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萍萍++陳天賞
1.教師要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
新課程的教學強調要以學生為本,促進發(fā)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傳統(tǒng)的教學觀主張教學活動以教師為本,師道尊嚴,強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與主體,學生圍著教師轉,絕對服從教師。上課時老師講學生聽,沉悶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厭煩、疲倦,缺乏思維和積極性。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應是師生平等、民主,教師以平等的身份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師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指導者、引路人。
2.選修課的教學要立足實際,聯(lián)系高考
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高考仍然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因此,高中語文選修課在教學要求上,仍要體現(xiàn)基礎性,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和思維發(fā)展,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增強語言運用能力,學用結合,為終身發(fā)展夯實語文基礎。另外,立足實際,在選修課的教學中適當與高考相聯(lián)系,這也是破除選修課程邊緣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做法。如教學《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時,在學生學習古代詩歌時,教師聯(lián)系高考“古代詩歌鑒賞”考點,強調一些方法,進行比較閱讀;學習古代散文時,聯(lián)系高考“文言文閱讀”考點,進行一些高考相仿試題的隨堂練習,并請學生講解。教學《外國小說欣賞》時,可以和高考散文閱讀的能力相聯(lián)系。這些做法從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選修課的動力,幫助學生提高了閱讀能力。
3.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突破教學難點
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的許多知識和方法,只憑傳統(tǒng)的教具演示,學生很難理解,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功能,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多媒體技術利用有效演示可以使許多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不但能給出結論,還能演示變化的過程,使那些原來需要絞盡腦汁卻表達不清的問題,現(xiàn)在變得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制作成直觀的畫面,化繁為簡,幫助高中生加深理解、突破難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4.教師要善于用生活豐富學生的思想
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對文本分析時,教師少不了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方面的內容。如果學生沒有必要的生活積累,就不可能有充分的思考基礎。這些學生在探究中往往會人云亦云,毫無自己的思想見解。這種狀況會導致學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只讓學生盯著幾本教科書、練習卷,那么,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將很難有進步。高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審視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家庭、學校、社會等角度觀察,關注學校的教學樓、操場、宣傳櫥窗、食章、宿舍等區(qū)域的人物活動、場景等,也可以關注家人的一言一行,分析他們的心理性格,更可以關注社會中某些地方的風土人情,然后把自己的所教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這樣,學生在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的同時,也對生活擁有了自己的思想、看法、主張。
5.關于記敘文寫作
5.1注重審題與選材。記敘文寫作中出現(xiàn)的選材不當、寫作重點不突出、記人記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審題不當、對標題把握不準。審題通常指的是,審體裁、審范圍、審重點(題眼)、審人稱等。不少同學常常忽略審重點和審范圍。例如,《變化在我身邊》寫作的重點是我身邊的變化而不是我本身的變化,《一句名言鼓舞著我》重點不是一句名言的內容及由來,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為,《值得回憶的一個人》寫作的重點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憶的思想和言行,為了突出重點,表現(xiàn)中心,選用的材料必須典型。選用的材料可根據(jù)標題酌情安排。例如,寫整體(像《溫暖的班集體》)選材力求點、面結合;寫個人,則或選一件典型事例,或寫某人2—3個生活片斷。
5.2語言清晰、形象地表達是關鍵。語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更是作文教學的核心。語言的表達能力,不但直接關乎語文的作文教學,而且與教師作文評價休戚相關。高中生的記敘文寫作,作為個體語文知識和語言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在記敘文寫作中,語言能力最重要的特質是語言的形象性。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始,作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訓練學生流利地書面表達,寫出語言通順的文章。開展記敘文的寫作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循序漸進的過程,語言表達從“通不通”過渡到“好不好”,是一個質的突破。能否達到清晰形象的語言表達水平,是高中生記敘文語言表達能力從量變到質變成功過渡的關鍵。
6.語文教師要廣泛閱讀專業(yè)內外的書籍
要給學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應該是活水而不是死水。陶行知先生曾說:“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苯處煂?jīng)典的態(tài)度會感染學生,對經(jīng)典的理解會影響學生的閱讀品位,對經(jīng)典的闡釋會塑造學生的靈魂。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具有深厚而廣博的知識,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搞好語文教學。
7.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教學雖無定法,但需要講究教學方法。學生經(jīng)常評價哪個語文老師的課上得有勁哪個課上得沒勁,出現(xiàn)這種局面的原因盡管很多,但和教師是否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是有密切關系的。如果每堂課都是教師講到底,學生只是個木偶,那么有誰愿意節(jié)節(jié)課陪你“演戲”呢?如果每堂課都是問到底,那么學生的神經(jīng)也受不了。因此,教師每節(jié)課要有針對性地選用教學方法并且注意使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推陳出新的課堂,使學生在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過程中感受創(chuàng)新帶來的學習樂趣,并將這種學習樂趣進行到底。
8.教師要調動學生做筆記的積極性
教師應有意識地調動學生做筆記的積極性,如指導學生課后整理與復習筆記,讓學生感受到做筆記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甚至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積極意義,形成“筆記是有用的學習方式”“筆記可以幫助自己加固記憶”的積極心理暗示。組織與筆記有關的教學活動,如提問或考查筆記記錄內容,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課堂筆記,對其中的精確記錄、精妙表達給予肯定,激發(fā)學生做筆記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