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麗
442008 十堰市 湖北省十堰市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東風公司總醫(yī)院肝膽胰脾甲狀腺外科
?
PDCA循環(huán)法在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中的實踐效果
李彥麗
442008十堰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東風公司總醫(yī)院肝膽胰脾甲狀腺外科
摘要目的:探討PDCA循環(huán)法在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中的實踐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5~12月我院臨床護理帶教老師79名,采取PDCA循環(huán)法進行教學能力培訓,比較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前后在教學理論成績、授課技能得分以及護生滿意度方面的差異。結果:經PDCA循環(huán)法培訓后79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教學理論成績、授課技能得分以及護生對帶教老師專業(yè)知識及技能、帶教方法及技巧、授課方式方面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培訓前(P<0.05)。結論:PDCA循環(huán)法用于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培訓,可增強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提高護生滿意度,改善帶教質量,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PDCA循環(huán)法;帶教老師;臨床護理;教學培訓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5.054
臨床實習是護生轉向護士的必經之路,屬于學校教育的延續(xù)[1],通常情況下,實習培訓工作由臨床帶教老師完成。因此,帶教老師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實習培訓的質量,也影響著護生的成長和實際操作能力[2-3]。所以,對帶教老師定期進行專業(yè)系統(tǒng)的培訓,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護生業(yè)務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傳統(tǒng)培訓模式只注重理論知識和經驗的傳授,忽視了對護生自主學習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遠遠達不到現代醫(yī)學對帶教老師的期望[4]。PDCA循環(huán)法是一種科學的工作程序,其中包括4個階段,分別為計劃(plan)、執(zhí)行(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ion)。目前,PDCA循環(huán)法被廣泛用于各種質量管理系統(tǒng),已成為“管理化”的基本方法[5]。本研究選擇2014年5~12月在我院參加培訓的79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作為研究對象,旨在評價PDCA循環(huán)法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培訓效果,取得了非常滿意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5~12月我院臨床護理帶教老師79名,年齡22~45歲,平均(31.07±6.25)歲。工作年限5~22年,平均(10.12±3.56)年。文化程度:大專18名,本科61名。職稱:護士8名,護師33名,主管護師38名。納入標準:(1)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年限≥3年。(2)大專及以上學歷。(3)從事護理帶教工作年限≥1年。(4)專業(yè)素質良好、考核成績優(yōu)異。
1.2培訓方法
1.2.1計劃此階段歷時2周,具體操作為:(1)選擇優(yōu)秀的護理骨干或護士長組成培訓小組。(2)參加培訓的79名帶教老師進行臨床帶教老師培訓需求調查,被79名帶教老師培訓5個月以上的85名實習護士完成“帶教滿意度調查表”,培訓小組根據調查結果掌握帶教老師培訓需求及護生滿意度,并對各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前教學理論和授課技能測試。(3)對所有檢測結果全面分析,明確本次培訓的重點,制定相對應的培訓計劃,包括理論課和實踐技能培訓課,其中理論課主要內容有教育學理論、教育心理學、護理帶教的重要性及護理帶教中常見問題、溝通技巧及臨床教學方法等;實踐技能培訓課以查房示范、病例討論教學示范、PBL教學示范、PPT 課件上機操作等為主要內容。所有培訓均由高校、院內專家、護理骨干授課。
1.2.2執(zhí)行本階段歷時12周,在此過程中,培訓小組需把控進度,并及時進行匯總,合理安排后續(xù)培訓。此階段的具體任務為:(1)根據培訓時間、參加人員及課程安排,適當調整安排,確保每位帶教老師參加培訓且不耽誤正常工作。(2)培訓時培訓小組負責培訓現場的主持、維持場內紀律及監(jiān)督簽到等工作,并對缺席、違紀人員進行統(tǒng)計匯總。(3)實踐技能培訓課以小組形式分步驟完成,確保每位參訓人員均有親自實踐機會,以便更好地掌握和管理。(4)帶教老師根據培訓要求,準備教案、制造幻燈片課件,課內試講達標后,才可以向護生授課。(5)所有帶教老師在培訓小組監(jiān)督下進行試講質量評分、護理教學查房質量評分、病例討論教學質量評分,對培訓質量進行不定期評估。
1.2.3檢查本階段歷時2周,具體操作為:(1)培訓小組通過考勤、培訓問卷得分及實踐培訓問題匯總對培訓過程進行評價。(2)79名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后教學理論和授課技能測試。(3)再次對實習5個月以上的85名實習護士進行帶教滿意度調查。
1.2.4處理本階段歷時2周,具體方法為:(1)對培訓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2)制定具體的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教學能力年度培訓計劃和預期達到的效果。(3)明確今后需完成相關培訓課程并考核通過才可進行臨床護理帶教工作。(4)凡具有臨床護理帶教資格者每年進行1次教學能力培訓,且考核成績需達優(yōu)異。(5)每批護生實習結束后需對帶教老師的工作方式、內容進行評價。(6)培訓小組定期進行帶教滿意度及帶教需求調查,及時優(yōu)化培訓計劃及內容。(7)對優(yōu)秀帶教老師給予津貼補助,并作為升職稱的考核標準之一,帶動帶教老師的積極性。
1.3觀察指標對比PDCA循環(huán)法培訓前后帶教老師教學理論、授課技能得分及實習護士對各自帶教老師的滿意度評分。教學理論考核范圍為所有理論培訓內容,滿分為100分;授課技能采用PBL教學試講為考核方式,試講時間0.5 h,滿分為100分。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實習護士滿意度調查,調查表包含4個項目,分別是帶教老師專業(yè)知識及技能、帶教態(tài)度、帶教方法及技巧、授課方式,在滿意項后打“√”,通過頻次統(tǒng)計滿意度,培訓前后分別向護生發(fā)放調查問卷85份,均全部收回。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培訓前后帶教老師教學理論、授課技能得分比較(表1)
表1 培訓前后帶教老師教學理論、授課技能得分對比(分,±s)
2.2培訓前后實習護士對帶教老師滿意度比較(表2)
表2 培訓前后實習護士對帶教老師滿意度對比 名(%)
3討論
PDCA循環(huán)法是一種標準化、科學化的循環(huán)管理程序,在不斷循環(huán)過程中提高工作質量、改善工作效率,每項培訓嚴格按照計劃、執(zhí)行、檢查和處理4個步驟進行,使培訓程序化、系統(tǒng)化,同時便于監(jiān)督和管理[6]。本研究將PDCA循環(huán)法用于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培訓,結果顯示所有參訓帶教老師的教學理論成績、授課技能得分均較培訓前有顯著性提高,同時培訓后實習護士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也較培訓前明顯提高。由此可見,PDCA循環(huán)法用于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培訓,可增強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實習護士滿意度,改善帶教質量,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朱曉菁,熊勇,王根群,等.PDCA循環(huán)法在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中的實踐[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6):84-86.
[2]馮芙卉.PDCA循環(huán)法在ICU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3):153-154.
[3]Yeon Hwa Park,Myung-Ha Lee,Seok Hee Jeong.Development of QI Activ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PDCA and Case Study on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vities[J].J Korean Acad Nurs Adm,2012,18(2):222-233.
[4]上官志毅,陳冬梅,黃婷婷,等.PDCA循環(huán)在國內護理領域應用的新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09,9(2):26-28.
[5]高元芝,鄒波平.運用PDCA循環(huán)程序帶教降低護生針刺傷發(fā)生率[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2):157-160.
[6]孫小晶,余雪紅,邱錚,等.PDCA循環(huán)在護理技術培訓中的應用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0,31(13):1923-1924.
(本文編輯白晶晶)
(收稿日期:2015-07-07)
李彥麗: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