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振華
摘 要:初中歷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傳授基礎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及基本規(guī)律認知的感知,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提升,同時掌握歷史學科學習的基本方法,實現(xiàn)對于歷史的感性認識,進而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進,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調整和創(chuàng)新。對此,本人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初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及改進措施談一些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教學現(xiàn)狀;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4-0220-14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19
學者錢乘旦曾說:“歷史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是一種智慧?!笨梢?,學習歷史、通曉歷史對于個人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卻令人擔憂。歷史是“副科”的觀念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加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一些弊端,使得一些學生學起來難,教師教起來苦,初中歷史教學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本人從事初中教學多年深有體會,現(xiàn)就對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措施提一些自身的認識和想法。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一)社會上對歷史教育沒有足夠認識
許多人認為,歷史知識不能直接帶來有效的影響,并且不是中考科目。所以,有許多人不看好歷史學習,認為學習歷史沒有多大用處,總覺得語數(shù)外是學習的重點,而歷史學習則看成可有可無。大家看看周圍,遍地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補習班的廣告和培訓機構,可是很少見到歷史補習班,這就是有力的證明。盡管這種觀點和看法大多情況只存在于社會和學生家長觀念中,但在潛移默化中,會逐步改變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態(tài)度,影響學習效果。
(二)教學模式過于陳舊,教學方式單一
歷史的發(fā)展是有著其特定的、不可改變的特性,現(xiàn)在的學生在課外知識特別是歷史知識的積累中相對比較欠缺,所以很多教師在歷史知識的教學中一般是堅持講授法。應該說,在授課上教師的兢兢業(yè)業(yè)是值得肯定的,付出的勞動也是有目共睹的。而從另一方面說,整個課堂的教學過程極易形成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少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來看,傳統(tǒng)教學方法還是“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一講到底,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學情,雖然教師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效果卻并不一定理想。
(三)歷史教學脫離學生的生活,學無致用
美國著名學者杜威強調指出: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學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當今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脫節(jié),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而感到“學習無用”,進而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在多年的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喜歡歷史。在課余時間和一些學生聊天時,有許多學生會很有興致地談論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作品和電視節(jié)目,不少人對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和王立群先生的“讀史記”等節(jié)目也存在濃厚的興趣。盡管如此,可是他們仍然不喜歡上歷史課,對歷史考試比較頭疼。
加之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像歷史這樣的學科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認為歷史背背就可以了,缺乏對于學科知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所以當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往往覺得無從下手,成績當然也不甚理想,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差,對歷史的學習也就越來越反感。
二、應對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
現(xiàn)在的教育強調的是素質教育,即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分數(shù)。所以當前的課堂教學強調的是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作為歷史教學來說就是“以史為鑒”避免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培養(yǎng)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今后的生活指明正確的方向。因此,歷史教育,不僅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我們社會、學校和家長都應該對歷史教育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勇于創(chuàng)新,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1.自主活動教學模式。自主活動教學模式,就是強調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為前提,以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為基本形式,以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為目的,建立在學生自主決定、自主選擇、自主控制、自主評價、自主販賣、自主構建等基礎上的一類教學活動模式。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在課余時間和假期,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籍和紀實文學作品,在增加知識量的同時又增進了他們對歷史的認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2.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問題情境的支持下,師生從提供背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幾個方面來組織實施教學的一類教學活動模式。在教學中,我不僅僅將書本上的知識予以傳授,有時還要將一些相關事件做出對比,使學生全面了解歷史知識。
3.情境體驗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情境與體驗結合起來,突出強調營造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良好土壤和環(huán)境,置學生于豐富復雜的教學情境中,以情境喚起學生的生命體驗。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選擇地播放一些影視作品或紀錄片或者編演課本劇,鼓勵學生自發(fā)地聯(lián)系所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我們社會應該對歷史教學提高重視,作為教師來說要以新課改要求為指導,以學生實際需求和綜合素質發(fā)展為目標,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知識水平,更新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體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促進初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劉軍.中學歷史教學探究[M].人民出版社,2009.
[2] 侯建飛.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東北師大出版社,2010(8).
[責任編輯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