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坦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4-0027-01
新教材在針對不同受教育的群體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這對于老師來講在課堂上就要注重學生的特點、年齡、心理承受等諸多方面的因素考慮因材思教,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在教學工作中,需要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運用好學校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授課前需要寫好教案,做好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認真耐心的聽取學生的呼聲,課后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學生課堂上沒聽明白的知識點要在花課外時間耐心的輔導學生。現(xiàn)在針對日常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并且結合教學實際,提出如下幾點感想。
一、觀察中生成
學生接觸事物,探究事物的本質屬性,這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這種認識是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過觀察有所發(fā)現(xiàn)。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教師是通過實物進行教學的,然后教師把這個實物圖形展示在黑板上。
讓學生們觀察這個長方體有什么特點:從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經過探究,多數(shù)同學掌握了長方體的輪廓以及基本特征。這時,教師又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棱與棱之間,面與面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學生經過再次的觀察和研討從中就不難發(fā)現(xiàn),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也相等。教學實踐中有意識通過觀察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教師又問:你能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嗎?有的同學很快地說出:相交于A點的AD、AB、AE分別是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又有的學生指出相交于B點的長、寬、高。教師再一次啟發(fā)學生觀察,要想找到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規(guī)律嗎?經過小組討論,就不難發(fā)現(xiàn)相交于任意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實踐證明,通過觀察是可以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操作中生成
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和教育模式的禁錮,中國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普遍比西方學生的動手能力要弱。其實并不是中國學生不愿意動手實踐,真正的原因是缺少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數(shù)學教學課堂中有很多難懂的知識點,如果單純的講解課本,學生吸收效果不佳,并且感覺枯燥難懂。此時,如果運用實踐教學,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去做實驗或者求證相關理論,那樣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來了,而且對所學的知識點也容易吸收。
例如:在教“圓錐體積”如何計算的課時,學生此時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圓柱體積等相關知識,以此為鋪墊學習圓錐體積的求法,課題前可以讓學生們先準備好硬紙張,然后教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好一個紙質圓柱和紙質圓錐:
如下:
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圓錐容器裝滿沙子倒進空的圓柱容器里,這樣倒了三次,正好裝滿這個圓柱容器。學生們從中發(fā)現(xiàn)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的3倍。而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13。
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學生已經掌握V柱=Sh,所以學生很快就推導出V錐=13Sh。這一節(jié)課,由于課堂上
都是老師在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們自己親自操作,推導出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明白了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加深了印象,更鞏固了知識點,讓學生們的認知上升到另外一個層次,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也讓學生對枯燥的課堂更感興趣,加深了對學習的熱愛和投入。
三、想象中生成
小學階段學生們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可以根據(jù)學生這個特點引導學生運用到學習中去。比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8份(沿著圓的半徑剪開),然后把這些剪開的小扇形沿著半徑拼起來成為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如果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36、72、144等份,無限地平均分下去,再拼成一個長方形,讓學生理解只要把圓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就能讓長方形的兩條長越來越接近一條線段,那就更接近長方形了。這樣,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的想象力使他們感知認識到圓的面積是可以轉變?yōu)殚L方形的面積進行計算的。
因為圓的周長C=2πr,所以長方形的長為∏r,而拼成的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r。因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長×寬(即πr×r),所以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S圓=π。學生們通過動手實際操作,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作用,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四、好奇中生成
“好奇”是科學發(fā)明的巨大動力。沒有這種好奇心就不易產生求異思維,認識問題就沒有一定的深刻性。好問、多疑,課堂上愛提問的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愛學習的表現(xiàn)。遇到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這就是求知欲具體表現(xiàn)。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學生在面積的轉過程中提出這樣的問題。平行四邊形我這樣剪,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也是相等的。我聽他講完后心里一陣暗喜、一陣擔心,怕的是學生能不能在轉化過程中,找到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是相等的,我借助孩子的轉化方法,讓全班同學參與的討論,很快的就解決了這轉化方法中所產生的疑問。并表揚這位同學在數(shù)學知識中勇于探索與思考,讓學生們感受到圖形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了解?!昂闷妗苯K于把問題推向一定的深度,學生的探索探究也得到了鍛煉。
總之,在課堂各種有效生成中,一定要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有所了解,又增加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只要采用適當?shù)慕虒W形式和教學手段,就能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初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小學階段是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