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芙蓉
【摘要】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事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各地中小博物館都進行了改建和擴建。這就需要大范圍包裝、運輸藏品。社會的發(fā)展、文化交流的提升、國際間巡展同樣需要運輸藏品。此外,館內藏品展覽、換展、業(yè)務研究等各方面都涉及藏品的包裝運輸。藏品也由靜態(tài)保管變?yōu)閯討B(tài)保管,增加了保管難度。因此,在藏品的包裝運輸?shù)母鱾€環(huán)節(jié)上都要做好保護工作,確保藏品安全。
【關鍵詞】博物館;藏品;包裝;運輸;保護方法
中圖分類號:G2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1(a)-0000-00
博物館藏品是國家寶貴的科學文化財產(chǎn),妥善保護和科學管理博物館的藏品,是博物館各項工作中的基礎業(yè)務。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事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各地中小博物館都進行了改建和擴建。這就需要大范圍包裝、運輸藏品。此外,館內藏品展覽、換展、業(yè)務研究等各方面都涉及藏品的包裝運輸。藏品在包裝、移動、運輸過程中大大增加損壞的系數(shù)。藏品也由靜態(tài)保管變?yōu)閯討B(tài)保管,增加了保管難度。因此,在藏品的包裝運輸?shù)拿扛鱾€環(huán)節(jié)上都要做好保護工作,確保藏品安全。
藏品包裝就是藏品包裝人員利用各種主要和輔助包裝材料,采用科學環(huán)保的包裝方法,對被包裝藏品進行的無害化包裝。它有效地使包裝箱內藏品的保存環(huán)境恒定,符合科學保存條件,使藏品本身所具有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不受任何影響和損壞。
藏品運輸就是對需要提取使用的藏品進行搬運、轉移、運輸。運輸要求防失竊、防破壞、選擇適合的運輸交通工具運送。對相當脆弱的藏品,應當拒絕運輸,對不得不搬遷的藏品,要分級別做好運輸工作。
1 參與藏品包裝工作的人員資格條件
根據(jù)國家文物局頒布的《出國(境)文物展品包裝工作規(guī)范》第五,第六條規(guī)定:“舉辦出國(境)文物展覽的單位,從事藏品出境包裝的工作人員必須經(jīng)國家文物局(或指定機構舉辦的專業(yè)技術培訓班培訓),并經(jīng)考核獲得資格證書后,方能從事包裝工作。除具備良好的身體條件外,包裝工作人員要不辭辛苦,愛護文物,具有強烈的責任心。
2 藏品運輸前的包裝保護
藏品包裝的原則包括:安全性、真實性、選擇性、科學性、環(huán)保性。安全性原則適用在每個包裝過程中,不能使藏品在各種包裝環(huán)節(jié)中損壞。為確保安全,選擇的包裝材料要進行必要的殺菌、殺蟲處理,直接包裹藏品的材料要環(huán)保,避免其有害化學物質對藏品表面及內部造成滲透和腐蝕,改變藏品本身性狀。真實性原則要求包裝過程對藏品本身所具備的各類信息記錄真實、完整。選擇性原則是指對包裝對象的選擇。不是所有藏品都適合于包裝,對保存狀況不佳,殘損嚴重的藏品,包裝人員不可強行包裝,從而對藏品在以后的運輸中出現(xiàn)損壞造成隱患??茖W性原則是指包裝藏品要遵從科學理論,講求科學方法,應用新的科技成果,采用安全的工藝手段,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藏品。環(huán)保性是指在保證包裝安全的基礎上減少廢棄物,增強無污染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盡可能使用易于降解,可回收重復利用的綠色包裝物,減少浪費,增加重復利用率。
藏品包裝的保護目的:(一)、藏品包裝工作做好,可防止在運輸過程中藏品免受振動、撞擊等外力作用對藏品的損壞。(二)、藏品包裝工作做好還可防控運輸過程中周圍環(huán)境因素改變對藏品的損壞,使藏品動態(tài)保存在一個相對封閉、恒溫、恒濕,無有害氣體、灰塵、雨雪等對藏品的腐蝕,采取防潮、防水、防霉、防蟲等包裝方法,保證藏品安全。
藏品包裝采用的材料可分為主要包裝材料和輔助包裝材料。主要包裝材料是指在包裝藏品時使用量較大,在包裝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材料,如夾心板、多層板,木材等。如果使用木材做包裝材料在使用前要經(jīng)高溫滅菌處理,因為原木本身含蟲卵和揮發(fā)乙酸,對藏品有腐蝕作用。輔助包裝材料是在包裝過程中使用量較少,可促進包裝工藝的進一步完美,提升藏品包裝的密封性,在包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性包裝材料,如襯墊、綿紙、粘合劑、捆扎帶、防潮密封條、標簽、螺釘、防潮劑、防蟲劑等。藏品表面包裝可包裝纏繞一層棉紙,以起到保護器物表層,防震、防移位的作用,禁止使用報紙、牛皮紙。
藏品包裝結構:外包裝箱和內包裝箱(或藏品原有囊匝)。目前,國內博物館藏品在存放時,單件藏品一般存放于囊匝中。囊匝就是根據(jù)藏品個體的材質、器形、重量等因素,選用多種環(huán)保材料制成的藏品外包裝容器,一般為盒狀。在運輸前包裝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它做為內包裝箱。如果原有藏品帶有囊匝,可在運輸包裝中節(jié)省不少步驟。囊匝的制作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古代勞動人民巧妙地根據(jù)每件文物性質設計制作出保護它們的外包裝容器,也是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品,與文物相伴而生。博物館里適合配囊匝的藏品種類繁多。為科學保護好藏品,我們可以為不同種類的藏品設計、量身制作不同品式和結構的囊匝。這樣可以有效地保護好藏品主體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細微的囊匝設計可以保護好藏品薄弱之處的安全。如口沿、耳、頸、把、底等易損壞部位。因為這些地方更容易在搬移、運輸時發(fā)生損壞。每一件精致的藏品囊匝,可以使藏品在保管和運輸中起到防震、防塵、防風、防潮之功效。大型博物館因藏品數(shù)量眾多,藏品的保管工作重要性突顯。其中選用的種類有軟囊、挖囊、暗格式軟囊、明格多囊式、多層組合式、軟囊附加悶蓋式、軟囊附加扣囊式、硬囊加配掩門式、軟里式、硬里式等。制作方式依每件藏品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目的就是使藏品得到有效保護,使藏品在囊匝內位置固定而不會輕易位移,即使在突發(fā)情況出現(xiàn)時,保護藏品各部不因受力不均而損壞。
外包裝箱是為保護藏品,在運輸當前制作的最外層保護箱體,按內部結構分兩種:集裝箱式外包裝箱和直接式外包裝箱。集裝箱式內可放多個內包裝箱,直接式外包裝箱內只裝一件藏品。國家文物局《出國(境)文物展品包裝工作規(guī)范》中對外包裝箱的尺寸規(guī)格:空運外包裝箱尺寸規(guī)格:(長×寬×高單位cm) (1)157×105×160 (2)157×105×80 (3)79×105×80
陸運外包裝箱的尺寸規(guī)格:(長×寬×高單位cm) (1)不超過1190×220×225 (2)不超過590×220×225。箱體材料為多層板,禁示使用未經(jīng)高溫處理的原木為材料。箱內防水層使用的塑料布應在0.05毫米以上,防震層厚度應達2-5厘米,外包裝箱表面不應有突出的鎖扣,以免外包裝箱在搬運過程中時發(fā)生刮蹭現(xiàn)象,造成箱體安全隱患。內包裝箱和外包裝箱之間應用防震減壓的填充物填實,不得留空隙。直接式外包裝箱系指一些份量較重,體積較大的藏品直接包裝于箱體內部。其應選用質地堅實板材、復合板,厚度達到1.2-2厘米,防震層要加厚,四周和頂面應達到3-5厘米,底面應達到7-8厘米。內包裝箱(或囊匝)尺寸依藏品大小而定。箱體材料為多層板或達到國際標準的瓦楞紙板。防震層材料應選用中密度吹塑板為宜。
包裝藏品一般采用的方法:(一) 懸空減震法:箱內立支架,將藏品置于支架上架空,然后固定于其上。
(二) 捆扎法:先將兩塊多層板做成直角形框,將藏品放置其上,用帶子把藏品捆扎在背板上。
(三) 點式固定法:在箱內壁選兩組對稱點,粘貼高、中密度吹塑板塊,以使展品固定于箱中。
(四) 鏇挖法:依照展品的形狀,在較厚的中密度板上鏇挖出凹槽,將器物放置其中,使之不移位。此種方法適用于小件玉器、瓷器、金銀器,以及形狀不規(guī)則的展品。根據(jù)實際情況也可多種方法結合使用。
藏品包裝信息的編制:(一)、包裝箱內藏品信息的編制:包裝工作人員應在封箱前對箱內藏品進行清點,認真核對箱內藏品數(shù)量、名稱、完好程度,并填寫好包裝標簽,列出核對的藏品的基本信息,并附上藏品照片。(二)藏品包裝、運輸操作信息的編制:根據(jù)藏品的包裝方法,考慮運輸過程中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編制藏品運輸、裝卸及包裝拆解操作規(guī)程信息,以及包裝拆解的順序表。(三)相關輔助信息的編制:即包裝運輸標志。主要包括:易碎、防雨、向上、嚴禁擠壓等標志,并注明在不易被擦掉且醒目的地方。
藏品包裝程序:先制作內包裝箱及外包裝箱,然后將藏品包裝好放在囊匝或內包裝箱內,一般按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順序再放入外包裝箱內。其過程可應用多種適宜方法,選用適宜包裝材料,不同種類藏品區(qū)別對待,包裝人員要用心設計,目的就是確保藏品安全,保證萬無一失。
3 藏品在搬運及運輸中的保護
藏品運輸原則:藏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性。其運輸過程要求無破損、無腐蝕、不可在運輸過程中有降低其本身具有價值,對脆弱藏品應拒絕運輸。運輸人員應選適宜的交通工具運行運輸,運輸過程中要保密、防失竊、防損壞。
運輸注意事項:藏品在運輸過程中要精心制定藏品保衛(wèi)押運方案,其中包括應急措施。要安排專人負責出庫、入庫及沿途藏品的安全押運。搬移包裝箱過程要輕要穩(wěn),搬運過程中認真履行職責,嚴格進出庫制度,嚴禁外人進出,確定并記錄工作人員名單,確保藏品搬運、運輸?shù)慕^對安全。在藏品出庫前,工作人員要核對箱號,然后按箱號登記出庫,填寫三聯(lián)單。要在每箱藏品上貼上序號。此外,外包裝箱要用繩、網(wǎng)等固定在交通工具上,以防運輸過程中顛簸或急剎時出現(xiàn)震動,造成包裝箱內的藏品的損壞。 +運輸人員要點交清楚,做好沿途記錄,保證藏品安全。在外包裝箱之間應塞放隔離板并將其固定或系繩索,將外包裝箱同車廂連接一體。運輸流程包括:搬運、裝車、記錄車次與藏品總箱數(shù)、核準出館、安全運輸、核準入新庫、卸車、記錄車次與藏品箱數(shù)、新入庫登記。藏品包裝箱開箱后,核對藏品信息,經(jīng)辦人簽字。此外,運輸?shù)臅r間、路線要做好保密和防范措施,要有公安保衛(wèi)人員保衛(wèi),做到人不離物,物不離人。
綜上所述,博物館的藏品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好它們,使其長久地傳承下去是博物館同仁義不容辭的責任。為確保藏品安全,要認真、細致、嚴格、規(guī)范地做好藏品包裝和運輸工作,促進文博事業(yè)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雪梅,屈小順. 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做好藏品預防性保護工作[A]. 博物館藏品保管學術論文集——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yè)第四——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 2009
[2] 蘇杭. 試論博物館藏品的包裝及運輸[A].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文叢第六輯[C].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