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超群
“在我國中小學的語文課里,幾乎沒有寫作教學?!?王榮生如是說,“中小學的‘作文教學,主要在兩個階段:一是在寫之前指導學生審題,或使學生進入寫作的情景,或有構思的激發(fā)乃至‘訓練。這一階段主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對‘怎么寫只有原則性的引導或要求。二是在寫之后,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或展示好的作文,或做提升作文檔次的修繕,有時是教師介紹批卷的感觀,或解釋本次作文打分的標準。這一階段主要解決‘寫得怎么樣的問題,對學生是怎么寫的,則很少顧及?!雹龠@就說明了作文教學要有序,注重過程化,才能有效優(yōu)化作文教學。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為了給學生一篇好的范文作為寫作借鑒和參考,有想法、責任心強的初中教師總會想出多種辦法,通過多種途徑去積累學生寫作的范文:
(一)學生佳作:從學生的作文考試、測驗、訓練中,挑選優(yōu)秀的習作,日積月累,屆屆不拉,就有了比較可觀的積累。
(二)報刊雜志:在平時閱讀的報紙雜志中,偶然發(fā)現有好的文章,立刻收錄,及時與學生分享、欣賞。
(三)網絡美文:網絡,就是一個龍蛇混雜的江湖,個中當然有不少優(yōu)秀寫手,偶爾瀏覽到美文,立即收藏、打印,歸入范文庫。
四、教師下水:教師與學生同寫,按作文要求,按自己意愿,當一回學生,從學生的角色、角度,去寫一篇自己比較滿意的下水作文,作為示范。
但是,很多老師忽略了,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教材,里面按單元,分主題編寫的課文,就是最佳的范文。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那么多的專家,精挑細選而編進教材的文章,能不是好文章嗎?“閱讀課文其實就是在參悟寫作。”②
筆者認為通過“課文為范,活用促寫”,讓課文的教學成為作文教學過程化有機的一部分,是一種落實“文體寫作技能點的循序訓練”的有效途徑。
江門市蓬江區(qū)中學語文教研員周華章老師,基于“有序作文,有效訓練”的理念,進行了多年的過程化作文教學實踐,在初中階段作文訓練的宏觀設計中按以下兩方面進行訓練:一、文體寫作技能點的循序訓練;二、單元與人生主題的系統(tǒng)兼顧。這兩方面的訓練,我們都可以靈活使用相對應的課文,作為學生寫作的范文,多角度,多方面深入挖掘課文寶庫,讓學生進行借鑒與使用。比如記敘文就可以分出如下訓練點,進行分項訓練:(1)審題與立意訓練;(2)選材與結構訓練;(3)詳略安排訓練;(4)敘事(一件與多件)訓練;(5)寫人(一人與多人)訓練;(6)繪景(自然與場面)訓練;(7)狀物訓練;(8)作文修改訓練;(9)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訓練;(10)快速構思成文訓練;(11)擴寫與縮寫訓練;(12)續(xù)寫與改寫訓練;(13)過渡與照應訓練;(14)語言提升訓練;(15)想象與聯想訓練等。③
當我們根據單元人文主題和作文提示設計,進行有序訓練的時候,課文就更有針對性了,更好用了。如第一單元人文主題:親情體驗,寫作要求:從生活中學習寫作。很明顯,我們可以設計親情方面的題目進行訓練。
在課文的借鑒上,將寫作技能點穿插在授課的過程當中,除了按單元課文有序作文,以單元內單篇課文為范文外,還可以進行跨課文跨單元相關內容的勾連,讓學生更容易有比較,認識更深刻。在教學的過程中,課文總得到相對全面的剖析,學生更容易更立體地明白課文的內容、結構、選材、語言等之間的關聯。將每節(jié)課都變成作文講評的陣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也可以讓教師減少對作文講評時間安排不夠的擔心,一舉多得。再結合寫作技能點,讓學生圍繞每一個訓練點,進行分項訓練,或者綜合作文能力的訓練。下面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語文為例,從深挖課文,靈活使用方面談談如何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課文“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功能,讓課文的教學真正成為作文教學過程化有機的一部分。
一、以單元內單篇課文為范文
(一)圍繞單元里的某一篇課文,進行仿寫、改寫、縮寫、擴寫等多種方式的訓練,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特別是改寫、擴寫,學生更有創(chuàng)作的動力。如改寫《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羚羊木雕》的結局,使得語言的寓意,和事情的結局發(fā)生變化;如擴寫《皇帝的新裝》,使得騙子受到應有的懲罰。這樣的形式,讓學生有比較大的發(fā)揮空間,學生饒有興趣。
(二)通過仿寫某一類課文,進行多種文體寫作的訓練,豐富學生的表達,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墩Z文課程標準》里提到:“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常見應用文?!雹芡鯓s生在《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中說到:“不同類型的選文有不同的功能和功能發(fā)揮方式,在語文教材編撰和語文教學中需要不同的對待?!雹莨P者就鼓勵學生去模仿何其芳的《秋天》,來創(chuàng)作詩歌;也鼓勵學生模仿《寓言四則》去創(chuàng)作自己的寓言;還讓學生根據《看云識天氣》,來寫說明文,也布置學生根據《皇帝的新裝》,來編寫童話。雖然學生寫得不怎么樣,特別是詩歌,但是學生很愿意嘗試新的文體,而不僅僅是反復訓練記敘文。況且,每個學生最擅長寫哪一種文體,可能是不一樣的,這也能讓學生展示所長。
(三)圍繞某一篇課文進行遷移創(chuàng)作的頭腦風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筆者講到《紫藤蘿瀑布》中瀑布的比喻,與人的情感相通,能帶走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關于生死的疑惑、關于疾病的痛楚。筆者趁機發(fā)問:“那么我們還能寫什么別的事物,也能跟我們的情感相通,也能帶著我們的傷痛呢?”學生的答案精彩紛呈,出乎意料:有的說清風、有的說母親的手的輕撫、有的說遠去的列車、有的說放飛的氣球、有的說有說斷線的風箏、有的說化為青煙的日記、有的說隨波飄遠的紙船、有的說乘風飛走的紙飛機。
(四)全面深挖一篇課文,取其寫作技能借鑒點,一文多用:比如《散步》,可以學習其立意:用平常的小事——散步,承載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孝敬”與“慈愛”,立意就高了。《散步》,可以學習繪景(自然與場面)的訓練:“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边@抓住了初春的特點:新綠、嫩芽;美景中飽含感情:新生的喜悅。還可以學習其語言的整齊、對稱:“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p>
二、跨課文跨單元相關內容的勾連
(一)擬題借鑒:用中心事件為題——《散步》、《詠雪》、《小圣施威降大圣》、《女媧造人》;用主要人物為題——《羚羊木雕》、《金色花》、《我的老師》、《王幾何》、《春》、《濟南的冬天》、《風雨》、《秋天》、《蟬》、《貝殼》、《綠色蟈蟈》;用修辭手法擬題——《紫藤蘿瀑布》、《荷葉·母親》、《在山的那邊》?!蹲咸偬}瀑布》這個題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繁盛的紫藤蘿跟瀑布除了外形相似之外,還契合人的情感: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關于生死的疑惑、關于疾病的痛楚。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長河無止境之意得到詩意的表達。這樣的題目定得很好。可以讓學生進行改題目、換題目的訓練,比較不同,更能讓學生明白題目與中心的關系。
(二)寫法借鑒:“以小見大”的寫法——《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蟬》、《貝殼》,用“小”材料內容,展示“大”主題意義。從日常生活的細微現象中,獨具慧眼地領悟“大”主題?!吧⒉健毙∈轮刑N含“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通過在“我”身上發(fā)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能解決巨大的困難;從《紫藤蘿瀑布》中悟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從《蟬》中悟出: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過,那是蟬的生命意義;從《貝殼》中悟出: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呢?教師可以列舉一些飽含哲理和有象征意義的事物,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練筆,或者口頭作文的訓練,從細微的事物中,讓學生發(fā)現大道理,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
(三)寫景借鑒:《散步》中有寫初春田野的美景,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中也有寫景:“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這凄涼的落葉之景,抒發(fā)的卻是落寞悲傷的心情。而另一處寫景:“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保颂帬€漫盛開之花,表現的是積極振作的心態(tài),《紫藤蘿瀑布》里也有類似的寫景:“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將以上多篇文章寫景的句子放到一起,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必定對借景抒情有更深刻的認識。當然,這需要教師有這個前后聯系的意識。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不同情感和氛圍的情景,讓學生進行不同的寫景,抒發(fā)不一樣的情感,掌握寫景抒情的方法。
(四)寫人借鑒:《我的老師》中蔡蕓芝先生是一個溫柔、慈愛、熱情公正、 平易近人、偉大、熱愛學生的老師;《再塑生命的人》中莎莉文是一個慈祥、善良、嚴厲卻不失溫柔、有耐心、同情盲人、樂于奉獻、教育藝術高超的老師代表,為了教育好自己的學生而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而《王幾何》中的王玉琳又是一個笑和嚴肅集于一身、業(yè)務水平極高、幽默風趣、平易近人、受學生尊敬和喜愛的好老師。以上三篇課文索然都是寫老師,但是表現的個性和人物形象卻是不一樣的,在比較中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而在表現人物方面,各篇課文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又是異中有同,各有側重的?!段业睦蠋煛肥怯闷呒拢翰汤蠋熣鎽蚣僮鳌汤蠋熃涛覀兲琛汤蠋煄覀兛捶涑悦邸汤蠋熡酶璩囊粽{教我們讀詩——我們模仿蔡老師寫字——蔡老師幫我排解糾紛——我夢里尋師,來突出蔡老師性格的。還通過寫“我”的《再塑生命的人》,通過五件事:第一次親密接觸——給“我”洋娃娃——教“我”拼寫doll——教“我”拼寫簡單單詞——教“我”認識和理解“水”的含義——教“我”比較復雜的單詞,來突出莎莉文性格。這兩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相同的地方:都是用多件事情,來突出人物性格,抒發(fā)情感的,又都做到了詳略結合。而且都通過寫“我”的表現和反應,來烘托人物的形象?!段业睦蠋煛防镞€有一條情感線索貫穿其中?!锻鯉缀巍穮s又是固定在一個場景里:教室,通過寫王老師給我們上第一節(jié)幾何課的情形,來表現人物形象。而《我的老師》中,寫七件事,場景的變換是很大的。《王幾何》通過記敘王老師的啞笑、反手畫圓和三角形、寫自己的名字、公布自己的綽號、讓同學們到黑板上畫圓和三角形等情節(jié),來突出人物性格特點。而《王幾何》跟前兩篇課文相比,在人物描寫方法: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描寫的運用上更突出,通過人物使用描寫方法,來突出人物形象是更直接的描寫。這樣一比較,學生在寫人記事方面必定有大收獲。然后,教師趁機布置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讓學生進行完整的訓練。
以上比較,也可以通過下面的表格形式來呈現課文的異同,使得對比更簡單明了:
到了初一下學期,或初二、初三的時候,還可以進行跨學期跨年級相關內容的勾連,讓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范文借鑒。
小作文,小練筆,還可以布置課后作業(yè),讓課后作業(yè)不僅僅局限在課文的課后練習,和教輔資料等。
以上筆者列舉的內容只是課文寶藏中的冰山一角,不難看出,“課文為范,活用促寫”,深挖課文寶藏,靈活使用課文,能夠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課文“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功能,讓課文的教學真正成為作文教學過程化中的有機成分。而挖掘寶藏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教師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一旦上路了,就別有洞天,必將讓廣大師生們受益!
————————
參考文獻
①《怪不得寫不好文章, 老師根本沒教》(2014年12月 王榮生)
②《尋微點 巧對話 妙點撥——以閱讀〈我的老師〉為例談如何寫人記事》(《新作文·中學作文研究》2015年4月)
③《以過程化訓練優(yōu)化初中作文教學實踐略談》(江門市蓬江區(qū)教學研究室 周華章)
④《全日制義務語文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⑤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4年12月版。
[作者通聯:廣東江門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