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珂文,尹霞云,姜圣秋
(1.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10004;2.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3.湘潭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
幼兒情緒行為問題與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關系
鄧珂文1,尹霞云2,姜圣秋3
(1.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10004;2.湖南科技大學 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3.湘潭教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摘要:對334名3~7歲幼兒的父母施測父親參與教養(yǎng)問卷(IFI)、兒童長處與困難問卷(SDQ)。結果顯示:父親參與對幼兒情緒有顯著影響;父親的支持與規(guī)劃、日常照顧、鼓勵與表揚能有效預測幼兒的品行問題;父親的鼓勵與表揚能有效預測幼兒的情緒和同伴行為問題;父親的管教與約束可以預測幼兒的多動行為問題;父親的支持與規(guī)劃能有效預測幼兒的親社會行為。
關鍵詞:父親參與教養(yǎng);情緒問題;行為問題;幼兒
Hawkins等人(2002)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九個維度:培育孩子的責任感,鼓勵孩子的學業(yè)成績,適時的表揚鼓勵和情感上的支持,與孩子的溝通,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孩子閱讀,鼓勵孩子發(fā)展[1]。該理論對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界定涉及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父親在這個時期的良性參與對孩子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研究表明:如果在這個時期父親與幼兒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系,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自信心等方面都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反之,如果在這個時期建立起負性的依戀關系,幼兒就更容易產(chǎn)生情緒和行為問題[2]。情緒問題是指個體因為某些事件或情境的影響,在一定時間里表現(xiàn)出來的不良情緒。在個人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人格的成熟、身心健康以及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3]。行為問題是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受到復雜的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適應不良的行為[4]。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都會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造成極大的負性影響。為了更全面地分析父親參與教養(yǎng)與幼兒情緒和行為問題之間的關系,我們通過定量的分析進行研究,以期能夠得到更加豐富的結論。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取樣主要集中于湖南長沙和湘潭兩地的幼兒園和小學,一共收集樣本500份。其中在長沙市、湘潭市的幾所幼兒園中選取了200名3~7歲幼兒的父母作為被試,在長沙市寧鄉(xiāng)縣的一所小學中隨機抽取300名一年級幼兒的父母作為被試,共回收有效問卷334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66.8%。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是:父親參與教養(yǎng)問卷( The Inventory of Father Involvement, IFI)和兒童長處與困難問卷(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 SDQ)。量表均適用于中國,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施測程序及數(shù)據(jù)處理
向學校的相關負責人交代注意事項,在征得被試父母的同意后,由負責人發(fā)放問卷并傳達注意事項,由孩子將問卷帶回家交給父母填寫。具體要求已在指導語上面清楚交代。填寫完畢后由孩子在第二天上學時統(tǒng)一交給老師,由老師負責收齊交給專業(yè)人員進行編號、篩選。數(shù)據(jù)統(tǒng)一由spss19.0進行輸入和處理分析。
2研究結果
2.1父親參與教養(yǎng)基本情況分析
為更好地解釋幼兒情緒和行為問題與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關系,對父親的年齡、文化程度、收入狀況與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各個維度之間進行了基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和差異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被試分布情況以35歲分界,35歲及以下的父親和35歲以上的父親在支持與規(guī)劃、日常照顧、鼓勵與表揚三個維度上呈顯著的負相關。文化程度對父親參與的支持和規(guī)劃、日常照顧和鼓勵與表揚也產(chǎn)生顯著的正相關。收入狀況4 000元以上和4 000元及以下在支持和規(guī)劃以及鼓勵與表揚上均呈顯著的正相關。
表1 父親參與教養(yǎng)各維度與年齡、文化程度、收入情況的分析
注:*p<0.05,**p<0.01,***p<0.001,下同。
為確定調查情況的有效性,對同一被試的父母同時施測父親參與教養(yǎng)問卷,然后做配對樣本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配對樣本差異不顯著。父親自我評定情況客觀真實。
表2 父親自我評定與母親對照評定的差異性分析
2.2父親參與教養(yǎng)各維度與幼兒情緒和行為各維度的相關分析
支持與規(guī)劃、日常照顧、鼓勵與表揚、管理約束這四個維度與情緒問題、品行問題、多動問題、同伴關系、困難總分之間均呈顯著的負相關,而針對親社會行為問題則呈明顯的正相關??v向比較可以看出,鼓勵與表揚、支持與規(guī)劃這兩個維度對情緒、行為的影響較大。困難總分與四個維度都呈顯著的負相關,與情緒、品行、同伴、多動行為呈顯著的正相關,與親社會行為呈顯著的負相關。如表3所示。
表3 父親參與教養(yǎng)各維度與幼兒情緒、行為問題各維度的相關分析及矩陣
2.3父親參與教養(yǎng)各維度與情緒和行為因素的回歸分析
鼓勵與表揚這一維度可以有效預測情緒和同伴關系的發(fā)展,預測力分別為22.8%和17.7%。支持與規(guī)劃、日常照顧、鼓勵與表揚都可以顯著預測品行問題,三者綜合的預測力為29.5%。管教約束對多動行為有顯著的預測力,預測力為2.4%。支持與規(guī)劃這一維度對親社會行為有顯著的預測力,預測力為13%。如表4所示。
表4 父親參與教養(yǎng)各維度與情緒、行為問題各維度的回歸分析
3討論
本研究表明,父親參與教養(yǎng)對幼兒情緒、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父親在參與孩子的教養(yǎng)過程中參與程度越高,幼兒可能出現(xiàn)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機率就越小。這與心理學家麥克·閔尼所說的相符[5],也進一步驗證了Campbell(1996)等人的研究以及Gardner(1994)的研究[6]。積極正向的親社會行為與父親參與到孩子的教養(yǎng)過程中的方式呈正向相關,這說明父親參與到孩子的教養(yǎng)過程中的參與程度越高,親社會行為可能出現(xiàn)的機率就會越高。在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四個維度之中,支持與規(guī)劃對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呈顯著的正向預測關系,也就說明在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過程中,父親能夠給予家庭足夠的經(jīng)濟支持,對孩子母親的教育工作能夠給予支持,為了孩子的成長能夠對家庭生活進行合理有效的規(guī)劃,那么孩子就傾向于產(chǎn)生更多的親社會行為,并且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這也與Hawkins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7]。楊麗珠、董光恒(2005)在控制了智商、社會經(jīng)濟地位、年齡、兄妹狀況等因素之后,得到父親缺失的兒童比父親存在的兒童在教師評價中的道德方面的得分要低[8],也印證了這一結論。
鼓勵與表揚能夠有效預測情緒和同伴行為問題,且呈現(xiàn)顯著的負相關。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墓膭钆c表揚可以有效減少幼兒的情緒和同伴行為問題。Lamb(2010)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證明了這一點[9]。我國學者也認為與父親相處更多的孩子能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父親與孩子的相處與游戲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兒童進行積極健康的交往,對其社交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10]。在有效的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過程中,父親對孩子成長的有效參與能使孩子在同伴交往、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上有更好的表現(xiàn),也能減少攻擊性行為,有更多的親社會行為出現(xiàn)的傾向。
參考文獻:
[1] 李燕,黃舒華,張筱葉,等.父親參與及對兒童影響研究綜述[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5):18-23.
[2] 黎志華,尹霞云,蔡太生,等.父親參與教養(yǎng)程度、父子依戀關系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5):705-707.
[3] 鄭麗.五年制高職學生應對方式、情緒問題及其關系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4] 楊海燕.工讀生與普通生父母依戀與行為問題的關系及其影響機制的對照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5] 魏棟.父親參與幼兒教養(yǎng)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建議[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6] 章慧平.兒童努力控制、母親教養(yǎng)方式對3歲兒童外顯問題行為的影響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7] Hawkins A J, Brotherson S E, Dollahite D C. Generative fathering and the dynamics of connection between fathers and their children[J]. Fathering,winter,2005,3(1):1-28.
[8] 楊麗珠,董光恒.父親缺失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05,13(3):260-266.
[9] 劉麗莎,李燕芳,呂瑩,等.父親參與教養(yǎng)對學前兒童社會技能的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3(1):38-45.
[10] 孫彥.城市父親參與幼兒教養(yǎng)的現(xiàn)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責任校對龍四清)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47
收稿日期:20150930
基金項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XJK013BXL004)
作者簡介:鄧珂文(1991-),女,湖南寧鄉(xiāng)人,碩士生,主要從事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B84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3-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