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然蓉 龍壽斌 程 瓊 楊妙琳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深圳市南山醫(yī)院檢驗科,廣東 深圳 518052
?
生化檢驗在肝硬化診斷中的應(yīng)用
張然蓉龍壽斌程瓊楊妙琳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深圳市南山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深圳518052
【摘要】目的:探討生化檢驗診斷肝硬化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方法:選取肝硬化患者43例為觀察組,同期健康體檢者43例為對照組,觀察兩組生化檢驗結(jié)果及其差異。結(jié)果:觀察組ALT、ALP、AST、TP、TBIL及DBIL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升高,CHE及ALB水平比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肝硬化患者多項生化指標同健康者有明顯差異,臨床生化檢驗對肝硬化診斷有較高應(yīng)用價值。
【關(guān)鍵詞】肝硬化;生化檢驗;診斷;應(yīng)用價值
肝硬化是臨床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慢性肝病,主要是由不同病因長期作用,造成彌漫性肝損傷[1]。肝硬化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如未得到及時診斷與治療,發(fā)展為晚期可引發(fā)癌變,因此,肝硬化需早期確診,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2]。生化檢驗是臨床應(yīng)用較廣的診斷方法,可有效提高肝硬化診斷準確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治療的肝硬化患者43例為觀察組,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45.7±3.2)歲;病程3個月至5年,平均病程(2.1±0.4)年;肝硬化類型:13例為病毒性肝硬化,5例為藥物性肝硬化,22例為酒精性并病毒性肝硬化,3例為血吸蟲性肝硬化。納入標準:符合肝硬化臨床診斷標準者[3];經(jīng)病理確診者;未出現(xiàn)癌變者。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存在其他影響生化檢驗結(jié)果疾病者;惡性腫瘤患者。另選同期在我院行健康體檢者43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45.2±3.3)歲。兩組研究對象,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抽取空腹靜脈晨血5ml,常規(guī)無菌處理后真空管保存,血液標本以3000r/min速度離心3min后,分離血清,選擇日本東芝Acute TBA-4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驗分析。
1.3觀察指標生化檢驗指標包括:ALT(丙谷轉(zhuǎn)氨酶),標準值15~40U/L;ALP(堿性磷酸酶),標準值45~135U/L;AST(谷草轉(zhuǎn)氨酶),標準值8~28U/L;TP(總蛋白),標準值60~80μmol/L;TBIL(總膽紅素),標準值5.1~17.1μmol/L;DBIL(直接膽紅素),標準值0~3.4μmol/L;CHE(膽堿酯酶),標準值4300~320000U/L;ALB(白蛋白),標準值35~50μmol/L。
2結(jié)果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ALT、ALP、AST、TP、TBIL及DBIL水平比對照組明顯升高,CHE及ALB水平比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生化檢驗結(jié)果比較
組別ALT/U/LALP/U/LAST/U/LCHE/U/LTP/μmol/LTBIL/μmol/LALB/μmol/LDBIL/μmol/L觀察組56.2±6.5*178.4±15.2*96.5±13.6*3379.4±89.6*60.1±6.8*85.8±7.2*20.9±3.1*34.3±8.2*對照組15.1±3.475.6±9.715.3±3.87179.5±98.572.9±5.112.4±8.141.8±4.53.5±0.8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肝硬化是肝臟受反復(fù)損傷后出現(xiàn)的纖維性、彌漫性病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疾病,其治療難度大,早期檢出困難,選擇一種安全性高,檢出率高的診斷方式,是臨床關(guān)注的焦點[4]。研究發(fā)現(xiàn)[5],肝硬化使用生化檢驗,可通過生化指標了解肝臟病變程度,為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
經(jīng)證實[6],CHE可反映肝臟合成代謝功能,肝臟合成代謝功能與CHE呈正相關(guān),肝臟合成代謝功能越低,CHE水平也越低。本研究顯示,對照組CHE水平明顯較觀察組高(P<0.05),與肝硬化患者肝臟合成代謝功能有不同程度損傷相關(guān)。ALT與AST可在肝細胞內(nèi)廣泛分布,能反應(yīng)肝臟受損程度,肝細胞損傷程度與AST及ALT水平呈正相關(guān)。肝臟損傷越嚴重,以上指標越高[7]。本研究顯示,觀察組AST與ALT水平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與國內(nèi)相關(guān)文獻一致[8],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臟損傷。TBIL與DBIL、ALP反映肝臟分泌、排泄及解毒等功能,有較高特異性,其血清水平與肝臟功能呈負相關(guān),肝臟排泄、解毒、分泌功能越差,TBIL與DBIL、ALP等指標水平越高[9]。本研究中,觀察組TBIL與DBIL、ALP等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顯示肝硬化患者肝臟解毒及排泄、分泌功能均較正?;颊卟?。
綜合上述,生化檢驗指標均有一定特異性,肝硬化與健康人存在明顯差異,可應(yīng)用于肝硬化早期診斷,判斷病變程度,具有臨床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郭紅欽.肝硬化疾病診斷中的生化檢驗項目價值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8(21): 142-143.
[3] 毛詩海,程訓民.四項生化指標檢驗在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中的價值[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28(4):124-126.
[3] 李萍,史茜,王波,等.多項生化指標在常見肝病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23):3205-3207.
[4] 王雷,張小玉,田玉嶺,等.Stiffness值、B超及血清生化和肝纖維化指標與肝纖維化程度的關(guān)系[J].廣東醫(yī)學,2013,34(24):3774-3776.
[5] 趙蔚,張英.HBeAg陰性和陽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常規(guī)、肝功能、HBV DNA、Child-Pugh分級對比分析[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5(8):736-739.
[6] 陳欣,劉懷平,劉樹業(yè),等.肝癌肝硬化患者生化、凝血指標與Child-Pugh分級之間的相關(guān)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4974-4976.
[7] 嚴佑琴,嚴紅梅,汪彤,等.肝硬化患者單純腹水與合并自發(fā)性腹膜炎的鑒別診斷[J].山東醫(yī)藥,2014,54(3):40-41.
[8] 楊婷婷.四項生化指標檢驗應(yīng)用于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價值評價[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5,21(14):2053-2054.
[9] 申特群.肝硬化診斷中生化建議指標的價值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yī)學下旬刊,2015,12(4):58-59.
【中圖分類號】R5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9-0061-02
(收稿日期: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