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合春(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大理671000)
?
兒童心肌炎睡眠期心率變異的觀察
李合春
(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觀察心肌炎患兒夜晚睡眠期心率變異(HRV)的變化,并對變化進行研究。方法隨機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心肌炎患兒,并進行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并將36例心肌炎患兒24h的心率檢測和睡眠期心率檢測與36例正常兒童進行對比,最后將兩組心率監(jiān)測的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夜晚睡眠心率正常兒童低于心肌炎患兒,但是連續(xù)正常R-R間期的標準差正常兒童要高于心肌炎患兒,并且24h的HRV頻域和時域指標正常兒童也均高于心肌炎患兒,以上兩組兒童的對比,差異顯著,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肌炎患兒的HRV指標明顯低于正常兒童,夜間睡眠期的HRV在排除日間活動及情緒因素后,有著更可靠的結果。
【關鍵詞】兒童心肌炎;心率變異;睡眠期
心肌炎多發(fā)于兒童,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心肌由于不同原因所致的局限性和彌漫性的炎癥是該病的主要病因,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是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1]。而臨床上診斷心肌炎的重要方法為心電監(jiān)測,但是常規(guī)的心電監(jiān)測中差異性較大,導致其診斷的準確性下降。而針對心臟自主神經的均衡性、活動性以及相關病理狀態(tài),心率的變異可以準確的預測和評價。所以本文對心肌炎患兒和正常對照組兒童的夜間睡眠期進行HRV監(jiān)測,同時結合參考24h常規(guī)檢測,最后將兩組兒童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并對心肌炎患的HRV特點進行研究。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心肌炎患兒,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齡在6~1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9.5±0.5)歲,該組兒童的判定標準均采用1999年心血管會議修訂的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做為依據(jù),均通過心肌酶譜,常規(guī)心電圖,心臟彩超對兒童是否患有心肌炎進行判定,同時排除患兒心、腦、腎及內分泌疾病的影響同時排除心腦血管藥物在近半個月的使用情況,同過以上幾項的排除對患兒進行綜合診斷,對照組入選的36正常兒童均經過心電圖檢查,心臟彩超以及胸片和心肌酶譜并且均未見明細異常,并且心、腦、腎、內分泌等內科疾病,并且最近15天未使用心腦血管藥物。對照組兒童年齡范圍在7~13之間,其中,男20例,女16例,兩組兒童的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只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應用十二通道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分析系統(tǒng)(DMS Holt win 12),用24h動態(tài)心電圖對研究對象進行檢測。對結果的處理選用的是計算機HRV軟件,對HRV指標進行分析,HRV檢測方法主要分成兩類,主要有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
1.2.1時域指標我們在進行分析HRV指標時,時域指標是我們經常用到的,通常時域指標中有5個指標,例如:R-R間期內每5min平均值的標準差(SDANN),24h內R -R間期持續(xù)正常標準差(SDNN),R-R間期的內,每5min正常標準差的平均值(SDNNI),R-R間期內心臟搏動次數(shù)大于50ms占總心臟搏動次數(shù)的百分比(pNN50),RR間期內全部相鄰差值的平均平方根(MSSD)[2]。
1.2.2頻域指標我們經常把頻域指標應用在分析HRV指標當中,其中,頻域(Tp,0~0.4Hz),高頻(HF,0.15~0.4Hz),低頻(LF,0.04~0.15Hz),LF/HF是我們主要關注的指標。
1.3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采用的是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當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夜晚睡眠期間的最小和最大以及平均心率,正常對照組低于心肌炎患兒,并且SDNN高于心肌炎患兒,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24hHRV時域和頻域指標,對照組均高于心肌炎患兒,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表3。兩組的最大心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4hHRV時域分析比較(x±s)
表3 24hHRV頻域分析比較(x±s)
心肌炎多見于兒童,在心血管疾病當中也是常見疾病之一,心肌炎主要是心肌非特異間質性炎癥,而嗜心肌病毒是引起該病的主要病毒[3]。兒童心肌炎在較輕時期可無任何臨床表現(xiàn),而嚴重后會產生心源性休克以及心衰和心腦綜合征等臨床表現(xiàn)[4]。而HRV能夠反應出自主神經對心血管系統(tǒng)調節(jié)的指標,該檢查方式不但無創(chuàng)并且敏感性較高,該檢查方式主要是評價和預測心臟自主神經的活動性和均衡性及相關病理狀態(tài)。目前,臨床上多采用24h長程心電監(jiān)測兒童心肌炎,并將監(jiān)測心肌炎患兒的結果作為定量分析數(shù)據(jù),從而減少對該病的誤診率。體現(xiàn)兒童體內自主神經活動情況的主要指標是SDNN(反應交感神經張力情況),并且在比較頻域分析中,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會對低頻的頻域分析造成影響。本文通過在24h監(jiān)測期間和夜晚睡眠期監(jiān)測的研究結果表示正常兒童的最小和最大心率均低于心肌炎患兒,正常兒童的SDNN高于心肌炎患兒,并且24hHRV時域和頻域指標顯示正常兒童的指標高于心肌炎患兒的指標。從而表明,兒童心肌炎的共性為HRV降低,主要表現(xiàn)為迷走神經張力降低和交感神經張立增強。并且對夜晚睡眠期HRV檢測,排除了日間活動及情緒的影響因素,更加提高了檢查結果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余芳,唐詩韻,舒佳等.兒童心肌炎常規(guī)及動態(tài)心電圖分析[J].中國醫(yī)刊,2014,49(2):31-33.
[2]向金星.兒童心肌炎睡眠期心率變異研究[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10(33):143-144.
[3]鄧麗萍.兒童心肌炎睡眠期心率變異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 2012,30(7):616-618.
[4]李佳,劉桂英,楊曦等.心臟磁共振成像檢測兒童心肌炎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1):56-58.
?
論著/心臟及血管病?
作者簡介:李合春,1970年生,女,大學本科,主治醫(yī)師,從事兒科工作2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