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莉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本文從樹立課程意識,改變教師角色,改革教學方式,改變工作方式,掌握新的業(yè)務技能,不斷學習研究等幾個角度,探討了在新課程改革中如何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巧妙點撥 ? 終生學習 ? 改變自我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17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思想、內容及靈魂在教育、教學中的逐漸滲透、領悟、把握、實施及操作是一項非常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新課程改革中如何更好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值得我們深思。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方式,強調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獨特性、體驗性及問題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大多只是將知識點從書上寫到了學案上或畫到了書上,在知識的遷移、靈活應用及前后連貫上,大多數學生都有問題,此時老師發(fā)揮主導作用而進行的點撥就顯得格外重要,這種點撥會讓學生迷途知返、絕處逢生、豁然開朗,會讓知識條理清晰,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會讓學生在知識的層次上更上一層樓。
在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學到生物的生命現(xiàn)象時,為了說明生物體具有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教師可以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俗語來點撥。學到生物體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仙人掌的葉退化為刺,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積雪多的地方老鼠的毛色純白、竹節(jié)蟲的身體像竹節(jié)”等生動形象的例子加以點撥,學生會豁然開朗。學到器官時,教師可讓學生以自己的手為例,分析手上的組織種類、排列次序及功能,并讓學生假想將四種組織的排列順序打亂會怎樣?通過這樣的觀察、假設、想象,器官這一生硬的概念便會不講自通。學到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物質循環(huán)時,教師可讓學生寫一篇炎熱的夏季突然進入森林的感覺小記,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氧循環(huán)、水循環(huán)的作用便會顯而易見,形象真實。學到人的生殖和發(fā)育時,在羞澀中渴望了解知識是學生的普遍心理,象這樣的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自學,效果反而不好,教師若能在學生學習的同時穿插青春期生理、心理衛(wèi)生及早戀等問題的講座,引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效果會更好。學習葉的結構及光合作用時,教師可把葉片比喻為一個現(xiàn)代化的工廠,引導學生從工廠圍墻、廠房、機器、物質運輸線及門衛(wèi)入手,認識葉片的結構及功能,以降低學習難度。學習血液時,教師要以擬人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突破難點,可這樣點撥:紅細胞是人體氧氣的運輸者,它不辭辛勞,從貨源充足的貨站源源不斷地將氧氣運輸給人體使用,但當遇上強勢而霸道的一氧化碳時,弱勢的氧氣無法上車,被逼無奈的紅細胞便將一氧化碳運入體內使人缺氧中毒;這就點撥學生一定要關好煤氣以防中毒。白細胞是人體的衛(wèi)士,當人體受到病菌的侵害時,它會不顧一切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與病菌作斗爭,而它的戰(zhàn)斗力也需要鍛煉,我們應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衛(wèi)士,讓它們在鍛煉中成長,不要動輒吃藥打點滴派援兵,導致它們逐漸產生惰性,慢慢喪失戰(zhàn)斗力,影響抵抗力。學到小腦功能時,以醉酒的人行走時的樣子加以說明,形象生動(步履蹣跚,身體失去平衡)。學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功能時,教師可以一個表演引入:代表著各大系統(tǒng)的學生,要吃飯、上衛(wèi)生間、打籃球、學習、睡覺,同一時間內各行其是,互不相讓,而神經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使各大系統(tǒng)協(xié)調統(tǒng)一。
這種不滿堂灌,精、巧、細的點撥對教師的要求高了,要求教師一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廣博的科學知識,精心設計點撥呈現(xiàn)方式,他還要求老師要換位思考,用知識、思想、智慧、情感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深入淺出,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感染他們,才能居高臨下、游刃有余,才能成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師需要終生學習為自己充電。為此,應從以下幾方面改變自我。
1.樹立課程意識
改變“教教材”的觀念,形成“用教材”的觀念。教材不是僵化的東西,教師有很大的應用、活動空間,可以在遵循課標的前提下,改編超越教材。
2.教師角色要改變
由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教學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與參與者。
3.改革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教”(中心)+學生“學”,現(xiàn)代的教學方式應為:構建交往、互動、參與為特征的課堂教學,營造和諧、活躍、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景。
4.改變工作方式
變孤軍作戰(zhàn)為集體作戰(zhàn),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內工作,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后反思。
5.掌握新的業(yè)務能力
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教師要具備課程設計開發(fā)能力,學會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
6.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
首先,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要變職業(yè)化教育觀——按我說的走沒錯為專業(yè)化教育觀——讓我牽著你的手,在風雨中,我們一起走,一起成長。其次,要求教師在課程改革中實現(xiàn)專業(yè)化成長,即在學習中成長,做一名學習型教師,在研究中成長,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在行動中成長,做一名創(chuàng)造型教師,在思考中成長,做一名反思型教師。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我們應該做一個有夢的教師,一個學生喜歡的有靈性、有創(chuàng)意的教師,有對生命的敏感和對問題的敏感,用眼觀察,用耳傾聽,用心靈感受,走近學生,讓我們能真正牽著學生的手,在風雨中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尹占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生命活力初探[J].吉林教育,2013(27).
[2]蔡棋強.淺談體育課中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J].學苑教育,2014(17).
[3]夏幫青.對教學反思的“反思”[J].中學生物教學,2013(8).
[4]陳素珍.在教學改革中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效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4).
[5]張萬明.例談教材處理的幾個原則.中學生物教學,2013(8).
[6]張丹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學周刊,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