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蓮
?
聆聽春聲,且吟春語——《春》教學案例研究與解析
◎徐愛蓮
“真學課堂”教學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服從、服務于學生的“學”?!罢鎸W課堂”主要看課堂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重點關注學生表達狀態(tài)、傾聽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合作狀態(tài),看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和激勵評價,看教師能否有效激勵、科學評價,看教師課堂講授時間的把控,看教師能否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看教師能否充分合理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總之,課堂教學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服從、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的“學”營造氛圍、提供空間、搭建平臺、適時指導,為學生的“學”提質(zhì)增值。要努力促使學生進入“真”的學習狀態(tài),自主先學是“真”學習,小組合作是“真”互助,課堂展示是“真”交流,質(zhì)疑問難是“真”問題,教師講授是“真”需要,當堂反饋是“真”訓練,杜絕一切虛假的、形式主義的偽學習?;趯Α罢鎸W課堂”的認識,在《春》一文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表達”習慣,發(fā)揮小組合作、師生合作的學習優(yōu)勢,著力提升學生傾聽與表達能力。
學習目標:
1、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繪的幾幅畫面,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之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朗讀貫穿始終,在讀中悟情。
3、通過自主合作討論的方式,品析畫面,品味文中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
4、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同學們,現(xiàn)在播放的是班德瑞的《寂靜山林》。聽,你聽到了什么?
生答:我聽到了溪水淙淙,小鳥啁啾,微風拂過樹林嘩嘩作響,是的,春天來了。
以聽為先,課堂伊始,把聽覺作為溝通的一種方式,比起閱讀信息,聽出來的感受有時比說更重要。
1.請同學們輕聲朗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2.再請同學們分段快速朗讀,要求每段用“這一段寫的是”的句式來說話。
第一節(jié)寫的是一幅盼春圖;春醒、春花、春風、春雨、迎春,最后三段寫的是頌春圖。
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整體感知文本,了解文章內(nèi)容,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為本堂課的有效傾聽與樂于表達作好充分的準備。
1、朗讀開頭部分,說說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讀時要注意什么。
讀出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的感情?!芭瓮?、“盼望著”用漸強的語氣,漸快的語速來讀?!皝砹恕?、“近了”用重音讀。
2、過渡:第一段句式優(yōu)美,語句生動;旋律輕快,詩意濃郁。春天來了,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迎春的快樂,走向那美好的春天,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幅圖景,帶領大家賞析這一圖景的美妙之處。
你喜歡的是哪一幅畫?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頌讀你喜歡畫面的段落,并說說你這樣讀的理由。
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教學中并不是拘囿于文章的順序。采用學生挑選的方式來進行賞析,既把課堂的發(fā)言權交給學生,也很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為課堂的小組合作提供了條件。
3、小組交流示例:
春草圖,你們小組為什么喜歡這一段?你來讀一讀,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呢?
“鉆”寫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和頑強的生命力,和“偷偷的”連在一起,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不經(jīng)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要讀出作者驚喜的感覺。
“嫩嫩的,綠綠的”寫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因為使用的是疊詞,所以應當讀出一種節(jié)奏感,充滿輕松愉悅之感。
“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出了春草多,面積大,長勢喜人的特點,“滿”重讀,讀出喜悅之情。
寫人是為了襯托草,突出春草帶給人們無限快樂。所以要讀出對春草的贊美喜愛之情。句式短促,動詞稍用重音。春風春草互相映襯,給人無限的舒適之感,因為春天的草太可愛了,軟綿綿的,所以有許多人想親近它。
4、歸納總結(jié):
通過剖析和朗讀,我們剛才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掌握朗讀方法的?
要把動詞讀好;
要讀出疊詞的音韻美;
要把修辭手法的效果讀出來;
要注意語速、語氣、語調(diào)、重音的變化;
要關注句式的變化……
這一部分是文本賞析的一個序曲,通過具體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在傾聽與表達中,學生得到一個由感性到理性逐步上升的認識和思考。
5、過渡: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抓住了景物的特點,把握住了作者的感情,還總結(jié)了朗讀的多種方法,生動地讀出了春草圖給我們的美的感受。現(xiàn)在以小組的形式,自由地選擇“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中的某一精彩畫面,學習剛才的鑒賞方式,在讀中賞,在讀中悟,并在充分討論合作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或者有創(chuàng)意地讀出你對本幅圖的理解。好,開始交流吧!
6、小組合作交流:
鼓勵學生運用嘗試—發(fā)現(xiàn)的學習方法,親身體驗、合作研究、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和欣賞者,主要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去嘗試、發(fā)現(xiàn),不指定具體章節(jié),給學生嘗試、發(fā)現(xiàn)學習提供了較大空間,自始至終學生都是自己去嘗試,去親身體驗,合作學習,自己解決想要解決的問題。
7、過渡:《春》是一幅風光秀麗的畫卷,《春》是一曲美麗自然的贊歌。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含情的畫筆、詩意的筆調(diào)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不勝收的世界。同學們,如果讓你來寫草、花、風、雨這四幅圖,你認為哪一個畫面最難寫?大家一致認為是春風圖,那作者是如何來寫春風的呢?(小組合作、跨組討論)
8、在內(nèi)容上分三個層次寫出了春風特有的情態(tài)、春風中所特有的氣味和春風中傳來的聲響;在方法上,引用詩句“吹面不寒楊柳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變無形為有形,寫出了春風的溫暖與輕柔;從觸覺、嗅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寫出了春風帶給人們的愜意感;在語言表達的變化上,表現(xiàn)在引用手法的運用和長句的運用,文學的氛圍更加濃郁。
總之表現(xiàn)了春風特有的性格、特有的氣味、特有的音響、大自然特有的和煦。
這個環(huán)節(jié)重在難點的突破,通過如何來寫春風的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再進行跨組合作,充分溝通各小組的想法和見解,是真學思想在課堂中的積極體現(xiàn)。
9、朱自清大約在1933年創(chuàng)作了這篇散文,當時任清華大學文學院主任,該篇應邀發(fā)表在《初中國文讀本》第一冊上。他在文中傾注的積極樂觀的感情傾向,從生活中提煉清新樸實語言的文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有人這樣贊美,《春》是一支歌,優(yōu)美的旋律低回著綿綿的情意;《春》是一幅畫,明麗的色彩氤氳著自然美麗的容顏;《春》是一首詩,華麗的詩句書寫著季節(jié)的心跳;《春》是一杯茶,濃郁的香味浸潤著讀者的心靈。
(一)背誦你最喜歡的一幅畫。
(二)模仿春風圖的寫法,以《秋風》為題創(chuàng)作一篇小作文。
教后反思:聆聽春聲,且吟春語,詩意的文章在詩意的課堂里掀起了一個又一個波瀾。本堂課重在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xiàn)學習成果?;顒又袑W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xiàn)學習結(jié)果,有心得體會、比較朗讀、小組競賽、方法總結(jié)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給學生以自信。這樣的傾聽與表達,不僅豐富了語文學習的實踐作用,更使其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真正踐行了“真學課堂”的要義。
(徐愛蓮 江蘇省南通如東縣實驗中學 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