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明
有人戲稱:在這個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管事最繁雜工作最辛苦的主任也是班主任。的確,今天的教育賦予了教師太多太重的責任,又特別是初中的班主任更是如此。每天,班主任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安全繃緊了每一根神經(jīng),成為既是老師又是全職保姆的畸形角色,而保姆式的管理模式也讓學生失去了張揚個性、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空間,這樣的工作與管理模式是與素質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的!新課程改革體現(xiàn)了減負增效的精神內涵,新課程背景下要求班主任工作要注重“以生為本”的人文性,努力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能,既能減輕班主任工作之負,又能提高班級管理工作之效。那么,要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能呢?長期的班主任工作實踐經(jīng)驗與探索告訴我,真正做到“減負增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必須抓好抓實學生入學之初的養(yǎng)成教育,讓好的習慣伴隨學生的成長,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為班主任,做好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是班級管理工作“減負增效”的第一步。中國有一句俗話“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充分地說明了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做好這一步要求班主任要有細心、耐心,更要做好學生的表率。
要細心,就是這第一步的工作要做得仔細,在學生踏入中學校門伊始,作為班主任不僅要組織學生學習并深入領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更要從細處著手教給學生在學習與生活方面的具體行為習慣。比如,在學習方面,讓每一位科任教師都細致地教給學生這個學科學什么,怎么學,怎么記學習筆記,怎樣進行預習、復習,怎樣與同學進行學習交流……在生活方面,也要手把手地教會學生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費用,如何做好自己的個人衛(wèi)生,如何進行寢室的內務整理,甚至細到學生在寢室個人物品的擺放,讓學生切實明確哪些行為可為該怎樣為而哪些行為不可為不能為……
要耐心,是因為剛踏入中學大門的中學生怕吃苦、意志薄弱、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自控力差等因素造成的。在養(yǎng)成教育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今天教給他們的明天又給忘了,剛剛才糾正了的不良習慣轉眼之間又犯了……在這樣的時候,我們班主任要有像母親對待自己孩子那樣的耐心,不厭其煩地加以糾正,加以引導,讓學生在不斷的偏離與錯誤中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做好學生的表率,就是要求班主任必須加強自身修養(yǎng),身正垂范,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俗話說:“身教勝于言教”。馬卡連柯曾說:“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一樣,需要說話的時候才說話,需要說多少就說多少,不隨便伏在桌上,不隨地吐痰,不拋擲煙頭,不把煙灰抖在地板上……”他甚至認為“從口袋里掏出揉皺了的臟手帕的老師,已經(jīng)失去了當老師的資格”,班主任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榜樣和示范的作用,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及綜合素質處于迅速發(fā)育的時期,思維活躍,但認識比較膚淺;情感豐富,但不穩(wěn)定;對新選事物反映敏感,接受、模仿能力強,但知識較貧乏,辨別是非能力較差;求知欲、成才欲強,但怕吃苦、意志薄弱;自我意識強,但自我認識、自控能力低?!敖煺叱?,近墨者黑”,這時候如果有一個正面的榜樣樹立在他們的身邊,那么學生會競相仿效,而在學生的心目中,他們都會把班主任作為直接效仿的偶像。因此,班主任在工作、學習、生活方面的嚴以自律也勢必帶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我們的管理工作是不是可以輕松許多,工作效能是不是可以提高許多?
二、提升班級管理效能,必須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強化學生責任感
自以為是、自私自利、責任感缺失、時刻以自我為中心,是學生難以管理、不服管理,良好班風難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強化學生責任感,是營造良好班風、學風的必備要素,是學生學會自我管理的重要條件。
利用多形式的主題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主人翁意識、強化學生責任感的主要途徑。作為班主任應時刻注意班上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動向,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并根據(jù)學生的中出現(xiàn)的問題,確定活動的主題。例如,當發(fā)現(xiàn)班上學生不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時,可開展《集體與我》的主題專題討論活動;在運動會前夕,可開展《在運動會中,我為集體做什么》的主題班會;針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在家庭中惟我獨尊的現(xiàn)象,可開展《我應該為家庭做什么》的主題班會;在敬老節(jié)來臨之際,可組織學生開展《我為老人獻愛心》的主題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不僅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作為班級成員的主人翁意識,還能促使學生明確自己在班級體、家庭、社會中應承擔的責任,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管理工作。
三、提高班級管理效能,還必須建立健全科學、務實、管用的班級管理制度體系
科學務實管用的班級管理制度對于班級管理至關重要,不僅是班級良好秩序的保證,而且對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主人翁精神和民主意識的培養(yǎng),都有巨大的作用。那么,班級制度建設應該怎樣入手呢?一是擬定班級管理制度要廣泛征集學生的意見,結合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實際情況,從學生需要出發(fā),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制定各種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他們,而是為了保證班級所有成員的利益,是為了全體同學共同健康成長。二是制度執(zhí)行必須堅持有事必查、有錯必糾,以制度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千萬不可因事小而忽略,或者聽之任之,讓班級管理制度成為一紙空文。同時,制度執(zhí)行還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即使是班主任也不能游離于制度之外、凌駕于制度之上,只有這樣,才能維護班級管理制度的嚴肅性,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覺守紀、自覺以制度規(guī)范自己言行的良好習慣。
如果每一位學生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都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與高度的責任感、都能以班級管理制度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再加上一個富有戰(zhàn)斗力的班委團隊,我們班主任還不能從事事親躬的處境中解脫出來嗎!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還不能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