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乃悅 劉紅娟
摘 要 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及就業(yè)層次,紛紛與專業(yè)對口的各大企業(yè)進行強強聯(lián)合,共同完成學生的選拔、培訓及就業(yè)等階梯式培養(yǎng)流程。作為多贏角色之一的學校會從企業(yè)培訓中汲取眾多精華。本文就企業(yè)培訓中的動態(tài)培訓如何應用到高職專業(yè)教學中及包含的要素做了深入的剖析。
關鍵詞 動態(tài)活動教學 高職 課堂教學 質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5.06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employment level. They chose to have powerful combination with the major companies that have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to complete stepped culture process such as students' selection, cultivation and employment and so on. Colleges can absorb the essence from many corporate training as one win-win role. This article makes deep analysis in how to apply the dynamic training in enterprise training to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lements it should contain.
Key words dynamic activity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動態(tài)課堂是指在教學活動中融入了職業(yè)教育理念和企業(yè)培訓模式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授課形式,它既高于單純的理實一體教學而又以其作為理論基礎。適用于動態(tài)課堂的活動教學具有使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和完善人格等功能,對學生良好的職業(yè)習慣的形成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是對“做中學”理念的一種超越,是高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1 動態(tài)活動教學含義
動態(tài)活動教學是在專業(y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以個體且靈活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問題、交流創(chuàng)造,從而理解理論知識、發(fā)現(xiàn)事物規(guī)律、掌握技能操作,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模式。動態(tài)活動教學基于個人的經(jīng)歷或特定的知識要素被作為學習載體,在一體化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合作能力及專業(yè)特長,可有效促進職業(yè)能力的提升。
2 構建動態(tài)活動教學要素
2.1 學習概念的確立
構建動態(tài)活動教學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優(yōu)化授課流程,而此教學需建立在一定的原則基礎上,需要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學生的思想準備方面。需要在授課過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讓學生們知道有哪些內容的活動是教師為他們精心準備的,學生們知道了教學目標并且授課形式比較有趣,他們就會認真聽講。二是提高學生的個人意識和信心。這就需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積極的、良好的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好。三是高效的激勵活動和講解。毫無疑問,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豐富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和講解,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不斷結合學習目標調整學習方法。四是學生的全身心參與。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需要他們的主動參與,由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五是熱情與合作。積極的感覺有助于加速學習進程,所以學生們積極交流個人觀點和經(jīng)驗是可以有效促進學習的。六是現(xiàn)實性的活動開展。通過這些切合實際、貼近生活的活動,促使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以達成教學目標。
2.2 有利于動態(tài)學習過程的主要措施
為了有效開展教學活動,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一是準備工作。需要結合高職學生特點、授課內容及目標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如教室布局、媒體展示等,形成主動參與和多感官并用的學習模式。二是信息傳達。告訴學生授課主題、有哪些內容是為他們精心設計的并為他們提供學習所需要的信息,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三是開展動態(tài)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并分享知識,教師要給予必要的輔助和監(jiān)督。四是回顧階段。讓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分別陳述,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教師多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的渴望。五是總結階段。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需要教師對教學活動作以畫龍點睛的總結。
2.3 高職學生應怎樣學習
高職教育的地位逐漸提高,培養(yǎng)的對象也具有其鮮明的自身特征。高職學生雖然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教師的身份是設計者、引導者,起輔助作用。高職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成人的學習習慣,作為有一定學習能力的成人,應將遵循行動、反思、總計、計劃四個階段進行學習。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我要學什么、為什么要學、有什么為我而設計的、學起來是否輕松等等。當我們抓住了其中的奧妙,高職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瓶頸將迎刃而解。
2.4 教學流程“BOMBER B”結構
“BOMBER B”是“Bang、Opening、Messages、Bridge、Examples、Recap、Bang”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F(xiàn)今流行的各類講演與培訓多數(shù)采用此種結構,“BOMBER B”的含義是:B—砰,講解的開始一定要從一個注意力吸引點開始,可更有效抓住學生的思維。O—開始,列出主要信息和學習所采取的路線,讓學生明確地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要做什么。M—信息,既傳達本次活動需要的關鍵信息。作為學生開展活動的理論支撐。B—橋梁,在各個關鍵信息之間和學生經(jīng)歷及需求之間建立必要的橋梁或聯(lián)系。E—舉例,舉例幫助學生形象化地理解知識點的含義。R—扼要重述,由學生來完成總結活動中的關鍵信息或自身的收獲。B—砰,課程結束要以注意力或吸引點結束。通過運用“BOMBER B”可以使課程更加地條理化,有助于教與學之間的信息反饋。
2.5 可視化教學
人們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三個截然不同的學習途徑,分別是視覺、聽覺和感覺。這些途徑會在我們在學習不同的知識時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視覺是通過觀察進行學習,聽覺是通過接觸聲音來學習,觸覺則是通過身體活動或直接參與進行學習。每一個人愿意選擇的途徑是各不相同的??茖W試驗證明55%以上的人更傾向選擇視覺的學習途徑,因此我們在對高職學生進行授課時,應注重知識點、技能點的可視化效果??蓱冒装鍋黹_展教學活動,利用翻紙板進行總結或展示。
2.6 反饋的重要性
反饋意見是了解自己和自身行為的一種有效的途徑。就像一面鏡子一樣讓學生知道其行為已經(jīng)達到要求的標準或未達到標準,對于高職學生開展動態(tài)教學后提供有效的反饋意見顯得尤為重要。反饋意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積極的反饋意見,對于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給予真誠的表揚,重要在于強調該學生或小組做得好的原因及如何做到的,利于其他學生借鑒。另一種是建設性的反饋意見,這種意見強調的是學生在下次如何能做得更好,建設性意見會增強自我意識,提供選擇并鼓勵其取得進步。
3 提升動態(tài)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點
3.1 教室布置
根據(jù)課程內容或活動的設計,需要更改教室的布置或桌椅的擺放,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室布置的技巧主要包括使教室布局富于變化、不要鼓勵學生藏到別人或桌子之后、不要擺放太多的椅子、確保能看到每個學生的臉、避免桌椅成排擺放等。
3.2 針板、翻紙板的使用
針板、翻紙板的作用是將大小不同的白紙粘貼到白板上,利用噴膠可在白紙上展示卡片或直接在白紙上寫字等。主要優(yōu)勢有如下幾點:一是這些媒介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利于教師和學生記住要展示或強調的重點以及記錄、討論板子上的觀點。二是將執(zhí)行一項任務或活動的步驟和方法清楚地展示出來,利于學生開展活動。三是輔助視覺手段增強了信息傳播的持久力。四是可以把板子擺放到教室四周,更利于展示活動的關鍵信息。
3.3 PPT使用技巧
對于幻燈片的演示授課,相信很多教師都已經(jīng)非常熟悉了,但是否在運用過程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呢?結合職業(yè)教育特點及專業(yè)特征,筆者總結了以下技巧:一是考慮是否真的有必要使用PPT。認真思考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有更好的傳達信息的方式,可以用哪些活動取代。二是保持言簡意賅。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盡量避免長篇大論。三是切勿照本宣科。任何時候都不要單調地朗讀幻燈片上的內容,畢竟它只起一個輔助作用。四是提出問題。通過詢問開放式問題與學生深入交流,聆聽答案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五是不要轉移注意力。當我們在授課中不需要展示某些內容時,就不要打開我們的幻燈片,并關閉機器以消除噪音。六是站在正確的位置,確保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屏幕。七是給學生留出必要的記錄時間或打印幻燈片并分發(fā)給學生。
3.4 積極促進問題學生的轉變
問題學生通常是指給教師、小組中其他學生制造麻煩或阻礙學習進程的學生。作為教師應該擁有多種有效策略來應對這些問題學生。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忽視問題學生的不當行為。這種方式在課程開始時非常有效,學生具有一種本能的防衛(wèi)心理,忽視其不當行為,可以給他留有一定的時間和余地冷靜下來。二是為其樹立榜樣。對希望看到的示范行為要給予及時的表揚,通過贊揚表現(xiàn)好的學生以影響那些問題學生。三是利用小組合作引導問題學生。提供機會讓小組成員了解問題學生的真正想法或目的,并幫助問題學生逐漸融入集體學習生活中。四是非正式討論。可以利用休息時間與問題學生進行簡單交流以達到消除障礙的目的。五是間接對抗或直接對抗。利用教師的演示進行問題的糾正,或直接與學生進行問題的交流以盡快解決問題,注意此種方法為非必要手段。
4 小結
綜上所述,構建動態(tài)活動教學來源于課堂教學中的外在壓力與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內在要求,只有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思考并探索,使高職教學更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對職業(yè)能力提升的期望,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馬樹超,范唯,郭揚.構建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若干政策思考[EB/OL].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wǎng),2011-12-02.
[2] 武喜春.淺談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方法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3(26).
[3] 張國華.淺談教學中的活動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8).
[4] 王明芳.提高高職學生專業(yè)技能學習效果的教學策略研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12).
[5] 楊莉娟.教學活動:理念、有效性與基本模式[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