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慧慧
朱小蔓曾說過:“離開感情層面,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yè),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甚至與學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師無話不說,無事不談,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tài)。
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驅動學生主動地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情感有兩大功能:一、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調節(jié)各種認識活動,使之和諧平衡地參與英語的學習活動;二、情感會隨同人的動作、姿勢等成為表達語言的信號,使語言在交際中表達、理解得更為確切。因此,在當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已是大勢所趨。
一、情感教育為先,轉變角色是關鍵
教師作如果僅僅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控制者,往往給學生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學生是被動的,教學是單向的,方式是單一的,必然導致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思想意識僵化,雙方興趣不濃,被動完成任務。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做課堂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而且要轉變角色,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倡導情感教學,減輕壓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倡導使用情感激勵、賞識、感化等手段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倡導平等交流,互學互幫,教學相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倡導心理健康,正確對待教學中的困難,克服外語學習主觀上的消極因素,輕松學外語。
二、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yǎng)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自身素質是教師威信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教師本身必須增強個人修養(yǎng),多掌握些專業(yè)知識,并且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學生中形成不良印象。日本學者上武正二調查了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4588名學生,他們喜歡教師的前19項品質是:教育熱情,教學易懂,開朗,公開,理解學生,親切,平易近人,有趣,不發(fā)脾氣,幽默,直爽,與學生一起活動,活潑,擅長運動,多與同學講話,有學問,言語明了,健談,疼愛學生。這些品質不僅大多屬于教師個人的情感素質范疇,而且隨年齡和年級增長,學生更加傾向于喜歡教師情感性品質。
三、多管齊下的情感教育
人的認識活動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因素,當情感因素受到壓抑甚至抹殺時,人的自我創(chuàng)造潛能得不到發(fā)展和實現(xiàn)。國外有人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學生成績差異的四分之一可以由個人情感特征加以說明。比如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撫摸頭的動作、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美的話,讓學生們感覺到你喜歡他、欣賞他,讓他們體會學習成功的快樂。
1.把鼓勵帶進課堂
鼓勵是提高學生興趣的催化劑。一名好的教師應非常重視使用鼓勵性語言,看到學生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對于學困生,應降低要求,鼓勵其慢慢來,學習有一個過程。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正確地回答問題,哪怕是一點閃光之處,也要及時捕捉,對學生的每一次回答都不要吝嗇自己的贊揚。同時教師應多用“great”“wonderful”“Youareveryclever”等等。
2.幫助學生建立安全感和歸屬感
在教學中,注意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心理需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進步和承認。以真摯情感來感化學生。教學中注意降低基礎較差學生的緊張和焦慮的程度,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以真摯情感來感化他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樂于接受英語,使他們能愉快地參與英語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成就感。鼓勵每一個學生發(fā)言,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當他們不時地肯定自己,挫敗感就會減少,有利于更好地接受英語。
3.用“愛”來催化情感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愛是行動的源泉, 愛可以推動人類進行他所從事的任何事業(yè)?!苯處煈呀虒W過程作為向學生傾注愛的主渠道, 要給予學生愛心?!耙詯蹌尤耍詯塾恕弊寣W生在情意濃濃的教學環(huán)境中去看,去聽,去說,去感受, 使學生在接受英語知識的同時, 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語言情感的體驗。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
4.創(chuàng)設情感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觸景生情,情感與情境總是相伴的。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清知識點,還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直觀的教具,豐富的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把學生引到教學情境中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豐富的想象,讓學生逐步體驗知識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例如,教學動物單詞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童話故事“獅子王”,結合所學句型Goodmorning.Thisis…來引出新詞,把學生引入他們熟悉的故事情景中,學生在活動中可以根據喜好扮演各種小動物。這樣一來,既學習了新詞又鞏固了舊句型,也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熱情?,F(xiàn)代教學論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其實是在一系列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任務”基礎上展開的。
5.情感教學延伸至課外活動
課后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課外活動,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由創(chuàng)造,盡情發(fā)揮的空間,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創(chuàng)新的成功與失敗,也對課堂教學起到鞏固和強化作用,如課本劇的改編、表演、朗誦、講故事、時裝發(fā)布會等,給學生一個展露自己才華的舞臺,彌補課堂時間的限制。在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并根據學生的情感特征安排活動內容。比如組織學生唱英文歌、講英語小故事、猜謎語等一系列活動,也可以開展“每周一歌”“每周一詩”等活動。
實踐證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對英語學習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作為一名兼職學校心理輔導的英語教師,我認為,在英語課上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不能夠只憑成人的臆斷,認為他們需要什么就添加什么,要適度,不然就好像吃了太多的西藥,同時我們要善于觀察,總結出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再結合教材,進行重新整合,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我們的情感教育,在體驗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作者單位:徐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李莊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