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云瀚, 馬 昕, 王 旭, 黃加張, 張 超, 陳 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骨科,上?!?00040
?
·論著·
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跟腱疼痛情況調查
季云瀚, 馬昕*, 王旭, 黃加張, 張超, 陳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骨科,上海200040
[摘要]目的: 調查上海地區(qū)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的跟腱疼痛發(fā)病情況,分析其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以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的方式,對上海34名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跟腱區(qū)域疼痛的患病率和其個體情況進行調查。結果: 在接受調查的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中,過去5年和目前跟腱區(qū)域疼痛的發(fā)病率分別為41%、21%。跟腱疼痛常好發(fā)于跟腱中段,癥狀持續(xù)3周~1年,平均(101±6.7) d。跟腱區(qū)域疼痛的患病率與年齡相關(P<0.05),而與體質指數(BMI)、性別、運動頻率及從事羽毛球運動的年限無關。結論: 跟腱疼痛情況在上海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中普遍存在,且發(fā)病率與年齡正相關。
[關鍵詞]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 中年; 跟腱; 疼痛
羽毛球運動講究對抗和技巧,技術動作較多且較為復雜,對人體踝關節(jié)影響較大。而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下肢各關節(jié)、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相對專業(yè)運動員較差,且缺乏力量和柔韌性鍛煉的專業(yè)指導,因此運動激烈時容易導致跟腱勞累過度[1]。疲勞損傷是羽毛球運動損傷中最常見的類型,常發(fā)生在下肢遠端。
Fahlstr?m等[2]對瑞典16~34歲的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的研究表明,32%的運動員在過去5年中發(fā)生了導致無法行走的跟腱區(qū)域疼痛,而且在癥狀發(fā)展中期,17%的患者有持續(xù)性疼痛,多定位在跟腱中段區(qū)域。但是,對于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運動中跟腱疼痛情況的研究則較少。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5家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場所隨機調查了36名年齡35~60周歲的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對其進行免費的跟腱部位體格檢查和醫(yī)療咨詢,同時進行自行設計的跟腱疼痛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過去5年(2010-2014年)和目前從事羽毛球運動的情況、跟腱區(qū)疼痛和其他持續(xù)3 d以上的跟腱相關癥狀;對存在跟腱持續(xù)性疼痛的患者,給予醫(yī)療建議。其中,部分患者通過電話調查的方式完成。
共發(fā)出36份問卷,回收34份有效問卷,有效反饋率達94%。34名中,男性25名(74%),女性9名(26%),年齡分別為 (43.7±6.1)歲和(39.6±5.4)歲;30名運動員為右手型,4名為左手型;34名均無跟腱外傷史,無其他系統慢性疾病,目前未接受任何治療。34名的基本資料見表1。
表1 34名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的基本資料
BMI: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2結果
2.1既往5年跟腱疼痛的患者情況分析在接受調查的34名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中,過去5年里有14名(41%)有過跟腱區(qū)域疼痛:6名雙側,5名右側,3名左側;其中10名(71%)為逐漸發(fā)病,癥狀持續(xù)3周~1年[(101±6.7) d]。10名中,4名運動員因跟腱區(qū)域疼痛接受了不同的治療,其中2名運動員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1名運動員接受物理治療,1名接受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閉治療。調查顯示,有跟腱疼痛癥狀的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年齡大于無跟腱疼痛癥狀的運動員(P<0.05),但是其疼痛癥狀與運動員的性別、BMI、參加羽毛球運動的次數和從事業(yè)余羽毛球運動的年限沒有明顯相關性(表2)。
表2 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跟腱疼痛的相關因素分析
BMI: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2.2目前運動時跟腱疼痛的患者情況分析34名業(yè)余運動員中,目前有7名(21%)在運動中發(fā)生跟腱區(qū)域疼痛,其中有6名希望接受跟腱部位的局部治療。這6名運動員疼痛均發(fā)生在跟腱中段,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均未發(fā)現跟腱區(qū)明顯的腫脹及痛性結節(jié)。同時,這6名運動員和既往5年有跟腱疼痛癥狀的14名運動員之間在年齡、性別、BMI、每周運動頻率及從事業(yè)余羽毛球運動的年限無顯著差異。
2.3既往和目前運動時接受??茩z查的跟腱疼痛患者情況分析既往或目前共有9名跟腱疼痛患者接受了??茩z查,基本資料見表3。
表3 接受??茩z查的既往或目前運動時跟腱疼痛的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資料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經常發(fā)生跟腱區(qū)域疼痛,甚至在運動時也出現類似情況。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跟腱損傷的主要原因為競技狀態(tài)不佳和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羽毛球運動中各種方向的驟然移動、急停急轉、交叉換步及其他非常規(guī)的動作對人體的要求相當高。而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普遍一般,年齡偏大,肌肉力量不足、柔韌性較差,訓練和賽前準備不充分,因此在運動中一旦移動不正確或者進行強烈的轉、停、跳等動作時,下肢肌肉尤其是小腿后方拉力產生過快,易導致跟腱斷裂。
Khan等[3]認為,當步態(tài)為足著地內旋、膝伸直位時,跟腱存在沖擊,長期行走或跑步可能引起跟腱內側微小撕裂,這種微撕裂積累可導致跟腱變性,進而發(fā)生跟腱周圍炎。他觀察了109例因過度使用跟腱而致其損傷的患者,多數患者癥狀進行性發(fā)展,主要為疼痛和跟腱止點近端腫脹。跟腱區(qū)的疼痛與跟腱變性有關,鍛煉后疼痛是跟腱周圍炎慢性期的主要臨床癥狀。跟腱區(qū)的疼痛發(fā)病機制包括缺氧性退變、自由基理論、活動引起的高熱性退變等理論,但均缺乏直接的科學依據[4]。從病理生理角度分析其原因,長期的慢性拉伸刺激會導致跟腱過度勞損,而不協調的運動也會導致慢性跟腱周圍炎,這些均導致腱周微血管變性,造成缺血、缺氧及營養(yǎng)不良,從而導致跟腱疼痛的發(fā)生。
Fahlstr?m等[2]在2002年的研究認為,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的跟腱疼痛與運動訓練強度相關,而與年齡、性別、BMI等無關。但本次調查發(fā)現,在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中,年齡是與跟腱疼痛的唯一相關因素,跟腱疼痛的發(fā)生率隨業(yè)余運動員的年齡增長而增高。2015年,Uquillas等[5]也提出,跟腱勞損的發(fā)生率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其他文獻[3,6]也報道,25%有跟腱疼痛的跟腱變性患者治療效果不佳,影響其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為患者的年齡、跟腱部位癥狀持續(xù)時間及跟腱病變的程度。
跟腱疼痛與跟腱的結構性改變有關。跟腱的結構性改變通常稱為跟腱病,多發(fā)生在跟腱中部,MR示局部高信號。Peduto等[7]的灌注研究發(fā)現,距跟腱止點2~6 cm處有一血供貧乏區(qū)域。跟腱周圍炎時跟腱周圍的血管有退行性改變,血管逐漸閉塞,且血管壁有纖維增生和纖維化的趨勢。Schepsis等[8]指出,了解跟腱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對于診斷和治療跟腱疲勞損傷尤為重要。本次調查中,大多數患者依靠體檢和問卷調查診斷而未進行臨床檢查,只有部分患者接受了臨床檢查,未發(fā)現可觸及的痛性結節(jié)或者腫脹,且MR或B超檢查也未發(fā)現陽性結果,因此我們不能確定這些疼痛的跟腱是否發(fā)生了結構上的改變。跟腱疼痛一般是由跟腱病引起的,這一點也得到了Uquillas等[5]的證實,他們認為,跟腱病普遍存在于運動員和非專業(yè)的運動員,而本研究中共有7名(21%)業(yè)余運動員目前有跟腱區(qū)域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在過去5年中盡管有較高的跟腱疼痛患病率,但是未發(fā)生跟腱斷裂;7名目前運動時疼痛的運動員中有6名在比賽期間接受體檢,未發(fā)現跟腱區(qū)明顯的腫脹及痛性結節(jié),但是我們認為在比賽期間的診查能提供更好的治療建議,也有助于更好地預防跟腱斷裂和延緩跟腱周圍炎的進程。有研究[9]顯示,對有慢性跟腱疼痛的業(yè)余運動員進行小腿偏心性鍛煉,可以緩解跟腱中段的疼痛。此外,通過選擇合適的羽毛球鞋和充分的準備活動等也可以減少羽毛球運動中跟腱疼痛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本次調查顯示,中年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跟腱疼痛與其年齡密切相關,隨年齡增長,跟腱疼痛發(fā)病率逐漸上升,而與BMI、參加羽毛球運動的頻率和從事業(yè)余羽毛球運動的年限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跟腱區(qū)疼痛大多數發(fā)生在跟腱中段。盡管存在跟腱疼痛,但這些運動員仍能夠繼續(xù)參加羽毛球比賽并進行激烈對抗。此外,本研究樣本量少也可能使結果存在偏倚。因此,今后將增加樣本量,對這些疼痛對進行羽毛球運動是否有影響及影響程度進行調查。
參考文獻
[1]李曉宇,張世春.業(yè)余羽毛球運動員運動性跟腱斷裂的調查與分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 99-101.
[2]Fahlstr?m M, Lorentzon R, Alfredson H. Painful conditions in the Achilles tendon region in elite badminton players[J]. Am J Sports Med, 2002, 30 (1): 51-54.
[3]Khan KM, Forster BB, Robinson J, et al. Are 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value in assessment of Achilles tendon disorders? A two year prospective study[J]. Br J Sports Med, 2003, 37(2): 149-153.
[4]趙宏謀, 俞光榮. 慢性跟腱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0, 24(8): 1019-1013.
[5]Uquillas CA,Guss MS, Ryan DJ, et al. Everything achilles: knowledge update and current concepts in management: AAOS exhibit selection[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5,97(14):1187-1195.
[6]Alfredson H, Cook J. A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managing Achilles tendinopathy: new treatment options[J]. Br J Sports Med, 2007, 41(4):211-216.
[7]Peduto AJ, Read JW. Imaging of ankle tendinopathy and tears[J]. Top Magn Reson Imaging, 201021 (1): 25-36.
[8]Schepsis A A, Jones H, Haas AL. Achilles tendon disorders in athletes[J]. Am J sports Med, 2002, 30(2): 287-305.
[9]Maffulli N, Papalia R, D’Adamio S, et al.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hilles tendin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Br Med Bull,2015,113(1):101-115.
[本文編輯]姬靜芳
Investigation on the pain in the achilles tendon region in middle-aged amateur badminton players
JI Yun-han, MA Xin*, WANG Xu, HUANG Jia-zhang, ZHANG Chao, CHEN L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the pain in the achilles tendon region among amateur badminton players in Shanghai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Methods: The investigation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in in the achilles tendon region in 34 middle-aged amateur badminton players in Shanghai by questionnaire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Results: For the middle-aged amateur badminton players under investigation, the prevalence of pain in the achilles tendon region was 41%, 21% respectively in the past 5 years and at present. The pain was generally localiz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endon, and the symptoms persisted for 3 weeks-1 year with an average of (101±6.7) d. The prevalence of pain in the achilles tendon was associated with age (P<0.05), but not with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gender, frequency of movement, and the number of years engaged in badminton.Conclusions: The pain in the achilles tendon is common among middle-aged amateur badminton players in Shanghai, and the prevalence is proportional to age.
[Key Words]amateur badminton player; middle-aged; achilles tendon; pain
[中圖分類號]R686.1
[文獻標志碼]A
[作者簡介]季云瀚,碩士生,主治醫(yī)師. E-mail:superjyh@126.com*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021-52887136, E-mail: maxin@sh163.net
[收稿日期]2015-10-23[接受日期]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