化了、四處游動、發(fā)出嘶嘶的響聲、滴加酚酞后溶液變紅”。經過這樣的口訣式總結在教學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七、首尾呼應釋疑法
許多化學教師常以演示實驗、魔術或生產生活中的某種現(xiàn)象引課從而設置懸念導入新課,以此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課堂教學結尾時不要忘記引導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新課導入時所提出的問題,消除懸念,這樣既能鞏固所學,又呼應了開頭,還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如在《溶液的酸堿性》教學開頭我的引課如下:請學生觀看“農夫山泉水”的廣告視頻,然后設疑:堿性水一定對人體有益嗎?普通PH試紙能測出該水的PH值為7.3嗎?在教學結尾時再次請學生觀看“農夫山泉水”的廣告視頻,請學生討論:此廣告你認為有哪些不合理之處?經過這樣的結尾學生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去分析電視、報紙、雜志上的琳瑯滿目的廣告。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
化學課堂教學結尾方式多樣,不一而足,但具體實施的時必須做到內容精煉,總結精彩,切勿拖沓,時間一般以三、四分鐘為宜,而且應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出發(fā),緊扣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采用適當?shù)姆椒ǎ豢擅婷婢愕讲环种鞔?,要突出重點,針對性強。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我們勤于探索,善于總結,勇于實踐,就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新、更精彩的課堂結尾形式,從而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