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英
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腦炎患兒的護理分析
單仁英
目的 探究分析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腦炎患兒的護理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42例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病毒性腦炎的患兒的臨床資料,行傳統(tǒng)治療的同時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記錄患兒病情的進展。結果 42例均痊愈出院,護理后患兒白細胞計數分別為(17.8±7.1)×106/L,蛋白含量為(0.72±0.14)g/L,葡萄糖含量為(4.21±0.42)mmol/L,較護理前均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同規(guī)范的臨床治療相結合對于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腦炎患兒的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重癥手足口?。荒X炎;護理分析
手足口病是兒科常見的一類急性傳染病,大多數源于柯薩奇病毒A組16型、腸道病毒71型等入侵機體致病,全年均能發(fā)病,以夏秋多見,好發(fā)于學齡前兒童,以糞口、空氣飛沫、近距離接觸等傳播方式居多[1],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前期出現斑丘疹、皰疹等皮損,多見于手、足、口腔和臀部相應的位置,如果診治不及時容易繼發(fā)神經系統(tǒng)損害、心肺疾病等[2],該病早期癥狀不典型,首診易忽略,且病情發(fā)展迅速,短期內便會出現肺水腫、病毒性腦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從而進展為重癥手足口病危及生命[3]。為更好的對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腦炎患兒進行治療,現回顧性觀察42例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腦炎患兒的臨床資料,證明綜合護理措施在治療過程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就診的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腦炎患兒42例,所有患兒按照衛(wèi)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重癥病例的診斷標準[4]。42例患兒,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齡14~64個月,平均年齡(32.12±13.09)個月。13~36個月患兒39例,37~64個月患兒3例。
1.2 臨床表現 發(fā)熱為最早出現的癥狀,體溫38℃~40℃,不規(guī)則熱型;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心率、呼吸加快,末梢循環(huán)差;部分患兒嗜睡、嘔吐、急性遲緩性麻痹、肢體抽搐、肢體無力等。
1.3 治療方法 患兒早期給予喜炎平[江西青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249,2~4mL/(kg?d)]和利巴韋林[西安利君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9999436,0.1~0.15/(kg?d)]抗病毒、清熱解毒治療。確診后甲強龍(輝瑞制藥,批準文號:X20010141,40mg/支)靜滴沖擊抗炎治療,同時應用西咪替丁、奧美拉唑鈉預防應激性潰瘍,并補充葡萄糖酸鈣,予甲基潑尼松龍[天津藥業(yè)焦作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096)(0.5~1.0)mg/(kg?d)],連用2~3d;靜脈輸注免疫球蛋白(廣東雙林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S20003026);應用20%甘露醇(山東潔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152)降顱壓治療。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兒血糖,適時調整用藥。
1.4 護理 (1)消毒隔離:實施嚴密的單間隔離。定時通風、消毒,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從傳染源、傳播途徑倆方面著手,做到安全最大化。(2)高熱護理:由于患兒多為中樞性發(fā)熱,因此采用物理降溫。采取護理一對一負責制,時刻注意體溫的變化情況,當患兒出現長時間高熱不退造成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低下時,一方面可以囑患兒適當增加休息,保證充足的能量代謝,另一方面需要給予合理的飲食干預[5]。(3)皮膚護理:避免因抓撓、醫(yī)源性操作等而引起繼發(fā)感染,可采用局部皮膚涂抹抗生素方法。(4)口腔及飲食護理:患兒進食前后均予以溫開水或生理鹽水含漱、選擇
3%過氧化氫溶液常規(guī)清洗口腔以便減輕異味,保持口腔清潔,避免用刺激性溶液漱[6];清淡、溫性、便于胃腸分解吸收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不宜接觸辛刺、難消化的食物。(5)用藥及病情觀察:謹遵醫(yī)囑,根據具體病情進展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嚴密觀測,定時測量,如果突發(fā)病危,馬上聯系管床醫(yī)生。(6)心理干預:診療期間態(tài)度和藹,多和患兒交流互動,多鼓勵和夸獎,增強患兒治療的依從性,從而進行更好的后期治療。(7)早期康復鍛煉:急性發(fā)作期主張患兒臥床休息。待病情好轉,鼓勵患兒適當運動,并密切監(jiān)測肢體活動和肌力恢復程度。(8)健康教育:讓家長意識到該病傳染性很強,平時做好安全防范。通過專業(yè)素質正確解答家長和患兒關于手足口病的心中疑問,做好預防工作。總結順口溜,簡單明了的宣傳手足口病相關知識。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選取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整理和解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2例患兒通過規(guī)范治療和相應護理,均治愈離院,住院時間
2~23d,平均(14.3±5.8)d。均無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恢復良好。護理后患兒白細胞計數分別為(17.8±7.1)×106/L,蛋白含量為(0.72±0.14)g/L,葡萄糖含量為(4.21±0.42)mmol/L,較護理前均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兒護理前后比較(x±s)
手足口病在臨床上屬于丙類傳染病,是具有特殊性的隱形感染,也是一種急速爆發(fā)流行的出疹性傳染病[7],該病無明顯前驅癥狀,導致治療時無法立刻判斷,延緩治療。且小兒機體免疫力較差、血腦屏障功能不成熟,極易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累,導致病毒性腦炎,病情危急。且神經系統(tǒng)受累在EV71感染的患兒非常普遍,應特別加以注意[8]。
結果顯示,經綜合護理干預后,治療后患兒白細胞計數、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均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協助家長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在高熱、皮膚、口腔衛(wèi)生、飲食及用藥等方面進行綜合護理,積極對癥支持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同時做好防護工作,保障了醫(yī)務人員及其他人員的安全。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并發(fā)腦炎方面具有顯著效果,能夠顯著改善患兒預后,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是改善重癥手足口病并發(fā)腦炎患兒預后的關鍵所在,值得在臨床推廣。
[1] 舒遠琴.重癥手足口病30例治療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4,20(1): 115.
[2] 章海燕.手足口病并發(fā)病毒性腦炎的護理[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2,28(6):110-111.
[3] 王巧麗,李金娜.小兒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4):110-11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一).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2(7):586-587.
[5] 賈艷玲.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患兒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l,27(23):3-4.
[6] 蘇克霞.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患兒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35):3214-3215.
[7] 田小珍.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23):53.
[8] 周晶,安永梅,張靜,等.2008-2010年吉林地區(qū)重癥手足口病臨床分析及早期識別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20(10):24-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4.066
江西省衛(wèi)生廳科技計劃課題 (20143257)
江西 332200 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單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