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平
妊娠并子宮肌瘤患者分娩方式選擇及分娩結局
周安平
目的 觀察妊娠并子宮肌瘤患者分娩方式選擇及分娩結局。方法 選取64例妊娠并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其設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80例分娩無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并對比2組分娩方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新生兒結局情況。結果 研究組剖宮產率48.44%比對照組32.50%高(P<0.05);研究組先兆流產發(fā)生率17.19%、胎位異常發(fā)生率15.63%及產后出血發(fā)生率48.44%均比對照組3.75%、3.75%、7.50%高(P<0.05);研究組宮內窘迫發(fā)生率12.50%與早產發(fā)生率15.63%均比對照組2.50%、3.75%高(P<0.05)。結論 妊娠并子宮肌瘤患者對孕產婦與新生兒結局均產生不良影響,不僅增加妊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且增加剖宮產率,臨床工作中需予以高度重視。
妊娠并子宮肌瘤;分娩方式;分娩結局
子宮肌瘤多發(fā)生于生育期婦女,臨床少數表現出壓迫癥狀、腹部腫塊及月經不調等[1]。隨著孕產婦產前行超聲檢查的廣泛普及與高齡產婦比例增大,妊娠并子宮肌瘤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妊娠期間子宮肌瘤部位及大小均對孕婦分娩產生一定影響,所以,選擇合適且有效的分娩方式對產婦與新生兒結局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64例妊娠并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以進一步探討妊娠并子宮肌瘤對分娩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蘇省阜寧縣人民醫(yī)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4例妊娠并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其設為研究組,年齡20~45歲,平均(34.24±4.05)歲,孕周38~24 w,平均(38.84±0.45)w,其中初產婦42例,經產婦32例;另選取同期80例分娩無并子宮肌瘤作為對照組,年齡20~46歲,且平均(35.52±4.35)歲,孕周38~41 w,平均(38.71±0.35)w,經產婦24例,其中初產婦56例;2組上述各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均予以B型超聲檢查確診妊娠并子宮肌瘤,其中6例宮頸肌瘤,20例肌壁間肌瘤,38例漿膜下肌瘤。按照子宮肌瘤部位與大小選擇相適應的分娩方式,其中主要包括陰道助產、剖宮產及自然分娩。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分娩方式;觀察并對比2組孕產婦妊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主要包括胎膜早破、先兆流產、胎位異常及產后出血等;對比2組新生兒結局,主要包括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及早產。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 21.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分娩方式對比 2組自然分娩率與陰道助產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剖宮產率48.44%顯著高于對照組32.50%(P<0.05)。見表1。
表1 2組分娩方式對比[n(%)]
2.2 2組妊娠并發(fā)癥對比 2組胎膜早破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先兆流產發(fā)生率、胎位異常發(fā)生率及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妊娠并發(fā)癥對比[n(%)]
2.3 2組新生兒結局對比 2組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宮內窘迫發(fā)生率與早產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新生兒結局對比[n(%)]
隨著社會晚婚晚育婚育觀念不斷改變,加之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妊娠并子宮肌瘤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3]。該疾病屬于女性的生殖器常見腫瘤,其危害性較大,極易引發(fā)胎位異常、著床異常及產道異常等,進而延長產程、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等一系列并發(fā)癥[4]。妊娠并子宮肌瘤對產婦的生育造成不良影響較為顯著,但是診治此類產婦時不僅需考慮肌瘤對其妊娠狀況產生的影響,而且應考慮妊娠對子宮肌瘤同樣存在一定影響[5]。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自然分娩率與陰道助產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研究組剖宮產率48.44%比對照組32.50%高,提示妊娠并子宮肌瘤患者容易提高產婦剖宮產率。妊娠并子宮肌瘤對產婦分娩具有重要影響,分娩方式關鍵取決肌瘤生長部位、產婦、胎兒具體情況,當子宮肌瘤比較大時極易引發(fā)胎兒出現著床異常,為避免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需考慮予以剖宮產方式分娩[6]。
相關研究表明,妊娠并子宮肌瘤患者不僅對妊娠存在一定影響,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婦分娩,因胎位異常的比例顯著增高,致使難產幾率顯著增加,因此手術產率隨之增加[7-8]。分娩過程因子宮肌瘤的影響而使子宮收縮正常,延長產程;巨大子宮肌瘤、宮頸肌瘤等嵌頓于盆腔內肌瘤,能夠阻塞產道,從而導致難產子宮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并導致出現剝離困難及胎盤粘連等一系列異常情況,而對出血及新生兒產生影響,無論是經剖宮產或是陰道分娩,妊娠并子宮肌瘤可能出現產后出血[9]。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胎膜早破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研究組先兆流產發(fā)生率17.19%、胎位異常發(fā)生率15.63%及產后出血發(fā)生率48.44%比對照組3.75%、3.75%、7.50%高(P<0.05),這與上述相關研究表明相符合。進一步強調妊娠并子宮肌瘤臨床危害,屬于相關臨床工作者高度重視問題,以促使臨床醫(yī)務人員加強其相關知識培訓與學習,從而于孕前、妊娠期及分娩時為提供更好的指導與服務。臨床應將并子宮肌瘤孕婦歸為高危妊娠,同時做好保健,按照妊娠日期、肌瘤大小及產婦臨床主要表現予以合理處理。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宮內窘迫發(fā)生率12.50%與早產發(fā)生率15.63%均比對照組2.50%、3.75%高(P<0.05),進一步說明妊娠并子宮肌瘤患者對孕產婦與新生兒結局均產生不良影響,臨床需對此予以高度重視,指導產婦去醫(yī)院定期做產檢、隨診等,以保障產婦及新生兒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妊娠并子宮肌瘤的剖宮產率較高,且分娩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這對孕婦及新生兒的分娩結局均產生不良影響,臨床工作中需予以高度重視。
[1] 劉建芳,宇光鋒,王久宏,等.剖宮產并剔除術用于妊娠并子宮肌瘤紅色變性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2015,8(7A):156-157.
[2] 劉麗英,蘇萬珍,劉俏華.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3(S1):222-223.
[3] 曹澤毅,李昭,焦書竹.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2082.
[4] 胡直香.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產婦終止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結局觀察[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31(6):876-877.
[5] 李萍,謝文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的妊娠結局分析[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4,23(8):578-560.
[6] 盧玉蓮.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78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24):91-92.
[7] 付麗,豐靖卿.子宮肌瘤與妊娠的結局關系[J].當代醫(yī)學,2015,21(25): 32-33.
[8] 劉曉莉,鄒麗穎,陳奕,等.孕產婦年齡對妊娠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25):1984-1988.
[9] 鐘素娥,陳小云.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對妊娠與分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7):16-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36
江蘇 224400 江蘇省阜寧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周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