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80-01
高中化學概念是中學化學知識的基礎(chǔ),是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整個高中化學知識的骨架。學好高中化學概念有利于化學知識網(wǎng)絡(luò)化、系統(tǒng)化,有利于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形成合理的認知結(jié)構(gòu)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但高中化學概念往往比較抽象,這些內(nèi)容如果只憑老師一張嘴反復講述,教師說的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頭昏腦,索然無味,教學效果很差,特別是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他們就要接觸氧化還原反應、物質(zhì)的量等一些他們感到陌生、抽象的化學概念,容易對化學的學習產(chǎn)生畏難情緒,從而喪失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形成心理障礙,導致學習落伍。
作為化學教師有必要想方設(shè)法把化學上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使學生更易理解,讓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化學思維就是宏觀世界的邏輯思維,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輕松地學好這門研究微觀世界的自然科學。恰當?shù)淖兺ㄌ幚?,以宏觀事例作比喻在高中化學概念教學中,能化解教學難點, 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趣味化,起到“一語道破天機”的神奇功效。
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用生動、熟悉或者淺顯的事物去說明那些抽象的、生疏的或深奧的事物或原理,它能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深奧的知識簡單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就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做法,列舉幾例如下:
一、抽象概念具體化
人們獲得知識大都是從生動的直觀開始,生動鮮明的直觀形象能給人們提供具體的感性認識。沒有生動的直觀,就很難進行科學地抽象,直觀是抽象的基礎(chǔ),沒有必要的感性認識就難以達到理性認識。在描述微觀世界時,化學模型常常在學生頭腦中不易建立,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若用比喻可以使模型直觀化、具體化,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正確把握。
例如對于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理解,把離子鍵的形成過程比作嫁女兒,女兒嫁出去了,但兩家確成了親家,關(guān)系更緊密了;共價鍵的形成過程比作認干親,孩子成了兩家的孩子,兩家的關(guān)系也緊密起來了。
又如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教材用了活化分子和有效碰撞的知識來解釋,學生都很難理解。對于活化能概念打了如下比喻:一座高山,只有少數(shù)體力較強的人才能翻越,如果在山腳下打通一條隧道,就有很多人能經(jīng)過隧道達到另一邊,好比使用催化劑降低了活化分子的能量標準,原本不是活化分子的,現(xiàn)在降低標準后也成為了活化分子,從而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
化學基本概念抽象性強,錯綜復雜,概念之間隱含著許多微妙的差異,巧妙變通,樹立了鮮明生動的直觀形象,化抽象為具體、化未知為已知,啟發(fā)思維、拓寬思路,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深奧理論通俗化
有些理論描述的微觀世界,學生無法親臨其境,這給他們的理解帶來困難。我們可以借宏觀世界中類似的情景來幫助理解。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PH相同等體積的醋酸溶液和鹽酸,中和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等體積的NaOH溶液的能力大小,把醋酸溶液中自由移動的H+的物質(zhì)的量比作醋酸擁有的現(xiàn)金,醋酸分子中未電離出的H+比作醋酸擁有的存款,中和NaOH溶液的能力大小就是酸擁有的財富總值(現(xiàn)金和存款的總和),PH相同等體積的醋酸溶液和鹽酸相比,醋酸擁有的現(xiàn)金和鹽酸一樣,但鹽酸存款是0,所以PH相同等體積的醋酸溶液和鹽酸,醋酸溶液中和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等體積的NaOH溶液的能力較大。
這時再設(shè)變式訓練,比較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等體積的醋酸溶液和鹽酸,中和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的能力大小,學生就能輕松的理解和運用了。
又如必修二“化學能與電能的轉(zhuǎn)化”教學片段:當同學探究并檢驗出電子在外電路的流動方向后,正準備進入下個環(huán)節(jié)教學,突然有一名同學問到:“為什么鋅片失去的電子不直接進入溶液而要通過導線到達銅片?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怎樣回答。
筆者講道:假如你是自由電子,現(xiàn)在有兩條路擺在你面前。一條是水路,到處都是對你虎視眈眈,隨時都想將你吃掉的氫離子(電解質(zhì)溶液是硫酸),另一路是旱路,一馬平川。你會選擇哪一路呢?學生聽后恍然大悟。
三、枯燥知識趣味化
當學生發(fā)覺某個知識點不能理解時,容易產(chǎn)生煩躁不安的情緒,感到壓抑,厭倦,多數(shù)同學易產(chǎn)生逃避的念頭,注意力變得不集中,學習興趣下降,這對學生的學習極為不利。做為教師常常要想方設(shè)法使這些知識變得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使它們變得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從而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積極學習例如高一學生剛剛接觸氧化還原反應時,對這部分知識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正確表示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目,如反應Cl2+2NaOH=NaCl+ NaClO+H2O,不少同學認為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目為2e-,為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把還原劑和氧化劑比作借方和貸方,氧化劑把一元錢借給還原劑,氧化劑失去一元,還原劑得到一元,但借貸的總額只有一元,故該反應中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目為e-。
又如學習勒沙特列原理時,又長又拗口,筆者設(shè)計了一個比喻是“平衡本身是一個頑童,總與外界條件對著干”,所以,如果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平衡便正向移動,以便使正反應濃度降低;如果增大外界的壓強,則平衡本身便有意識的收縮,這樣可以使本身的壓強減少。
將概念性知識進行恰當?shù)淖兺ㄌ幚?,化無形為有形,既易于學生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地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啟迪學生學習化學的智慧,能突破課堂中的教學難點,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善于聯(lián)想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能具有豐富教學語言,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化學教育的藝術(shù)感染力。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才能提高所有學生對化學知識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反饋時效,才能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shù)和教學水平。
作者簡介:
黃傳?。?974—),男,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一線教師教學方法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