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隨著全球化和媒體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每天都會有數(shù)以千計的新聞報道席卷而來。對于人們來說,分享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看懂英語新聞。因此,對于中國人來說,新聞翻譯就作為了一種吸收信息的好方法。鑒于這種情況,想要得到高質(zhì)量的新聞譯本,就要找出有效的翻譯策略。
關(guān)鍵詞:英語新聞 翻譯策略
一.英語新聞
英語學習者對英語新聞已有很深的了解,但是卻對新聞給不出一個準確的定義。盡管許多的新聞工作方面的學者致力于給新聞一個最終的定義,但是截至目前,仍然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相對來說,人們普遍接受的是:新聞指的是對剛剛發(fā)生的、正在發(fā)生的、或者即將發(fā)生的某一事件的的及時報道。英語新聞應該真實可信、公正、引人關(guān)注。
新聞來源于真實事件,但并不是們每一個真實事件都能成為新聞,除非他們有價值。人們通常會關(guān)心一些最新的時事事件,像一些政治的變化,一些主要的經(jīng)濟信息和技術(shù)發(fā)明。讓人意想不到的各種趣聞軼事、自然災難、犯罪、道德婚姻和一些激發(fā)人們怨恨和牢騷的突發(fā)事件。顯然“新聞報道來源于人類生活和能夠不斷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和利益的東西”。
英語新聞更具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許多類,然而最能夠反映新聞本質(zhì)的還是新聞的內(nèi)涵。從這個角度來講,可以把新聞分為事實性的、促進性的、說明性的和人物性的。
二.英語新聞翻譯
根據(jù)英漢新聞翻譯,英語新聞翻譯是把一篇英語新聞用漢語重新寫出來。中國大眾媒體對翻譯版本這樣解釋,中國讀者將不僅僅獲得原來英語文本的信息,并且還要使讀者感受到一種啟發(fā)和娛樂。新聞翻譯有以下幾種特征:首先,新聞報道不僅僅是強烈的,還是及時的。新聞翻譯像新聞報道一樣重要。一篇相對高質(zhì)量的新聞翻譯應該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這就需要譯者們不僅僅掌握源語言的策略,而且應該精通新聞實戰(zhàn)。。第二,翻譯新聞應該用漢語新聞的形式傳達源語言(英語)的信息。這種新聞的特殊形式可以使中國讀者更易讀懂和接受。第三,對于文學和技術(shù)的不同形式,英語新聞應該根據(jù)重新傳送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完全或部分的翻譯。我們甚至也可以去適應而重新去編寫新聞??傊?,很明顯,英語新聞翻譯并不像傳統(tǒng)的“字對字”的翻譯,而是一種基于各種條件的不同的翻譯,要依據(jù)中西方不同的理想、價值、文化和語言障礙的差別。
三.英語新聞翻譯的步驟
英語新聞翻譯的步驟有以下三步:首先,我們應該首先大致的了解一下英語新聞。在作出翻譯之前全面的理解文章是很有必要的。對于一個成功的英語新聞譯本理解來說,理解他的組成成分很重要。其次,應該使用各種翻譯技巧,在翻譯的過程中靈活使用。譯本必須傳達出漢語新聞寫作的各類信息。最后,譯本完成之后,我們應該做一個全面的檢查。這一步不能被忽略,因為在一篇文章中修辭是必要的。我們不僅要檢查這篇文章的敘述和中心思想是否與源語言一致,還要是譯本的語言能夠符合漢語讀者的需求。
語言學研究的案例:經(jīng)濟學家認為語言應該平實。經(jīng)濟學家的這一要求可以被接受,換句話說可以用對話、圖片等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像人們最普遍的相互之間的談話,交流會等來記住和表達。這就保留了文章的形式。經(jīng)濟學人淵博的寫作知識確保了對各種事件的有效分析。清晰的寫作通常會有清晰地思想。因此想你所要說的,然后盡可能簡單的把它說出來。詞匯特點:一般來說,一些小詞匯、外來詞匯和首字母縮略詞都可以通過觀察來猜測其意思,已達到英語報紙簡短的效果。英語報紙最顯著的詞匯特征就是一些小詞;我們所舉的例子也毫不例外。它們很容易拼寫,也很容易理解。新聞寫作的另一個特征——大量的外來詞被發(fā)現(xiàn)。使用外來詞的最主要的目的一方面是是表達的意思更為接近,另一方面就是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經(jīng)濟學人的作者們假設(shè)他們的讀者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他們也很少去添加解釋。首字母縮略詞通常是一些特殊名稱、專業(yè)術(shù)語、或者短語。就像前面說的新聞寫作一般會節(jié)省空間,讀者也會更趨向于讀節(jié)省時間的文章。首字母縮略會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英語新聞的空間和讀者的時間。因此,他們經(jīng)常在英語新聞中被應用。
語法特征:簡單句被頻繁的擴大:在英語報紙中英語新聞的語法特征之一就是將簡單句延伸。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中簡單句從不會孤立地出現(xiàn)。對于表達復雜的想法意見,是將簡單句擴大時最好的選擇。在延伸了的簡單句中,定語、同位語和狀語通常被加在簡單句中,有時候也會適當?shù)募由喜迦胝Z。
舉例:Vehicles enter the Blackwall Tunnel, the main river crossing in east London, at a rate of around one a second in each direction.每個方向大約一秒鐘時間就會有車輛進入跨越倫敦東部的隧道內(nèi)。
在這句話中“the main river crossing in east London”是同位語從句來修飾“the Blackwall Tunnel”,狀語從句“at a rate of around one a second in each direction”來修飾“Vehicles enter”。作者用一個擴大了的簡單句來代替幾個單獨的簡單句,因此傳達的信息頁更加簡明清晰。
時態(tài)的靈活使用:新聞編輯者在寫新聞稿件時更加趨向于使用靈活的時態(tài)?,F(xiàn)在時態(tài)通常作為第一選擇,因為他可以使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英語新聞也并不局限于對傳統(tǒng)語法的規(guī)則,即使在一篇很短的新聞中,各種時態(tài)也會被混合使用。
例如:Although Crossrail survived the budget cuts, the financing of the Distract, Cricle and Hammersmith Line upgrades is not assured, and the Bakerloo and Piccadilly Line upgrades have been postponed indefinitely.
在這句話中包含了不同的時,有過去時、現(xiàn)在時、過去完成時。這樣的安排會使新聞更加的生動和更有邏輯,比在整句話中運用同一時更加使人感到真實。
語態(tài)的混合使用:在英語新聞報道的標題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使用主動語態(tài)比被動語態(tài)更加頻繁。很簡單因為主動語態(tài)會表達的更加強烈,這樣的標題可以給人帶來一種簡潔的感覺。
翻譯策略。
例如:Growth is straining London’s infrastructure.
High house prices make life difficult for Londoners and threaten the city’s prosperity.
Growth has brought foreigners, and foreigners have brought growth.
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災難像戰(zhàn)爭、緊急事件這樣的,讀者的薪資更加吸引人對于報道者而不是決策者。因此,被動語態(tài)就會被經(jīng)常地使用,在下面的句子中,被動語態(tài)可以可以更好的對信息進行接收。
In August last year her house was burned down and all her possessions, including her husband’s ashes, were lost.
翻譯策略: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相依著提出三個翻譯的基本要求:(一)傳達原文的語言及內(nèi)涵信息;(二)譯語通順,自然;表達形式恰當、易懂;(三)是目的語讀者長生與源語言讀者基本同樣的反應。第一,如果一個封閉的、正式的翻譯,對于一個尚未明確的意思就會造成誤解,這種改變一定要將專業(yè)術(shù)語放到里面,要么在直譯的時候一定要加上腳注,否則可能會引起誤解的。第二,如果一個封閉的、正式的譯本毫無規(guī)范,例如一篇語義模糊的文章,除非源文本故意這樣做,才可以在文本中使用。在這種情況下,腳注解釋會非常有用、也非常公正。第三,一個封閉的、正規(guī)的譯文對于每一個譯者來說很難在語義學和句法學上去理解它,盡管在加入的介紹或者腳注能夠暗示這一點,但是適當?shù)馗淖儜撘幸罁?jù)。第四,一種封閉的,正式的譯本對于源文本相關(guān)意思地誤解或者是對源文本的寫作價值適當?shù)脑u價,盡管對于源文本的相關(guān)價值做一個推斷很有必要,但有時也可能造成很大的丟失。評價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談論的場合要將寫作形式與修辭相匹配。第五,譯者的翻譯習慣對于做出客觀的評價也有很大的影響。第六,我們應該用這樣的態(tài)度去翻譯源文本,與源文本所要表達的觀點盡可能吻合。需要考慮到一下幾個方面:音系學,詞匯學,句法學和語義學。
以上六種原則是我們在翻譯時的理論指導。為了達到以上目的,譯者們需要牢記兩件事情:首先,他的基本任務就是對于所給出的文本重新復述,而并不是去改進;第二,調(diào)整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目的語讀者。
我們在翻譯的時候有時候也會采用異化(直譯)和歸化(意譯)的方法。直譯就字面理解的意思來說,就是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跟源語言保持最大程度的相似。直譯不僅僅在內(nèi)容上而且在文化內(nèi)涵上,而且在修辭效果,源語言的句法表達上都應基本一致。 盡管東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異,人們?nèi)匀粫谏钋楦?、?jīng)歷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大部分的英語詞匯也能在漢語中找出與他們對等的。因此,直譯通常會在英語新聞的單詞翻譯中被使用。
綜上所述,由于英語和漢語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英語新聞要做一些替換。因為英語新聞最本質(zhì)的功能就是通知讀者。為了保持英語新聞的原始意義,譯者們應該對于各種句子使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三種翻譯策略, 他們可以將英語新聞的內(nèi)容極大地滿足漢語讀者的需求。
現(xiàn)在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全球化的的時代,如果我們想跟上時代的發(fā)展,那么信息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新聞經(jīng)常會報道一些剛剛發(fā)生的或者是最近發(fā)生的事件,通過新聞我們可以知道世界上發(fā)生的各種事情。通過對某一事件的報道,我們可以自己去判斷是與非、對與錯,而不是依賴他人,用他人的思想觀點。因此,我們應該也必需掌握英語新聞翻譯。通過分析一些英語新聞的例子和別人的翻譯版本,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理論策略在英語新聞翻譯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根據(jù)以上研究,我們知道,如果一個譯者想要做出一個更好的翻譯文本,他就必修確保讀者可以理解他的語言,最重要的,他必須要避免在翻譯過程中與其他文化的沖突和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在這方面,我們可以靈活使用翻譯相關(guān)理論中的各種方法,以使得翻譯的文本更好。
參考文獻
[1]黃順銘.新聞價值理論研究在中國——一個文獻研究的維度[D].四川大學,2002:3.
[2]陸定一.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見新華社新聞研究所編《新聞工作文獻》[J]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4):21.
[3]李毅鵬.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研究概述[J]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0,(6):239.
(作者介紹:呂君,牡丹江師范學院應用英語學院2012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