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力春
?
老漢寫真
LAOHANXIEZHEN
文/王力春
心得自在
老漢(趙立新)別署力辛,號漢晉堂主人,1 966年生吉林柳河。
現(xiàn)為國家畫院吳悅石工作室畫家,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遼寧省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國務(wù)院參事室《中華書畫家》雜志社發(fā)行部主任,中國印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全國各省十大青年書法家提名展》組委會秘書長,遼南印社名譽社長,鐵嶺印社名譽社長,朝陽印社名譽社長,吉林柳河書協(xié)名譽主席。
大道至簡
篆刻作品獲全國篆刻藝術(shù)展銅獎,論文獲全國康有為杯優(yōu)秀獎,書法篆刻參加中韓書法篆刻交流展,全國第二屆新人書法篆刻展,第六、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國第五、六、七屆篆刻展,全國第十屆書法展,全國首屆篆書展,應(yīng)邀參加《金石永壽·第一屆壽山石篆刻藝術(shù)展》,中國文聯(lián)主辦《當代篆刻藝術(shù)大展》,全國60代表書法家提名展(60人),全國60印象篆刻提名展(60人),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篆刻院舉辦《江山多嬌——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篆刻藝術(shù)精品展、中日篆刻藝術(shù)展》等近百余次全國各大展覽。出版《當代篆刻百家·趙立新卷》,《當代名家印譜·趙立新卷》等。
延年益壽
面壁讀十年書
于今書法篆刻界,有頗活躍者,諢名老漢。此乃網(wǎng)名。網(wǎng)友或不曉原委者,以之為老叟。其實非也。老漢本姓趙名立新,乍逾不惑,年富力強。原籍吉林柳河,后攜家定居遼沈。性喜雕蟲,亦擅潑墨,印宗于漢,字法于晉,故齋號漢晉堂。其人出身軍旅,行俠仗義,頗有漢游俠之氣質(zhì),亦兼東方朔之詼諧,遂為書人印友談資。
昔有郭公,以沫若之水為名,早年扶桑學醫(yī),后藉名文藝,傾心學術(shù),又獻身革命,有社會活動家之稱譽。老漢立新者,雖非亂世豪杰,但亦嘗懸壺濟世,后不甘寂寞,借書印之杏壇,組織活動,聯(lián)絡(luò)友朋,往返奔波于大江南北,亦有郭老當年不舍晝夜之志。以私濟公,奔走呼號,于國粹之復興何嘗無益哉!
佛造像
趙君自幼癡心書法篆刻。好學而尊師,尊師而重道。因傾慕吉林叢君文俊先生之學識,十數(shù)年如一日,魚訊相傳,以為私淑,其于師于道之忠誠,亦不遜古人程門之立雪,有如成語矢志之不移。老漢嘗治印曰“舍得”二字,正乃他與人交友之寫照。舍得者,先舍后得也。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者之師,不善人者善人者之資。老漢之善心,尤體現(xiàn)于提攜后學兄弟,雖成仁之美,無所求取,然春風化雨,投桃報李,乃人之常情也。至于素以東北豪飲之風,廣交天下同道之士,將心比心,以藝會友,自不必于老漢贅語。是乃其為人之哲學也。
或以老漢之為人,而輕其藝術(shù),此非真知老漢者也。彼于篆刻之造詣,亦不可小覷也。其絕有三。一為恪守傳統(tǒng),不為時風所動。若于曩昔,言必秦漢或非難事,但于今日印壇,能幾十春秋規(guī)模漢印而推陳出新者,則日尠矣。老漢者,祖宗漢印,不知老之將至也。二為刀法之絕。技道兩進者方可為上人。漢印之形易得,而其神則非一日可徹悟者,刀法之通變抑其肌理也。老漢天生長于動手操作,大至外科手術(shù),小至刀削蘋果,駕輕就熟,有如庖丁解牛,跡在無痕也。印刀舞之于手,于老漢有何難哉?三絕乃真絕也,即拓款之絕。烏紗蟬翼,心猶在手,言談之際,神彩立現(xiàn),此乃友朋之見證,而非妄自之虛夸,諒古宮廷工伎之士睹之,亦當驚嘆矣。
家住白山松水間
或以老漢僅工印篆,而不工書道,此亦非真知老漢者也。彼于書法之造詣,亦有可圈可點之處。其一,以印入篆,書印相生。鄧石如倡導以篆法入印,有七篆三印之說,而老漢則獨創(chuàng)以印入篆,采三代之精華,镕金石之古氣,錘煉篆籀線條,增其內(nèi)斂之美。其二,意在筆先,因生得秀。老漢焚膏繼晷,自以篆刻為主,但閑來弄翰,每有合作之品,正暗合董香光其昌因生得秀色之語,又偶爾有蘇東坡無意于佳乃佳之佳構(gòu)。其三,日有所讀,兼有所養(yǎng)。所讀者,古帖也;所養(yǎng)者,書籍也。倘假以時日,以其敏而好學,勤勉不懈,不日其書藝必大進歟。
老漢往往自謙,其乃游俠之士也。然于其篆刻書法之成就,自當以文雅加之樸質(zhì),則彬彬而有君子之風也。又其近年于中國書法篆刻網(wǎng)絡(luò)之開拓,其于中國書法篆刻展事活動之參與和操辦,矻矻役役,實跡歷歷,庶幾謙謙游俠之風尚矣。吾時代亦當有賴吾子也。
硯田樂事
趙立新印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