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痔手術后患者排尿困難的原因及護理對策分析
劉 丹
目的 分析痔手術后患者排尿困難的原因,并探討護理對策的影響。方法 將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痔手術患者13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引起排尿困難的原因,并在2012年6月~2013年5月對收治的142例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統(tǒng)計分析實施護理對策前后1年內痔手術患者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導尿率的差異。結果 2011年6月~2012年5月痔手術患者術后發(fā)生尿潴留32例,發(fā)生率為23.70%;其中6例患者需導尿,導尿率為4.44%。2012年6月~2013年5月痔手術患者發(fā)生尿潴留9例,發(fā)生率為6.34%;其中1例患者需導尿,導尿率為0.70%。實施護理對策后1年內患者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和導尿率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痔手術后患者排尿困難的原因主要有麻醉、心理、環(huán)境、疼痛等,根據(jù)上述原因,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可明顯緩解排尿困難,促進術后康復。
痔手術;排尿困難;原因分析;護理對策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大量飲酒、粗纖維類食物攝入量減少、工作壓力大、精神長期緊張等均造成痔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大多數(shù)患者需要采用手術治療。排尿困難是痔瘡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如不及時處理,可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進程[1]。本研究分析了痔手術后患者排尿困難的原因,并探討護理對策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株洲縣第一人民醫(yī)院肛腸科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痔手術患者135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19~76歲,平均(42.56±7.32)歲;體質量45~87kg,平均(63.46±5.34)kg;病程1~10年,平均(3.64±1.21)年;其中男74例,女61例;文化程度:本科18例、大專30例、高中45例、初中22例、小學20例。觀察術后排尿情況,如患者出現(xiàn)排尿不暢、脹痛難忍,B超檢查結果提示膀胱內充滿尿液者判斷為發(fā)生尿潴留。其中發(fā)生尿潴留32例,均有下腹脹癥狀,其中完全無排尿8例,占25.00%;排尿不暢、點滴而出18例,占56.25%;尿頻、有尿不盡感6例,占18.75%。分析引起排尿困難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并在之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
實施護理對策后1年內(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痔手術患者142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18~75歲,平均(42.25±7.15)歲;體質量46~86kg,平均(63.76±5.22)kg;病程1~8年,平均(3.32±1.14)年;其中男75例,女67例;文化程度:本科20例、大專31例、高中47例、初中24例、小學20例。其中發(fā)生尿潴留9例,均有下腹脹癥狀,其中完全無排尿1例,占11.11%;排尿不暢、點滴而出6例,占66.67%;尿頻、有尿不盡感2例,占22.22%。
研究對象剔除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異常、術前已患有膀胱炎、前列腺增生、尿道狹窄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者。
1.2 原因分析 痔手術在骶管麻醉狀態(tài)下進行,麻醉藥物可導致膀胱神經失調,引起排尿反射障礙。術后精神緊張、排尿環(huán)境改變而影響自然排尿。直腸內紗布填塞過緊、壓迫尿道,或術后疼痛刺激引起括約肌痙攣等也可引起排尿困難[2]。
1.3 護理對策 針對麻醉因素,痔手術多采用肛周局部麻醉,術中盡量減少麻醉藥物使用劑量,術后及時采用聽水流聲的誘導刺激排尿,或手握冰塊引導排尿。采用溫水坐浴、沖洗會陰部,促進局部肌肉松弛和感覺恢復,以促進排尿。必要時可輕壓恥骨上部,以增強尿意而有助于自主排尿。
針對心理因素,護理人員術前與患者進行詳細交流,告知患者手術流程、配合要點、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疼痛、不適,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減輕焦慮感和恐懼感。向患者解釋術后發(fā)生尿潴留的危害,鼓勵其術后自解小便,并積極配合促進排尿的護理工作[3]。對有尿潴留跡象者者及時做好解釋、安慰工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告知患者排尿困難是痔手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經過處理后可緩解,以穩(wěn)定其情緒,避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加重括約肌痙攣,使排尿更加困難。
針對環(huán)境因素,幫助患者營造一個良好、隱蔽的排尿環(huán)境,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必要時采用屏風遮擋,以緩解患者的羞怯感。鼓勵患者術后在床上自解小便,不習慣仰臥位排尿者在病情許可的前提下可適當改變體位,取側臥位或站立位排尿[4]。
針對疼痛因素,術后重視有效鎮(zhèn)痛,尤其是對疼痛較敏感患者及時給予鎮(zhèn)痛劑,以免劇烈的疼痛引起膀胱括約肌痙攣,加重排尿困難。已發(fā)生排尿困難者采用熱毛巾敷患者下腹部,以緩解腹部脹痛和肛門疼痛,而利于排尿[5]。對因肛門內敷料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及時拔出敷料,以放松肛門括約肌。指導患者吸氣時收縮肛門、呼氣時放松肛門,充分放松肛門括約肌,以利于小便排出?;蛉⊙夂?、關元、曲骨、三陰交、中極、陰陵泉等,可取得良好的促進排尿效果。術后鼓勵患者適當飲水,指導進食利于排尿的食物,如蘿卜湯、絲瓜湯、冬瓜湯等,促進尿量增多,刺激膀胱而促進排尿[6]。
如上述方法均未能成功排尿者應及時插入尿管進行導尿操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原因分析 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135例痔手術患者術后發(fā)生尿潴留32例,發(fā)生率為23.70%。分析排尿困難原因包括麻醉藥物影響2例(6.25%)、心理因素10例(31.25%)、環(huán)境因素5例(15.63%)、疼痛15例(46.87%)。其中以術后疼痛、環(huán)境、心理因素較常見。
2.2 護理干預效果 與實施護理對策前1年(2011年6月~2012年5月)對比,發(fā)現(xiàn)實施護理對策后1年內(2012年6月~2013年5月)患者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和導尿率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施護理干預前后1年內患者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和導尿率比較[n(%)]
排尿困難是手術、麻醉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如得不到及時緩解可導致泌尿系統(tǒng)感染,嚴重者可引起膀胱破裂而危及生命,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和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不利影響[7]。痔手術后常由于麻醉藥物影響、心理不適感、排尿環(huán)境改變、手術創(chuàng)口疼痛等原因導致排尿困難,不僅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也影響了患者的術后康復[8]。本研究中引起患者術后排尿困難的主要因素為術后疼痛,其次為心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麻醉藥物對術后排尿困難的影響較小。
本院在分析了痔手術患者術后排尿困難的原因后,根據(jù)分析結果在之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通過在患者手術前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認識到術后排尿困難的危害,使其術后積極主動地自主排尿。通過營造良好的排尿環(huán)境,解除患者排尿的心理障礙。積極處理術后疼痛,以減少疼痛所致的膀胱括約肌痙攣。通過局部熱敷、聽流水聲、溫水坐浴、按摩、針灸等各種誘導措施促進排尿,必要時進行導尿,使患者盡快解除排尿困難的痛苦[9]。
本研究結果表明,痔手術后患者排尿困難的原因主要有麻醉、心理、環(huán)境、疼痛等,根據(jù)上述原因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可明顯緩解排尿困難,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1] 田小紅,吳志凌.自控鎮(zhèn)痛病人發(fā)生尿潴留的相關因素分析與術后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3):76-78.
[2] 郭文玉.排尿訓練對預防骨科術后患者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瓢妫?012(1):50-51.
[3] 胡桂榮.艾灸水道穴在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瓢妫?,2012(1):132-133.
[4] 何小蓮.2種痔瘡手術術后并發(fā)癥比較及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8):40-42.
[5] 彭莉莉,王鳳霞.整體護理對預防腰麻術后尿潴留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9):102-103.
[6] 陳紅,萬建華,汪紅,等.術后鎮(zhèn)痛對普外科患者的影響和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7):142-144.
[7] 張花坪,薛澄琳,徐千元,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痔瘡術后排尿排便困難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5):120-121.
[8] 杜媛.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吻合器治療痔病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7):1581-1582.
[9] 王慧靜,倪士昌,傅林平,等.外痔剝離聯(lián)合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患者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5):57-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7.073
湖南 412100 株洲縣第一人民醫(yī)院 (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