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超
“90后”是當前在校大學生的主體,他們思想活躍,追求個性自由,不愿受到思想和行為上的過多束縛;他們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師長的表揚、獎勵和周圍其他人的肯定;他們勇于接受挑戰(zhàn),喜歡競爭,但有時會比較盲目,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喪失自信。因此,班主任應以學校獎勵為導向,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實行迎合學生需求心理的獎勵措施。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河南林業(yè)職業(yè)學院自2011年起,要求班主任每周在班級開設一次素質教育課,并把對學生的日??己擞嬋胨刭|教育成績,每學期的素質教育成績納入學生的在??偝煽儭τ诖蠖鄶低瑢W而言,只要遵守校紀班規(guī),基本的素質考核幾乎沒有差別。但是評優(yōu)評先有名額的限制,只有通過日常素質考核加分實現差異化,才能分出優(yōu)劣,體現公平。我班的日常素質考核加分的做法是:一是按照我院學生素質考核手冊的評分標準進行加分;二是對于學生參加的活動及取得的成績分層次(班級、系部、校級,一、二、三等獎)加分或累計加分;三是對于在班委、院系學生會或團委(團支部)的學生,根據工作表現進行加分。
一、讓日常素質考核加分成為學生學習成績以外的獎勵依據
在高校,評定各類獎(助)學金、各類評優(yōu)評先等都是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學生對此類事情高度關注。以評定國家助學金為例,學校要求申請人提供家庭經濟困難調查表,并加蓋村(社區(qū))、鄉(xiāng)(辦事處)、縣(區(qū))三級部門公章。但是“僧多粥少”,又不可能搞平均主義。因此,在確定最終人選時,我要求被資助學生必須同時符合家庭困難、遵守校紀班規(guī)、學習努力且關心班集體榮譽等條件。我平時對學生的日常表現密切關注,且登記在冊,并按照考核辦法進行加減分,每月初公布一次,評定時“讓事實說話”。
二、以素質教育為契機舉辦班級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加分機會
我所帶的班級為市場營銷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要與不同的顧客打交道。因此,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營銷人,首先要學會自我營銷。利用課余時間舉辦班級活動,既給學生提供了在一起學習交流的機會,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鍛煉和展示的平臺。三年來,我堅持利用素質教育課時間,在學生中開展讀書交流會、演講比賽、拔河比賽、“美在我身邊”系列教育、“我運動我快樂”、元旦(中秋)聯歡會等活動。對于報名參加且表現突出的同學,給予素質考核加分。學生在班級活動中不僅得到了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展示自我的意識也明顯增強。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系部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對為班級榮譽做出貢獻的同學進行加分
以參加運動會為例,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我們把參加運動會與學生的日常素質考核聯系起來。根據學生在運動會上取得的成績,采取分等級、累計加分制,對于為班級榮譽做出貢獻的學生進行加分和班級物質獎勵,對于在運動場上熱心服務同學、吶喊助威的學生以“道德風尚獎”的名義進行加分。這樣,那些熱愛體育運動的同學報名的勁頭兒更高了,那些平時因違紀被扣分而體育成績好的學生也有了參與的動力,其他同學則會踴躍到運動場上為同學加油助威。因此,我班學生在運動會上一向成績突出、表現搶眼。
總之,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心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讓獎勵真正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