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菇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平菇是一類菌的總稱,學(xué)名側(cè)耳,其抗性強,栽培技術(shù)工藝簡單、高產(chǎn)。
一般多選擇在早春或者秋末進行栽培,冬季采用加溫措施也可栽培。
栽培平菇對場地要求不嚴(yán)格。閑散房屋經(jīng)過改造即可使用,但是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條件比較好的設(shè)施內(nèi)栽培易獲得高產(chǎn)。
3.1栽培料配方。①棉籽殼96%、過磷酸鈣1%、石膏粉1%、草木灰1%或石灰1%、尿素0.3%~0.5%。②玉米芯93%(粉碎成黃豆粒大小)、棉籽粉餅4%、過磷酸鈣1%、石膏粉1%、石灰1%。
3.2培養(yǎng)料的配制。按配方分別稱取各類物質(zhì),按照料水比1∶1.5加水拌料,充分拌勻,拌料后堆悶2 h再用,使培養(yǎng)料充分吸水。
3.3培養(yǎng)料的堆積發(fā)酵
3.3.1優(yōu)點。培養(yǎng)料發(fā)酵可以殺死大部分的蟲卵和幼蟲以及部分雜菌;使培養(yǎng)料軟化,菌絲易于分解生長;顯著提高產(chǎn)量。
3.3.2操作方法。在背風(fēng)向陽地,將栽培料堆成下底寬1~1.5 m、高1~1.5 m的料堆,覆蓋薄膜。一般堆好后2 d左右堆溫可升至50℃~60℃,維持24 h后翻堆,翻堆后再蓋好,堆溫升至50℃~60℃再維持24 h。
4.1塑料袋選擇。常選用22 cm×45~50 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可裝干料1 kg左右。
4.2準(zhǔn)備菌種。將栽培種從菌種袋或是菌種瓶中掏出,用手掰成1~2 cm小塊備用。
4.3接種量。生料栽培的食用菌,接種量為5%~10%。
4.4裝料接種。采用層播的接種方式,即三成菌種兩層料,兩端和中間為菌種,其他為栽培料。
4.5注意事項。料袋綁的松緊適宜,扎口處留有氣孔。
5.1栽培袋的堆放。在溫度偏低的季節(jié),雙排堆放,堆高6~8層,行間距60~80 cm。在溫度偏高的季節(jié),單行堆放,堆高4~5層,行間距60 cm。
5.2環(huán)境條件的調(diào)控。生長溫度范圍5℃~32℃,適宜溫度25℃~28℃,室溫20℃~25℃。每天通風(fēng)1~3次,保證充足的氧氣,遮光處理保持弱光或黑暗。
5.3定期檢查雜菌和翻堆。7~10 d翻一次堆。
6.1催菇。①降溫:溫度控制在10℃~18℃,加大晝夜溫差。②增濕:空氣相對濕度90%左右。③光照:較強的散射光。
6.2子實體形成期管理。當(dāng)料面上出現(xiàn)子實體原基(白色菌絲團),打開袋口并伸直,原基分化出幼菇時把袋口挽起來或是用刀切下。
6.3子實體生長期管理。①溫度:控制在8℃~25℃之間,最好是在10℃~20℃。②濕度: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保持地面潮濕,每天向空間噴霧狀水2~3次。③空氣:每天通風(fēng)2~3次,以供應(yīng)充足的氧氣。④光照:保持較強的散射光。
7.1采收。從形態(tài)上看,菌蓋已經(jīng)充分長大,邊緣平展,菌蓋和菌柄交界處表面開始有絨毛狀白色菌絲出現(xiàn),子實體由軟變硬。一般從子實體形成到采收需7~8 d。
7.2采后管理。平菇一次栽培可采收3~5潮菇。①清理料面:每次采收后清理料面,清理掉死菇及殘存菌柄等。②管理:將袋口放下蓋住料面,停止噴水,參照菌絲體階段管理直到出來下潮菇。③補水:出2潮菇后,菌袋易缺水,應(yīng)及時補水。可通過水浸袋(12~24 h)或補水槍補水。
072750河北省涿州市農(nóng)林技術(shù)推廣中心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