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敬福 陳 冰 楊夙昕 劉海生 胡永生 賴志紅 廖娟萍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療效觀察
羅敬福 陳 冰 楊夙昕 劉海生 胡永生 賴志紅 廖娟萍
目的 分析討論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療效。方法 本研究選取2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各1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不含替諾福韋酯方案:拉米夫定、齊多夫定、依非韋倫聯(lián)合治療,治療組患者使用含替諾福韋酯方案:替諾福韋酯、拉米夫定、依非韋倫聯(lián)合治療。對比治療結果。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CD 4細胞數(shù)(輔助性T細胞)顯著提高、肝功能指標顯著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HIV-RNA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RNA,艾滋病病毒核糖核酸)轉陰率70.00%、HBV-DNA(hepatitis B virus-DNA,乙肝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轉陰率8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0.00%和3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2組肝腎情況、血糖血酯、電解質、血常規(guī)等指標均無明顯變化,但治療組有1例頭暈、1例惡心,發(fā)生率為20.00%,對照組有2例頭暈、2例惡心和2例骨髓抑制,發(fā)生率為60.00%,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含替諾福韋酯治療組方案能顯著抑制HIV-RNA及HBV-DNA的復制,提高HIV-RNA及HBV-DNA的轉陰率,提高CD 4細胞數(shù)及肝功能復常率,減少耐藥發(fā)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療效
目前,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人口流動加速,艾滋病發(fā)病率有增長趨勢,艾滋病發(fā)病患者中有接近15%的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兩者合并發(fā)病可增加死亡率,目前臨床主要采取抗病毒藥物治療[1]?;诖耍狙芯糠治隽税滩〔《靖腥竞喜⒙砸倚透窝卓共《局委煰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納入標準:患者年齡從18~65歲,診斷標準符合艾滋病診療指南(2011年版)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2-3]。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10例,包括男6例,女4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54.12±2.42)歲。其中,大三陽有1例,小三陽有9例。Child-pugh分級中,A級6例,B級4例。治療組患者10例,包括男7例,女3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54.67±2.22)歲。其中,大三陽有2例,小三陽有8例。Child-pugh分級中,A級6例,B級4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不含替諾福韋酯方案:拉米夫定(山東濰坊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123047)0.3 qd、齊多夫定(上?,F(xiàn)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41972)0.3 bid、依非韋倫(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1042313 H 5)0.6 qd聯(lián)合治療。治療組患者使用含替諾福韋酯方案:替諾福韋酯(美國生產,國藥準字H 200503077)0.3 qd、拉米夫定0.3 qd、依非韋倫0.6 qd聯(lián)合治療。2組均以上述治療方案為長期用藥方案,艾滋病者終身治療,慢性乙肝治療3年后根據(jù)病情斟酌是否繼續(xù)用藥。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治療后6個月HIV-RNA及HBV-DNA轉陰率、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CD 4細胞數(shù)、肝功能指標變化,并通過觀察患者肝腎情況、血糖血酯、電解質、血常規(guī)等指標變化,記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2組患者肝功能和CD 4細胞數(shù)對比 治療后3個月治療組肝功能指標TBIL、AST、ALB、CD 4細胞數(shù)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2組患者肝功能和CD 4細胞數(shù)對比(x±s)
2.2 HIV-RNA轉陰率、HBV-DNA轉陰率比較 治療組患者在治療6個月時HIV-RNA轉陰率、HBV-DNA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通過χ2檢驗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HIV-RNA轉陰率、HBV-DNA轉陰率比較[n(%)]
2.3 不良反應比較 經治療,2組肝腎情況、血糖血酯、電解質、血常規(guī)等指標均無明顯變化,但治療組有1例頭暈、1例惡心,發(fā)生率為20.00%,對照組有2例頭暈、2例惡心和2例骨髓抑制,發(fā)生率為60.00%,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上,艾滋病為具備高危害性的傳染病,其主要因艾滋病病毒感染所致,艾滋病病毒可攻擊人體Ian以系統(tǒng),對T淋巴細胞進行破壞,導致免疫功能喪失,可通過血液、乳液和精液等傳播。而乙型肝炎為乙肝病毒感染所致,多表現(xiàn)為肝區(qū)疼痛、惡心、腹脹等,艾滋病患者多合并乙肝,導致疾病進展加快,死亡率升高。目前臨床多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4]。
替諾福韋是一種新型核苷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其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艾滋病治療指南推薦的艾滋病抗病毒一線藥物[5],屬于一種核苷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以與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類似的方法抑制逆轉錄酶,從而具有潛在的抗HIV-1的活性,其活性成分替諾福韋雙磷酸鹽可通過直接競爭性地與天然脫氧核糖底物相結合而抑制病毒聚合酶,及通過插入DNA中終止DNA鏈。另外,其對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治療耐藥的乙型肝炎患者,可有效提高HBV-DNA轉陰率,且無病毒學突破現(xiàn)象,患者耐受度高,未存在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6-8]。
本研究表明,含替諾福韋酯治療組方案能顯著抑制HIVRNA及HBV-DNA的復制,提高HIV-RNA及HBV-DNA的轉陰率,提高CD 4細胞數(shù)及肝功能復常率,減少耐藥發(fā)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目前國內關于替諾福韋治療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的文獻報道較少,特別是研究含替諾福韋方案與不含替諾福韋方案抗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的療效研究在省內甚至國內也未見相關文獻報道,因此該研究可填補省內空白,具有相當廣泛的應用前景,對治療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1] 閆會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治療中的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23(18):213-214.
[2] 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2011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629-640.
[3]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胃腸病學,2011,16(6):351-366.
[4] 梁紅霞.經血液途徑感染HIV-1人群合并隱匿性HBV感染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D].鄭州大學,2012.
[5] 劉玉玲.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6(21):195-196.
[6] 張毅.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應用抗病毒治療的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5):194-195.
[7] 蔡志宏.重視艾滋病的衛(wèi)生宣教,做好艾滋病的防控工作[J].當代醫(yī)學,2011,17(4):164.
[8] 程春旭.艾滋病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耐藥性影響因素的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20(31):8-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100
江西 342500 江西省贛州瑞金市人民醫(yī)院 (羅敬福 陳冰 楊夙昕 劉海生 胡永生 賴志紅 廖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