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云
筆者從教以來一直在想一些問題:學生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老師?課要怎么上學生才會感興趣,學生才會自覺的讀書?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后學生都會抓緊一切時間把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作為老師的我們,尤其是作為英語老師的我們,才會覺得輕松些,不需要每天追著學生背單詞、背句子、背課文、背語法。下面就這幾年來從事的中學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通過幾年的教學,我了解了一些學生所喜歡的老師類型。學生喜歡不拖課的老師,因此下課鈴一響,我便停止自己的課程,不再繼續(xù)。學生喜歡不占用別人課的老師,因此每當被安排代課,我都會準備好三個小游戲,而且每代一節(jié)課所玩的游戲都不同,這會給學生留下一個這樣的印象“老師好厲害呀,知道的游戲真多呀”,進而讓學生更加喜歡你。學生喜歡不布置作業(yè)的老師,因此周六、周日,以及長假我都不布置作業(yè)(尤其是寒暑假的“寒假生活”里面的英語部分我是不要求學生做的),因為我一直告訴他們的一句話就是“該玩的時候盡情地玩,但是該學習的時候就得好好學習”。通過這樣一年的灌輸,學生們也形成了這樣的意識:在學習時間內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學生喜歡有創(chuàng)意的老師,因此每逢半期考、期末考我都會找各種各樣的奇怪禮物(如折疊杯、鏡框等)或是自制的食物(如:壽司、烤雞翅等)送給表現好的學生,并且在班級元旦晚會時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制作成視頻贈送給他們(聽到學生看到自己的照片時所發(fā)出的哈哈大笑之聲,我真的很開心)。
二、上有趣的課,讓課堂不一樣
講到課堂教學,必須提到的是我的課堂加分減分機制,因為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它而展開的。加分減分制,顧名思義就是表現好就加分,表現差就減分,時限是一個星期,看哪組分高,那么星期五時,這組便可以不用大掃除,同時可以得到一顆五角星,到半期考時五角星最多的組便可以得到我的創(chuàng)意禮物。在這樣的機制下,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即使是學困生也會變得很積極——積極請教本組優(yōu)生,而優(yōu)生也會積極幫助本組的學困生。
要讓學生愛上英語課,除了這樣的機制,還必須要有充滿創(chuàng)意性的課堂。幾年的英語教學經驗告訴我,照本宣科對于現在的學生是不起作用的。因此,為了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是這樣做的:每節(jié)課前我會讓學生設計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材料,并且評出最具有創(chuàng)意性的一個,給予相應的加分。如在上《交通工具》這課時,我讓學生設計出“你想要的未來交通工具”,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第二天設計出了各種不同形狀的交通工具,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學生設計的“折疊箱”交通工具,此種交通工具既可以在天上飛,也可以在水里游,還可隨身攜帶。又如在上《職業(yè)》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設計職業(yè)的標志,學生便用紙折疊出“護士帽”,用抹布掛在手上表示“店小二”。在如上《顏色》這課時,課前安排兩組學生,一組準備單數的顏色,一組準備復數的顏色,看誰準備得最有創(chuàng)意。同學們帶來許多不同的創(chuàng)意,如窗簾的掛墜、彈珠、便箋紙等。這些創(chuàng)意不僅開拓了學生的動腦能力,而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中,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許多歡樂。
在現有體制下,學生考試分數仍然是評判老師教得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知識的掌握是關鍵的。在課堂之中,我會通過很多的競賽游戲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例如記單詞的游戲、一問一答“開火車”游戲、大小聲游戲等。例如在學《職業(yè)》這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職業(yè)單詞以及句型“what do you do?”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職業(yè)角色,給出一分鐘的時間,看誰能夠記住班級學生扮演的所有職業(yè),誰對就給誰加分,很多好生都能夠在一分鐘內記住所有的職業(yè),隨著時間的推移,學困生也能夠記住相應的職業(yè)。緊接著就可以教授句型“what do you do?”當學生掌握差不多時就可以開展一問一答開火車的游戲,老師給與予計時,看哪組開得最快,給予相應的加分。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僅掌握了知識,同時也享受了很多快樂,而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三、讓學困生覺得課堂有趣
學困生問題對于每個老師尤其是主科老師來說,都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曾經為此哭過、鬧過,但是通過幾年的教學,我總結了一些規(guī)律。首先,把學困生交給本組學生。由于我班是采取分組競賽制教學,因此每當有任務時,本組率先完成任務的學生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學困生完成任務,否則將被扣分,第一天沒完成就扣5分,第二天沒完成便扣10分,以此類推。所以為了盡量少扣分、不掃地、獲得我的創(chuàng)意性禮物,學困生也會主動尋求好生的幫忙。其次,降低對于學困生的要求。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學習上比較困難的學生,因此,為了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對這類學生我采取的辦法便是降低學習難度。如在背單詞時,其他學生每天要背10個單詞,而且是中英文意思都需要掌握,而學困生只要求記住中文意思便可以。在背課文時,其他學生要求流利的背誦,而學困生只要能夠讀下來便可以了。最后是提高學困生的積極性。為了激發(fā)學困生的積極性,也為了提高好生幫助學困生的熱情,我采取的是成倍加分法則,也就是,如果學困生能夠完成我布置的任務,那么他加的分數便會是其他學生的兩倍。在這樣的機制下,好生幫助學困生的熱情很高,而我們老師自己也會很輕松,教得也會很愉快。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對大多數的農村學生來說,學英語是很枯燥的,但只要做出努力,我相信定能找到最理想、最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