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瑾靚
(武夷學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
閩北某高校心理委員勝任力調(diào)查及分析
丁瑾靚
(武夷學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結(jié)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點,通過問卷調(diào)查分析閩北大學生心理委員勝任力現(xiàn)狀,并探索心理委員勝任力的策略,為閩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與實踐指導。采用熊強等編制的心理委員勝任力問卷對閩北某高校400名心理委員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83.5%的心理委員勝任力較好,16.5%的心理委員勝任力不足;不同性別、年齡和專業(yè)的心理委員勝任力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培訓經(jīng)歷的心理委員勝任力顯著高于無培訓經(jīng)歷的(p〈0.05);不同年級的心理委員勝任力存在顯著差異(p〈0.05),大一的心理委員比其他年級的心理委員勝任力要好(p〈0.05)。
關(guān)鍵詞:大學生;心理委員;勝任力
高校心理委員是指專門負責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成員。1973年D.McClelland研究發(fā)現(xiàn):勝任力是指與工作績效或生活成就直接相關(guān)的知識、技能、能力、特質(zhì)或動機[1]。這為我們管理高校班級心理委員提供了一個理論視角和實踐路徑。
目前,有關(guān)勝任力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葉芳[2]羅列了班級心理委員排前的19項勝任力,將溝通能力、責任心和組織管理能力作為心理委員的三大選拔標準。樂芬芳將心理委員勝任力概括為人格特質(zhì)、工作動機、心理健康教育領(lǐng)域的知識與技能水平。熊強等[4]建構(gòu)了大學生心理委員勝任力模型,將大學生心理委員的勝任力概括為助人特質(zhì)、助人能力、道德責任意識、心理健康狀態(tài)四個方面??v觀當前國內(nèi)關(guān)于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勝任力的理論探討,基于此,本文以熊強構(gòu)建的大學生心理委員勝任力模型為理論基礎(chǔ),以武夷學院大學生班級心理委員為研究對象,分析心理委員勝任力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從而探索提高心理委員勝任力的途徑,為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高一定的參考。
(一)研究對象
以武夷學院大學班級心理委員為研究對象,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12個學院的心理委員430名,同時隨機選取心理委員所在班委干部430名。
(二)研究工具
采用熊強等編制的“心理委員勝任力問卷”(他評式問卷),隨機選取與心理委員同班的班委干部對大學心理委員進行評定。該問卷用于測評大學生心理委員勝任力,問卷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問卷的信度系數(shù)值為0.88~0.96;效度采用內(nèi)容效度和結(jié)構(gòu)效度綜合評定,內(nèi)容效度采用專家評定法,效度良好;結(jié)構(gòu)效度KMO值為0.94,項目與問卷總分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61~0.76。該問卷分為四個維度:助人特質(zhì)、助人能力、道德責任意識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問卷共計37道題目,采用Likert五級計分法,“1~5分”分別為“完全能做到-完全做不到”,問卷得分越高勝任力水平越低。以四個維度的均分作為判斷標準,有一個維度均分大于3,即不能勝任。
(三)施測程序
問卷調(diào)查嚴格按照心理測驗的程序進行,統(tǒng)一指導語,向被調(diào)查者詳細說明,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統(tǒng)一收回問卷。
(四)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
(一)武夷學院大學生心理委員的一般情況及勝任力整體水平狀況
共發(fā)放問卷430份,回收問卷410份,回收率為95.3%,剔除無效問卷10份,有效問卷400份,有效問卷率為97.6%。心理委員的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武夷學院心理委員的一般資料
由上表可知,400名心理委員中男生210人(52.5%),女生190人(47.5%);18~19歲89人(22.2%),20~21歲215人(53.8%),22~23歲96人(24%);大一141人(35.2%),大二148人(37.0%),大三100人(25%),大四11人(1.8%);理科190人(47.5%),文科210人(52.5%);有培訓史362人(90.5%),無培訓史38人(9.5%)。
對心理委員勝任力評價的班委干部都是從心理委員所在班級隨機選取,其中男生180名(45%),女生220名(55%),平均年齡20.1+1.01,班委干部基本資料見表2.
表2 武夷學院參與調(diào)查的班委干部的一般資料
(二)武夷學院大學生心理委員勝任力評價與分析
1.心理委員勝任力以四個維度均分來衡量,有一個維度均分大于3,即為不能勝任作為判斷標準,調(diào)查得出心理委員勝任力不足比例為16.5%。
表3 心理委員勝任力總體狀況
2.勝任力各維度均分以3分為界值,各維度>3分的頻數(shù)分布見表4.
表4 心理委員勝任力各維度大于3分頻數(shù)分布
3.武夷學院心理委員勝任力的差異比較分析
(1)不同性別、專業(yè)、培訓狀況的心理委員勝任力差異比較分析
表5 心理委員勝任力的差異比較分析
(2)不同年齡、年級心理委員勝任力的差異比較分析
表6 心理委員勝任力的差異比較分析
(一)心理委員勝任力現(xiàn)狀分析
武夷學院心理委員勝任力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83.5%的心理委員勝任力較好,16.5%的心理委員勝任力不足。與內(nèi)地某些高校心理委員勝任力不足比例超過半數(shù)的數(shù)據(jù)相比,武夷學院心理委員勝任力水平較高。
表7 不同年級心理委員勝任力的兩兩比較
心理委員勝任力各維度均分大于3的比例發(fā)現(xiàn),道德責任意識和助人能力不足的比例較高。道德責任意識缺乏表明心理委員工作責任感不強,服務(wù)意識淡漠,可能因為心理委員自身定位不明確,職責不清晰,這與我校地處閩北山區(qū)、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等有關(guān)。助人能力不足說明心理委員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咨詢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咨詢中所需的共情、同理心等助人技能。我們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培訓的實效性較低,學校對每一屆心理委員進行系統(tǒng)性培訓,但由于學校沒有心理學專業(yè),導致短期培訓所學的理論知識很難轉(zhuǎn)化為實踐技能。二是學生的助人動機較弱,部分心理委員自身心理健康意識不強。
(二)心理委員勝任力的差異性特征分析
不同專業(yè)心理委員的勝任力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心理委員勝任力與學科類型無關(guān)。這可能與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對所有新任心理委員進行統(tǒng)一的全員培訓有關(guān);心理委員在性別變量上差異不顯著,這與熊強等研究結(jié)果一致[4];心理委員是否參加培訓與勝任力總分有顯著差異,有培訓經(jīng)歷的心理委員勝任力顯著高于無培訓經(jīng)歷的,該結(jié)論與柳珺珺(2009)的研究結(jié)論一致[5]。胡宇研究發(fā)現(xiàn),92%的大學生心理委員認為需要進行培訓[6]。說明參加過培訓的心理委員有更全面和專業(yè)的知識,能更好的助人。
不同年齡的心理委員勝任力無顯著差異,說明勝任力與年齡無關(guān)。在年級上差異的方差分析顯示:4個因素及總分上均達到顯著水平,進一步事后檢驗結(jié)果顯示:首先,在助人特質(zhì)、助人能力、心理健康狀態(tài)和勝任力總分因子上,不同年級在該因子上的得分由高至低依次均是大三〉大四〉大二〉大一,說明大一心理委員的助人特質(zhì)、助人能力、心理健康狀態(tài)和勝任力高于其他年級,與熊強[4]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原因大概是:一方面學校對大一新生的入學適應(yīng)開展了相關(guān)的主題教育,較好地幫助新生度過適應(yīng)期。另一方面,新生剛?cè)胄#瑢W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較高,因此在心理委員培訓課程中能更好的學習。其次,在道德責任意識因子上,不同年級在該因子上的得分由高至低依次是大三〉大二〉大四〉大一,這與閆娟麗[7]等研究結(jié)果一致。
(一)優(yōu)化選拔機制,培養(yǎng)心理委員骨干
從心理委員勝任力的分析可以看出,與其他學生干部不同,心理委員應(yīng)該采用“自愿報名、班級推薦、心理輔導員審核、心理咨詢中心考核”的多維選拔機制。目前選拔我國高校心理委員多采用“毛遂自薦、民主選舉”的方式選聘出來的,而選拔標準中,“熱情耐心、真誠負責、寬容接納、善于傾聽、誠實可信”是心理委員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根據(jù)以上調(diào)查可知,大一的心理委員比其他年級的心理委員勝任力要好,因此以大一心理委員為骨干,保持朋輩輔導隊伍的穩(wěn)定性,更好地發(fā)揮朋輩互助的作用。
(二)明確工作職責,增強道德責任意識
心理委員自身職責以及工作內(nèi)容不明確,再加上工作成效難以量化,導致心理委員工作的不作為。學校應(yīng)定期召開心理委員工作會議,將心理委員的職責培訓盡可能具體化、合理化、清晰化和可操作化。黃曉芳[8]等人認為心理委員的職責為“宣傳、關(guān)注、傾聽、報告”,范晴嵐[9]把心理委員職責概括為“成長、關(guān)注、宣傳、預(yù)警”。根據(j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將我校心理委員職責定位為“宣傳、發(fā)現(xiàn)、關(guān)注、報告”,宣傳即在班級通過形式多樣的心理系列活動,宣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使學生增強助人自助能力;發(fā)現(xiàn)即心理委員通過專業(yè)心理咨詢技能甄別出心理異常者,定期排查班級中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危機事件;關(guān)注即對心理弱勢群體進行疏導,包括性格內(nèi)向者、家庭貧困者、學習落后者等,給予人文關(guān)懷和心理疏導;報告即通過心理月報制度定期匯報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若有異常應(yīng)及時匯報,以便得到有效的干預(yù)。心理委員明確了工作職責后,提升自身工作價值,加強道德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
(三)加大培訓力度,凸顯年級差異
不同年級的心理委員勝任力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勝任力與年級有關(guān)。不同年級以及培訓經(jīng)歷的學生對心理學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助人能力也存在差異,對心理委員勝任力有顯著影響。鑒于此,學校要著力做好班級心理委員的培訓工作。首先,明確培訓內(nèi)容。心理委員的培訓要根據(jù)年級來選擇培訓內(nèi)容,使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其中特別要注重心理委員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責任意識,增強為同學的服務(wù)意識。其次,培訓方式多樣化。通過講座、課堂教學、戶外拓展、團體輔導、心理咨詢實踐等方式開展培訓,提高培訓效率。第三,培訓與考核相結(jié)合。心理委員經(jīng)過一定學時的系統(tǒng)培訓,對培訓內(nèi)容進行考核,對于通過考核的學生給予頒發(fā)心理委員證書,持證上崗。最后,培訓效果的轉(zhuǎn)化。為持證的心理委員提供實踐平臺,如舉辦心理案例征集活動、心理咨詢沙龍等,使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能為廣大同學的心理健康服務(wù)。
(四)完善激勵機制,調(diào)動工作積極性
心理委員作為班委成員,容易被人忽略。與其他班委干部相比,心理委員從事的工作大部分是隱性的,其工作的認可度較低,這些都造成心理委員積極性大受打擊。因此,學校應(yīng)建立激勵機制和考評體系,將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情況、參加培訓情況、學生測評情況、老師測評情況作為考核標準,每年評選出優(yōu)秀心理委員,肯定他們的工作成績,調(diào)到工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Mc 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
[2]包陶迅,葉芳.高校心理委員勝任力研究[C]//第三屆全國高?!靶睦砦瘑T”工作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08:10.
[3]樂芬芳.高校心理委員培訓研究.勝任力的視角[J].科技信息,2008(5):187.
[4]熊強,徐學俊.大學生心理委員勝任力模型建構(gòu)[D].武漢:湖北大學,2010.
[5]柳?,?“以人為中心"理念在心理委員培訓中的應(yīng)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9):1081-1083.
[6]胡宇,顏沙沙.北京高校心理委員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川[J].社科縱橫,2008(1):276-278.
[7]閆娟麗,周生江.新疆某高校心理委員勝任力調(diào)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3(10):3121-3122.
[8]黃曉芳.加強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的對策思考[J].企業(yè)家天地,2008(3):199-200.
[9]范晴嵐.高校班級心理委員的選拔與培訓[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2):53-55.
(責任編輯:陳虹)
Survey on the Psychological Members Competency in A University in North Fujian
DING Jinliang
(Wuyi University,Wuyishan, Fujian 354300)
Abstract:To study the status of psychology members work competency in WuYi University,to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to affect the mental competency of members,and to propose a solution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niversities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quantitative research adopts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conduct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400 the psychological members and class cadres in WuYi University.[Results]The overall incidence rate of the psychological members competency sufficient is 83.5%,and insufficient is 16.5%.The different gender .ages and major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psychological commissioner competency(p〈0.05). The different training experienc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psychological commissioner competency(p〈0.05), The different grad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psychological commissioner competency(p〈0.05),freshman competency than other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members; competency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09(2016)02-0105-05
收稿日期:2015-09-09
基金項目:武夷學院科研基金項目(XL201325SZ)。
作者簡介:丁瑾靚(1983-),女,漢族,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