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剛,李紹魁
(1.浙江師范大學 行知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2.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學,安徽 宿州 234000)
?
基于健康信念理論的體質弱勢大學生鍛煉效果探索
李永剛1,李紹魁2
(1.浙江師范大學 行知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2.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學,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觀察健康信念模式對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體育鍛煉效果。隨機選取體質弱勢在校大學生160人,按照分類要求分成2組,實驗時間均10周,對實施前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身體5項指標進行觀察和測定。結果顯示健康信念模式實施對象的身體素質提高較為明顯,對其胸圍、上臂圍和體重指數(shù)影響也較大,健康信念模式能明顯提高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的身體素質,能有效影響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的身體形態(tài)變化。
關鍵詞:健康信念模式;體質弱勢;大學生;體育鍛煉效果
1研究目的
2010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結果顯示,青少年學生體質狀況下降的趨勢已得到初步遏制,但高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仍呈下滑趨勢,其身體素質如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硬性指標進一步下降[1],高校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的健康應引起社會更多的重視。體質弱勢群體不同于一般社會弱勢群體,它是指個體的體質發(fā)育偏弱,更多表現(xiàn)在體力活動、學習和生活方面處于不利地位的群體。體質弱勢群體的特點決定其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個體身體患有疾病或殘障,且醫(yī)生建議不宜參加較為劇烈的體育鍛煉的人群;二是依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評分標準,體質測試得分在59分以下的人群或是體重指數(shù)(BMI)測試結果為BMI<12或BMI>26.5的人群。本研究體質弱勢群體是指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2]》測試得分在59分以下的在校大學生。健康信念模式是基于信念可以改變個人行為的邏輯推理,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法解釋和干預身體康復及運動等健康相關行為的理論模式,近年來,健康信念模式被廣泛用來研究對人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健康信念模型觀點是個體對疾病的易患性、健康行為的益處和障礙的認知以及健康動機都可能影響其行為的采納[2],該模型是從個體心理、動機來解釋個體行為的改變。由此,本研究依照健康信念理論模式,從健康信念對體質弱勢大學生個體健康行為的影響角度,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為依據(jù),通過測量大學生被干預前、后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對影響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的體育鍛煉效果進行實證研究,以希望為建立體質弱勢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干預的長效機制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浙江師范大學在校體質弱勢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依據(jù)學校學生體測中心的學生體質健康和體質測試結果,隨機抽取體質測試評分為60分以下的160名(男、女大學生各80名)學生為本研究樣本,按照研究方案要求分成2組,每組80(男女各40人)人。第1組為參照組,第2組為健康信念模式干預組。
2.2體質弱勢群體的界定
體質弱勢群體的特點決定其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身體患有不適宜參加劇烈體育運動的疾病或身體有殘障的人群;二是依據(jù)《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測試得分在59分以下的人群或是體重指數(shù)(BMI) 測試結果為BMI<12或BMI>26.5的人群。本文研究對象僅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得分在59分以下的在校大學生,身患疾病或殘障的大學生不為本文研究對象。
圖1 健康信念模式示意圖
2.3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預體質弱勢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設計與實施
2.3.1健康信念模式的內涵。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 Rosenstock提出,后經(jīng)Becker和Maiman兩位學者加以修訂而成。健康信念模式是基于信念可以改變個人行為的邏輯推理,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法解釋和干預身體康復及運動等健康相關行為的理論模式,是過去幾十年中社會公共衛(wèi)生領域最為頻繁使用的工作手段,對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干預工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健康信念模式理論認為,健康信念是人們接受勸導、改變不良行為、采納健康促進行為的基礎,人們是否采取預防、康復的健康行為取決于人們對自身潛在健康風險的嚴重性的知覺及對采取行動的付出與所獲利益的評估。研究表明:人們建立與疾病、健康相關的信念后,就會自覺接受健康行為。健康信念模式就知覺到問題的易感性、知覺到問題的嚴重性、知覺到行動的益處、知覺到行動可能遇到的障礙和自我效能等共5個方面來向人們解釋各種健康行為的變化和維持(見圖1)。本研究采用戴霞、尹宏滿[3]等編制的《體質健康信念量表》,包含了體質評價自我效能、體質強弱與患病易感性、知覺鍛煉益處、知覺疾病與體弱的嚴重、體質評價結果關注與體弱的嚴重5個維度。
2.3.2運用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預措施。知識干預:課題組編制并研究對象發(fā)放體質健康教育宣傳冊,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對健康知識進行講授、交流和答疑,重點內容為超重的危害、合理膳食、體育鍛煉的益處及科學鍛煉方法等。
信念干預:建立信念干預小組,每周固定時間召開1次小組例會,交流體育鍛煉心得體會,教師引導大家相互鼓勵和督促;開展心理健康指導講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形體問題,糾正消極情緒,建立積極的鍛煉心態(tài),對個別健康信念較特殊的學生配專人進行心理輔導;建立激勵機制,設立體育鍛煉標兵等榮譽。
2.3.3健康信念模式干預的評價指標。根據(jù)160名體質弱勢大學生的狀況,課題組編制了相應的實施目標。在征求醫(yī)生、體育等相關專家的意見基礎上制定健康信念模式干預目標的評價指標。課題組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大學生體育鍛煉標準手冊》內容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狀況,課題組選取50m 跑、立定跳遠、800m/1 000m跑、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身體形態(tài)等指標,分別作為衡量兩組學生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體重指數(shù)的指標,所有指標的測試均按照課題組制定的實施方案要求進行。
2.3.4健康信念模式干預措施的實施階段。干預時段 2014年10-12月,總持續(xù)時間為10周。
干預實施。干預活動地點安排在校北田徑場和風雨綜合館,由課題組教師嚴格按照指定的內容、要求以及注意事項等分組實施。
風險控制。在干預實施中,指導老師按照實施計劃,控制實施對象的運動量大小及運動負荷強度。實施中通過強度較小的慢跑、立定跳遠、韻律舞蹈與強度較大的800m/1 000m/1 500m跑、跳躍、俯臥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內容組合,將受干預學生心率保持在120~140次/min的時間為25min左右,并以“中中結合”(中等強度和中等量)的運動負荷為主心率強度指數(shù)控制在1.5~1.7范圍,同時兼顧學生的練習后的恢復狀況。
2.4數(shù)據(jù)處理
將實施前后的有效數(shù)據(jù)運用SPSS11.5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M±SD)表示。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
3研究結果
3.1實驗實施后兩組學生身體素質的狀況
通過對實驗實施后兩組學生身體素質的測量,參照組各項指標無明顯變化,健康信念模式干預組的男、女大學生的50m 跑、1 000m(800m)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4項指標干預前、后均發(fā)生變化(P<0.05),其中1 000m(800m)跑、仰臥起坐指標干預前、后有非常顯著變化(P<0.01),表明健康信念模式對體質弱勢大學生群體的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見表1、2)。
表1 體質弱勢大學生(男生)身體素質指標干預前、
從實驗數(shù)據(jù)看健康信念模式對體質弱勢大學生群體身體素質的影響效果是較為明顯,但從試驗后被干預大學生的總成績來看還處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及格”等級的偏下水平,說明對體質弱勢大學生群體的健康信念干預仍需加強。
表2 體質弱勢大學生(女生)身體素質指標干預前、
3.2實驗實施后兩組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狀況
在人的身體形態(tài)的相關指數(shù)中,身高是反映人體骨骼發(fā)育和縱向高度的主要指標,體重是反映人體橫向生長及圍寬、厚度及重量的整體指標[5]。BMI則是反映體重與身高的關系,因個人身體成分而異,是判斷人體胖瘦狀況及評價營養(yǎng)狀況的常用指標[6],其值正常范圍為18.5~25,小于18.5為營養(yǎng)不良,大于25為超重,等于或大于30為肥胖。由于人種的不同,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標準并不是完全適合衡量中國人的情況,為此周北凡教授提出了更適合評定中國人的肥胖標準:體重指數(shù)正常范圍為18.5~24,小于18.5為營養(yǎng)不良,大于等于24為超重,大于等于28為肥胖。
表3 體質弱勢大學生(男生)身體形態(tài)指標干預前、
表4 體質弱勢大學生(女生)身體形態(tài)指標干預前、
通過表3、表4可以看出,健康信念模式干預組的男、女學生的胸圍、腿圍、上臂圍三項指標發(fā)生明顯變化(P<0.05)。被干預的體質弱勢大學生(男生)BMI指標非常顯著下降(P<0.01),一部分BMI指數(shù)較高的學生被干預后BMI指數(shù)已轉化到正常范圍。表明利用健康信念模式同樣也能使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4研究結論
4.1結論
健康信念模式強調從知覺到問題的易感性、知覺到問題的嚴重性、知覺到行動的益處、知覺到行動可能遇到的障礙和自我效能共5個方面解釋各種健康行為的變化和維持。本研究的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健康信念模式對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體育鍛煉效能起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大學生體質弱勢群體通過樹立健康信念,接受健康信念模式干預其體育鍛煉行為,能有效的提高體質弱勢群體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有效影響該群體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
4.2建議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影響體質弱勢大學生個人體育鍛煉行為的效果是可靠的,大學生體育相關部門應對健康信念模式給予充分的重視,建議大學生體育相關部門對體質弱勢群體大學生鍛煉行為的干預應以健康信念教育為手段,端正態(tài)度和激發(fā)鍛煉動機為突破口,以優(yōu)化體質弱勢大學生體育鍛煉環(huán)境和改善體育鍛煉設施為條件,以促進體質弱勢大學生群體的生理、心理健康發(fā)展為最終目標;建議大學生體育相關部門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健康信念模式”推行健康促進理念,使更多的體質弱勢群體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進而促進體質弱勢大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教體藝[2014]5號.
[3]戴霞,尹宏滿,朱琳.大學生體質健康信念量表的編制及應用前景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12):72-74.
[4]饒燕.高校女生健康信念與體育鍛煉行為關系研究 [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
[5]周二三,劉成,李秀華.體質弱勢群體的理論構建[J].體育學刊,2008,15(7):75-78.
[6]中國國民體質監(jiān)測系統(tǒng)課題組.中國國民體質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第8部分:309-340.
Exploration on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o the Physique Weak University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Health Belief
LI Yong-gang1,LI Shao-kui2
(1.Xingzhi Colleg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2.No. 9Middle School of Suzhou in Auhui Province, Suzhou 234000,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bserves the effects of health belief model for physical vulnerabl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stratification and random selection, 160 college students meeting the standar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be tested in 10 weeks,5 indexes of their bodies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according to Student Physique Healthy Standard. The implement of health belief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experiment objects, as well as the indexes of chest circumstance, upper arm circumstance and weight,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physical vulnerable college students', and influences their shape of bodies.
Key words:health belief model;physical vulnerable;college student;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李永剛(1981-),男,安徽宿州人,講師,研究方向:青少年運動與健康促進.
收稿日期:2016-01-15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一般課題(Y201431829),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體育專項)課題(zgt201411)
文章編號:1004-3624(2016)03-00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