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尋,王 斌(邵陽學院 機械與能源工程系,湖南 邵陽 422000)
?
基于正交實驗的機加工研究
費德尋,王斌
(邵陽學院機械與能源工程系,湖南邵陽422000)
摘要:通過正交實驗研究機械加工中各切削用量對加工工效的影響情況。實驗結(jié)果表明:該實驗能快速的找出最佳水平組合,從而減少了實驗次數(shù),為尋求最優(yōu)工藝方案提供了依據(jù)。
關鍵詞:正交實驗;切削用量;工時;影響因素
在機械加工制造的過程中,工效的高低是決定企業(yè)成敗的關鍵[1]。高的工作效率不僅能為企業(yè)降低制造成本,縮短工作周期,還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帶來更多的收益。研究機加工時工件的轉(zhuǎn)速、進給量和背吃刀量等因素對工效影響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過對切削用量參數(shù)進行正交實驗[2],確定其對工效影響的主次程度,尋求最優(yōu)工藝方案[3]。
在三組不同的轉(zhuǎn)速、進給量和背吃刀量的情況下,測量車床粗車一軸桿所需要的時間。實驗指標為工時,工時越低越好。各水平與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水平與因素
1.1選擇實驗方案
該實驗涉及到3個因素3個水平,為多因素實驗。若采取一般的實驗方法在各種水平下對各因素進行測量,需要進行33=27次實驗。為了減少實驗次數(shù),而又能反映各因素對工時的真實影響情況,作者選取正交法進行實驗。
1.2選擇表格
由于該實驗有3個因素,不考慮其交互作用,至少得選取3列,考慮到實驗的隨機誤差,在表格中設一空白列作為誤差列,故為4列。因素數(shù)(3)≦正交表列數(shù)(4),滿足條件。該實驗為3水平實驗,故選取正交表L9(34)來安排實驗。
1.3確定方案
本實驗不考慮交互作用,只需將各因素按照正交表表頭的序號依次填入表格中相應的位置。按照正交實驗法Ki表示任一列上水平號為i時,所對應的試驗結(jié)果之和;Ki;ki= Ki/s,其中s為任一列上各水平出現(xiàn)的次數(shù);R(極差):在任一列上R=max{k1,k2,k3}- min {k1,k2,k3} 。由于工時數(shù)值較大,為了計算更方便,將工時減去100獲得9個較小的數(shù)值。
利用以上的結(jié)果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處理,分析結(jié)果如表2。
2.1主次因素的確定
由正交實驗的性質(zhì)可知,極差R越大,對應的那組因素對實驗的結(jié)果影響越大??樟蠷小于其余列數(shù)的值,說明其交互作用是可以忽略的。
由表2可知,RB>RA>RC,對加工工時影響的程度依次是B>A>C,即進給量>轉(zhuǎn)速>背吃刀量。
2.2最優(yōu)方案的確定
由于本次實驗的指標為工時,工時越短越好,取三組因素中的最小k值所對應的水平數(shù)得出最佳工藝方案為B1A3C1,即進給量0.33mm轉(zhuǎn)速780 r·min-1背吃刀量2.5mm。
表2 實驗方案及實驗結(jié)果
2.3實驗結(jié)果驗證
由上述步驟分析出來的最佳工藝方案不在所做的實驗方案中,需對結(jié)果進行實驗驗證。實驗結(jié)果表明,在轉(zhuǎn)速780 r·min-1,進給量0.33mm,背吃刀量2.5mm的情況下,測得工時為42s,較以上方案所用的工時均少,最優(yōu)方案得以驗證。
2.4實驗結(jié)果分析
車床機加工時加大進給量和背吃刀量、提高轉(zhuǎn)速能減少加工所需工時,提高工作效率。加工同一零件時,進給量對所需工時的影響是最大的,其次是轉(zhuǎn)速,而背吃刀量對工時的影響是最小的。若進一步提高進給量、轉(zhuǎn)速和背吃刀量,可能會得到更好的實驗效果。但各因素對工時的影響情況并不是純線性關系的,其具體影響情況還需進一步實驗探明。
(1)正交實驗能夠減少實驗次數(shù)并確定各因素對實驗的影響程度。
(2)利用正交實驗,能夠得到實驗的最優(yōu)方案,為尋求最佳工藝提供指導意見。
參考文獻:
[1]韓彥飛.簡析提高數(shù)控機床機械加工效率的方法[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1,30(15):92.
[2]王乃坤,江樹華,曲志程.正交實驗設計方法在實驗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3(08):89-90.
[3]陳魁.實驗設計與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113-115.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1.021
作者簡介:費德尋(1991-),男,云南宣威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機械與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