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平,童錢虎,葉常林·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G95超長側圍沖壓模具開發(fā)
文/朱平,童錢虎,葉常林·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G95是東風乘用車自主品牌的高端車型,軸距較長,其中側圍零件的長度達到了3596mm。本文就對此側圍在沖壓工藝設計、模具結構設計及現(xiàn)場制造調試階段,所做的重要工藝技術方案進行描述,以供大家借鑒。
G95側圍零件形狀如圖1所示,尺寸為3596mm×1248mm,所用材料為DX54D,料厚0.67mm。
圖1 G95側圍
G95側圍相對于其他項目,其長度是目前神龍公司最長的,大約比其他側圍長140mm左右。側圍是沖壓件中技術要求最高的,其難度表現(xiàn)在工藝設計難度高、模具結構復雜、制造調試技術要求高等方面。
開卷落料的可行性方案
經過初步工藝預估,板料的尺寸為3910mm×1550mm,開卷線的步距必須要達到3910mm,但神龍公司的一廠開卷線只能達到3810mm,因此無法在一廠實施開卷落料工序。經初步討論,需將開卷落料工序放到新工廠,但這個方案會增加生產運輸成本,并不是最優(yōu)方案。
針對此問題,在工藝設計階段對工藝補充作了詳細的設計優(yōu)化。優(yōu)化手段為:⑴降低拉延深度;⑵局部優(yōu)化拔模角度,修正后的工藝補充如圖2所示。通過這些修正,將板料的尺寸控制在3805mm,滿足了一廠的生產要求,減少了板料的運輸成本。同時由于板料長度的優(yōu)化,材料利用率也比原先定的目標值提升了1%。
圖2 工藝補充結果
拉延成形可行性方案
側圍零件屬于深拉延零件,最大的拉延深度在350mm左右,存在開裂、起皺、凹陷、滑移等風險。側圍加長后,后三角窗部位將引起A面凹陷,后三角窗深度還會導致側壁開裂起皺風險加重,以及在尾燈處的沖擊線滑移到A面,其有限元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在成形過程中,必須針對這些現(xiàn)象對工藝和產品參數(shù)進行調整、修改,使產品達到設計需求和客戶需求的平衡點。
圖3 有限元分析結果
在圖3中的1處,三角窗處的深度達到20mm,在成形過程中產生了凹陷,這種變形類似于門把手附近的缺陷。有三種優(yōu)化方案:(1)增加二級臺階,改變成形過程,如圖4所示;(2)使拉延模在此區(qū)域增加寬度100mm及深0.05mm的腔;(3)在凹陷處增加型面補償,此方法必須建立在準確的預測變形范圍和大小的基礎之上,但目前技術水平沒有能力達到這個要求。所以對于以上三種優(yōu)化方案,我們綜合采用了前兩種方法,并在最終的模擬和調試中順利解決了此處的變形問題。
圖4 增加二級臺階
在圖3中的2處,三角窗的深度導致側壁開裂嚴重。在工藝設計階段,通過不斷地調整產品側壁的拔模角和圓角,使模擬的變薄率從32%優(yōu)化到25%。為減少調試的難度,在此處板料上增加一個工藝孔,用于增加材料的流動性,通過工藝孔將材料變薄率控制在19%以內?,F(xiàn)場調試時,取消此處的工藝孔后,零件側壁未有開裂現(xiàn)象,并在小批量生產中得到了驗證,最后消除了開裂風險。雖然調試結果未完全遵循工藝設計方案,但是此處風險的消除,離不開前期大量的產品優(yōu)化和工藝優(yōu)化。
圖3 中2處的角部同時存在著起皺問題,因為在成形初始過程中,板料由高低兩點形成一張面,在成形后此面無法被其他部分形狀吸收,所以在此類形狀的零件中,起皺是個普遍現(xiàn)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高低點之間建立一個臺階面,使多余的料在成形過程中被吸收,從而解決起皺。另一種方法是在低點處增加一個凹坑,影響成形過程,并在最終的3~5mm時吸收多余的料。前后兩種方案的對比,第一種方案解決起皺明顯,但是對產品限制較大;第二種方案解決起皺不太明顯,但對產品限制較小。最后,為保證產品的功能要求,選擇第二種方案,結果在調試中仍有輕微的波紋,但是不影響產品的功能和外觀的要求。
在圖3中的3處,由于需要降低拉延深度和拔模角,用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導致局部尾燈處的沖擊線滑移到A面上。此時,通過對拉延深度的調整和局部工藝補充的優(yōu)化,最后在滑移線控制和板料的長度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既滿足開卷線設備的要求,又將滑移線控制在合理區(qū)域。
拉延模具結構可行性設計
由于側圍零件超長(3596mm),拉延凸模輪廓會超過3720mm,超過壓機氣墊頂桿布置范圍,因此模具結構設計需要考慮結構強度和壓力源的問題。經過梳理一共得到了四種方案:
⑴氮氣彈簧。內外壓邊圈全部用氮氣彈簧提供壓邊力,所有氮氣彈簧串聯(lián)。
⑵氮氣彈簧+氣墊頂桿。如圖5所示,在壓邊圈超出氣墊頂桿布置區(qū)域用氮氣彈簧提供壓邊力,并在壓邊圈局部區(qū)域布置氮氣彈簧(串聯(lián)),平衡壓邊圈受力狀態(tài),其余部位使用氣墊頂桿。
圖5 氮氣彈簧和氣墊頂桿配合使用
⑶氣墊頂桿+特殊模具結構。如圖6所示,壓邊圈超出氣墊頂桿布置區(qū)域向下插入凸模,用壓邊圈保證強度,通過模具結構傳遞壓料力。
圖6 氣墊頂桿與模具配合
⑷純氣墊頂桿。壓邊圈超出氣墊頂桿布置區(qū)域空開,不施加輔助壓力源(超出氣墊頂桿區(qū)域懸空)。
設計階段經過多輪的分析論證,在神龍公司現(xiàn)有的壓機條件下,決定側圍拉延模的結構采用方案二:氮氣彈簧和氣墊頂桿混用,氮氣彈簧起局部補充壓料力和平衡壓邊圈作用,同時在壓邊圈四周均勻布置氮氣彈簧(8個串聯(lián)安裝),以保持壓邊圈的平衡。采用此方案的模具成本較低,模具強度相對好保證,但調試時間長,需定期維護。方案三的結構,屬于比較創(chuàng)新的結構,也能解決壓力平衡問題,但是其結構存在拆裝缺陷。
調試初始階段,按設計方案進行調試,壓料板在成形過程中比較平穩(wěn),未有不正?,F(xiàn)象。但因取料時壓料板在氮氣彈簧的作用下上升,使零件取料空間受限。現(xiàn)場調試時嘗試取消氮氣彈簧,以驗證無氮氣缸的可行性,經過多輪調試驗證,在無氮氣缸的情況下,需要降低無壓力源上方的壓料面研合等級,以減小此處的壓邊圈成形受力。
在解決G95側圍沖壓工藝開發(fā)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時,我們不僅可以借鑒原本的技術方案,更可以提煉出在面對工藝問題時須遵循的四點原則:
⑴設計階段應該重視對仿真模擬結果的分析,通過優(yōu)化工藝方案和改變產品形狀,來保證產品的工藝可行性。
⑵工藝同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證產品功能的前提下,提高產品的工藝可行性。
⑶設計階段制定工藝方案時,需要全方面考慮,從質量、周期、成本等各方面分析每個方案的優(yōu)劣性,為最后制定決策提供有力參考。
⑷調試階段是工藝方案的重要驗證環(huán)節(jié),不能一味追求同設計一致,可根據(jù)實際調試情況,對工藝方案作更優(yōu)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