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劍
(湖南省益陽市中心醫(yī)院 益陽 413000)
?
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40例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臨床效果觀察
曹劍
(湖南省益陽市中心醫(yī)院益陽413000)
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采用切開對口引流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為高位復雜性肛瘺的手術方案選擇提供有效依據。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診的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80例進行臨床研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研究組采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肛腸動力學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手術前后的相關肛腸動力學指標均無明顯變化,P>0.05;對照組術后的相關肛腸動力學指標均明顯低于術前和研究組術后,P<0.05。結論: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采用切開對口引流術進行治療,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字:高位復雜性肛瘺;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臨床療效;肛腸動力學指標
高位復雜性肛瘺是肛腸科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其治療難度相對較大,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如何選用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對于確保手術療效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2]。為分析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在該疾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本研究收集了80例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采用不同手術方案進行治療?,F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診的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80例進行臨床研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36~66歲,平均年齡(47.14±5.43)歲;病程4個月~8年,平均病程(3.37±1.15)年。研究組40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47.69±5.62)歲;病程5個月~8年,平均病程(3.62±1.41)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組標準(1)所有患者均滿足高位復雜性肛瘺的相關診斷標準[2];(2)均經影像學檢查與查體等相關檢查確診;(3)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1)有先天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的患者;(2)有肝、心等嚴重器官性疾病者;(3)不愿意參與本研究者。
1.4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先采用球頭探針沿主管道往內對患者的肛內情況進行探查。探查完畢后緩慢拉出探針,待拉出肛外后,切開口間組織,將肛外的瘢痕與壞死部分切除,以橡皮筋對探針進行扎實固定,且將切口制作為V字形。研究組則采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先對患者的支管道部位和走向進行檢查,可通過直腸指診或美蘭注射等方法進行。然后于患者的肛門后部位做一長約2.50 cm左右的人造外口,制作完畢后經該造口以探針進行檢查,需保持主管道為V字形,以橡皮筋固定高位管道部位的探針。然后再在該支管外口部做一放射狀切口,保持兩切口間距為2.15 cm,然后對切口和皮緣進行修正,術后進行常規(guī)引流和止血包扎處理。
1.5療效評估標準通過觀察患者治療后的腫痛情況和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分析[3]:(1)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腫痛全部消失,創(chuàng)面充分愈合;(2)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腫痛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創(chuàng)面有一定的愈合,但未完全愈合;(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創(chuàng)面未愈合。
1.6觀察指標通過評分制[4]檢測兩組患者的肛腸動力學指標,包括直腸靜息壓、肛管靜息壓和肛管最大收縮壓等,對兩組患者的肛腸動力學指標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手術前后差異越大,則代表患者的肛門功能受損越嚴重。
1.7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的臨床療效對比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對比
2.2兩組肛腸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對比研究組手術前后的肛腸動力學指標無明顯變化,P>0.05;對照組術后的肛腸動力學指標均明顯低于術前和研究組術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肛腸動力學變化情況對比(mmHg,±s)
表2 兩組肛腸動力學變化情況對比(mmHg,±s)
注:與術前對比,*P<0.05;與研究組對比,#P<0.05。
組別 n 時間 直腸靜息壓 肛管靜息壓 肛管最大收縮壓研究組對照組40 40術前術后術前術后1.60±0.28 1.54±0.30 1.61±0.27 1.10±0.77*#11.55±0.83 11.40±0.74 11.53±0.81 8.19±0.12*#15.71±1.04 15.42±1.19 15.70±1.16 11.17±1.08*#
肛瘺是臨床上一種非常常見的直腸疾病,其發(fā)病率約占肛腸疾病總數的4.15%。高位復雜性肛瘺是一種常見的肛瘺類型,因其病變位高且管道彎曲復雜,故其臨床治療的難度也相對較高,且常合并多種并發(fā)癥,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還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采用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在臨床上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臨床經驗表明,該術式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除了成功率較高外,還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5]。應用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時需注意以下幾個要點:(1)明確內口并合理處理;(2)對全部的瘺管進行切除和清除;(3)對肛門括約肌進行恰當的處理;(4)保證創(chuàng)口引流的通常。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該術式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療效。研究組手術前后的相關肛腸動力學指標均無明顯變化,P>0.05,證實該術式不會對患者的肛門功能造成較大的影響。綜上所述,對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采用切開對口引流術進行治療,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葉茂,龔光輝,焦鵬富.主管切開引流支管拖線術治療復雜性肛瘺60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0,10(1):67
[2]張艷珠.手術結合中藥治療肛瘺220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0,19(16):130-131
[3]馬淑云,錢劍秋,錢劍弘.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的體會[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6):2852-2853
[4]虞哲波.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108例臨床觀察[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1,13(3):285-286
[5]王永平.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140-140
中圖分類號:R657.16
文獻標識碼: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14
收稿日期:(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