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婷
【摘 要】美聲唱法是源自17世紀意大利的歌唱風格,隨之向全球普及。美聲唱法之于我國是舶來品,在多年美聲唱法教學中以外國教材為主,教學模式以一對一、一對多為主要形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使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教學實踐的針對性不強,使美聲唱法教學枯燥刻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面對這樣的現狀,美聲唱法教學多元化模式的建立尤為重要,本文從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改革、多媒體教學、情感教學等幾個方面對美聲唱法教學多元化模式的構建進行了分析探討,旨在提高當前美聲唱法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美聲唱法教學質量。
【關鍵詞】美聲唱法;教學模式;多元化;情感;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201-01
一、分層教學與因材施教的模式
分層教學與因材施教是我國美聲唱法教學中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接受高等專業(yè)教育美聲唱法的學生有資質高低之分,所以進行分層教學和針對性教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對于聲樂理論教學,可以采取集體教學的方式,節(jié)省教學時間;另一方面對美聲演唱方法和技巧教學時,可以采取一對一、小組教學、集體教學和公開課等不同形式。
在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將美聲演唱理論、文化背景、流派等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在美聲實踐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生的聲樂、樂理知識、天賦和綜合素質將學生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對基礎好、天賦優(yōu)的學生教學起點高,多采用小組教學和公開課的形式,讓其參與舞臺表演,提高其專業(yè)技能和表演技能。對于資質一般、基礎一般的學生,多采用一對一、小組教學法,重點是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和技巧,同時加強其對美聲的理解。一對一教學模式能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隨時調整教學進度,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小組學習使水平相當的學生能夠充分交流并互相學習促進,對演唱技巧、風格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美聲演唱多媒體教學模式
美聲是人體氣息與身體結構發(fā)生物理作用而產生的優(yōu)美聲樂。對于演唱者與聽眾而言,美聲唱法優(yōu)美與否是非常主觀的,同時也是難以把握的。美聲演唱的學生對發(fā)聲特點、身體結構與發(fā)聲技巧的直觀認識不足,這時多媒體教學模式能提供形象生動的圖片、動畫、FLASH等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演唱方法。同時,多媒體教學聲光電的綜合應用一改之前教學枯燥的形式,能夠提高學生興趣,促進教學。
一方面多媒體教學應用在理論教學中,可將美聲唱法的誕生、文化、技法等理論知識通過幻燈片、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有助于學生識記與理解,這對于傳統(tǒng)美聲教學中理論教學薄弱的缺點是一種補充;另一方面,多媒體能將美聲唱法的發(fā)聲特點、呼吸狀態(tài)、歌唱器官構造等有效地展示給學生,更能保證展示給學生演唱中技法的純正,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美聲唱法學習中的誤區(qū);同時,對國際著名美聲演唱家的音樂會、歌劇等進行賞析,通過教師的指點,學生能對美聲演唱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能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情感教學法
情感教學法是傳統(tǒng)美聲教學中所欠缺的,美聲是一門聲樂藝術,更是情感藝術。美聲演唱之所以吸引人,不單單靠演唱者精湛的演唱技巧,更是其情感的融入,賦予作品生命力。從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來看,情感教學模式是美聲唱法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美聲演唱這一藝術形式的認識、提高其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更能提升學生對演唱作品的理解。所以,情感教學模式對美聲演唱教學而言非常重要。
在情感教學模式中,教師以音樂情感為切入點,將歌曲作品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作品表達等內容爛熟于心,深挖作品中的情感,在演示演唱中利用表情、肢體語言、比喻等多種手法,全方位地將情感融入音樂中,使學生能夠體悟到教師的情感流露。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情感表達,教師一方面通過自己的實例演唱進行教學,另一方面通過歌唱家演唱視頻進行講解,解析歌唱家的目光、表情、動作等,闡釋歌曲的內涵,使學生對情感表達有深層次的了解。
四、實踐教學法
美聲唱法教學是陽春白雪的高端藝術,要求學生在學習時不僅具備系統(tǒng)的演唱技巧,還要具有聲情并茂的演唱風格,同時對學生個人藝術氣質、對歌曲作品的內涵把握等也有極高的要求。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大多以跟隨教師練習、自我練習為主,缺乏演唱實踐,容易忽視對舞臺把握、舞臺表現等環(huán)節(jié)。所以在美聲唱法教學多元化模式建構中,實踐教學模式同樣重要。
五、總結
筆者結合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對美聲唱法教學多元化模式的構建提出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情感教學、實踐教學的體系。重視基礎教學與訓練,通過多種教學模式的組合運用,使學生在美聲唱法的技法、情感表達、舞臺表現等方面有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羨濤.高師聲樂教學中美聲唱法民族化的價值研究[J].大舞臺,2013(11).
[2]張堅.美聲唱法在當代中國發(fā)展概論[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