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的意義和實踐進行了探究,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guān)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地圖教學;意義;基本要求
在傳統(tǒng)地理教學模式下,教師會把地圖看作是開展地理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從應用效果來看,地圖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表現(xiàn)特征和空間分布規(guī)律有了較為直觀的了解。目前,多數(shù)教師仍在運用這一教學模式,因此有必要對其應用問題進行探究。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教學的意義
通過探究初中地理教學可以發(fā)現(xiàn),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地圖入手,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教育。因此,地圖在教學中的應用,對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2.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掌握了地圖的應用技巧,就可以通過應用地圖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吸收。這表明地圖的應用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
3.提升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空間性的地圖形象,使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二、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進行教學的要求
1.引導學生養(yǎng)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地圖是地理研究過程中的一種常用工具,教師要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地圖和使用地圖的習慣。在應用地圖的過程中,圖例是學生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例如,地圖通常會用紅色線條表示公路交通線,用黑白相間的粗線條表示鐵路線,用藍色線條表示河流。但是由于一些學生對地圖的圖例問題缺乏關(guān)注,在閱讀地圖的過程中,他們會把鐵路線看成是公路線,把河流當作是道路。因而,在地圖的應用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關(guān)注地圖的名稱、圖例、地理界線和地域范圍等因素,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有目的地讀圖。例如,教師在講解與首都北京相關(guān)的知識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北京市區(qū)交通圖的方式,讓學生總結(jié)北京市內(nèi)交通的特點。
2.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進行分析。在應用地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借助不同的地圖了解不同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在講解首都北京的地理知識時,我們可以借助北京地區(qū)的地形特征圖,讓學生了解北京地區(qū)的地形特征,借助氣候類型圖了解北京地區(qū)的氣候特征。
3.引導學生利用地圖查找地理信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繪制地圖的習慣。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很多地圖往往會以課文插圖的形式出現(xiàn)在教材之中。因此,在利用地圖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應用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地圖插圖,指導學生查找相關(guān)的地理信息。例如,在講解日本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日本首都東京為中心,在地圖上查找出大阪、橫濱、名古屋等日本重要城市。教師在講解中國交通干線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站在中國地圖面前,講述假期曾到哪里旅游,走的是哪條線路,并要求學生一邊講解,一邊在地圖上指出他們出游途中經(jīng)過的地方。運用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提升在地圖上查找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繪制地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了解地圖中展現(xiàn)出來的地理知識。例如,在講解中國鐵路干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繪制教材中的插圖,以此幫助其記憶中國鐵路干線的名稱和起止點城市。在繪制地圖的過程中,學生也加深了對北京、沈陽、鄭州、蘭州等大型鐵路交通樞紐城市的記憶。由于新版地理教材已將國內(nèi)建成通車的高鐵干線繪入了鐵路交通圖中,在指導學生自主繪制鐵路交通干線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不同顏色的筆區(qū)分普通鐵路干線和高鐵干線。從這一方式的應用效果來看,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繪制的地圖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記憶。
三、結(jié)語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地圖教學,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利用地圖進行地理教學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應用地圖資源,增強地理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地圖教學的意義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
[2]趙華.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3]鄧娟.初中生地理學習中讀圖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謝旭光(1964— ),男,廣東惠州人,大專學歷,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