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蓮
摘 要:高中英語知識點繁多,大量的單詞,枯燥的語法、句法知識,單調的教學模式,常常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難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挖掘高中英語教學中美的因素,探討如何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英語;興趣;美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9-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46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在缺少真實環(huán)境的條件下,要掌握這門語言非一日之功,需要長年累月的學習、積累、練習和運用,如果沒有興趣做支撐,這個過程就會變得非常漫長。目前,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缺少興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懼怕學習英語。 一些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由于英語基礎比較差,上英語課時聽不懂老師在說什么,害怕老師提問,甚至不知道老師問的是什么,也不敢向老師提問,害怕老師問自己其他的問題,對英語課堂甚至使英語老師充滿恐懼。 其二,厭倦英語學習。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一般是教師閱讀課文,講解單詞和語法知識,分析句式等,知識點繁多,枯燥,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他們會對學習英語產生厭倦心理。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一些英語教師通常采用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豐富教學手段、善用賞識教育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挖掘英語本身的魅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說:“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不管哪一門學科,都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要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關鍵在于挖掘英語中的美,讓學生發(fā)現英語的美,使他們真的愛上英語學習。因此,英語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能夠敏銳地、準確地挖掘、提煉英語教學中美的因素,并將其呈現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美,進而愛上英語,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這門語言學科。那么,在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應該如何挖掘英語的美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本文中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美的內涵
翻開英語教材,我們仿佛走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一幅幅生動的插圖、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無不給人以美的感受。教材編者在充分調查研究高中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設計了十多個話題范圍,比如,風俗習慣、中外文化、飲食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名人傳記、音樂娛樂、體育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等,這些話題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而且所選取的文章都是精彩的范文,文字優(yōu)美、地道,富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義。然而,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常常局限于知識點的教學,毫無美感可言。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時,要轉變觀念,要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一)挖掘崇高的愛國美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在英語教材中有很多充滿愛國主義的文章。例如,高一Unit 13 Abraham Lincoln,文中介紹了Lincoln為了實現祖國的南北統(tǒng)一而獻身。Lincoln崇高的愛國情感一直備受各國人民的贊美,他也將永遠受到各國人民的尊敬和懷念。在學習這一單元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體驗這種偉大的愛國情感和崇高之美,激發(fā)學生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其辨別真善美的能力。
(二)挖掘和諧的人性美
構建和諧的社會,是我們的追求,在英語教材中,處處散發(fā)著和諧的光芒。例如,高一Unit 11 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課中,作者刻畫了貪婪、殘忍的夏洛克;聰明機智的鮑西婭;善良俠義的安東尼奧等形象生動、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通過正反對比,表達了作者的審美價值,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性之美,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二、調動語言美的魅力
語言的美主要體現在其文字的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英語因其節(jié)奏性、簡潔性和交際性而產生美。在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含義雋永、修辭精當、具有節(jié)奏韻律感的句子,這些句子本身就具有強烈的美感,讓人回味無窮。因此,英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優(yōu)美的句子,引導學生一起去發(fā)現和感受,將枯燥的語言知識與美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寓美于教的目的。此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其語言藝術水平直接影響學生對英語的觀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用英語教學,如果教師的語言表達流暢自然,富有感情,就能夠將學生帶入到語言情境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聽力水平和思維能力,而且抑揚頓挫的語調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節(jié)奏韻律美。此外,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注意體態(tài)語盡可能符歐美人的習慣,具有形象美。
三、創(chuàng)設課堂美的情境
課堂是師生雙方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教師要盡可能地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讓學生在美的、快樂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一)教師展現美的風范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主導者和構建者,其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大方得體的穿著,不僅能夠給學生美的感受,帶來愉悅的體驗,而且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習動機不再只是單純的認知需要,而是上升為情感需要。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有一顆美的心靈,樹立美的形象,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教學效果。
(二)板書美觀多樣
板書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路,是教師對教材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布局合理、書寫美觀、簡潔醒目的板書設計,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板書時,要做到位置合理、構圖清晰、文字簡潔、字體美觀、精煉醒目,富有新意和情趣。
總之,英語的美無處不在,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充分挖掘英語的美,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美育情境,引導學生感悟英語的美,從而真正愛上英語,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 林恩玲.高中英語教學中美的滲透[J].教育導刊,2008(9).
[2] 詹忠蕓.對高中英語教學滲透美育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3(48).
[責任編輯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