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付
摘 要:信息技術是信息時代的基本特征,也是支撐信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信息技術改變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同樣也為現(xiàn)代人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為了順應時代要求,現(xiàn)代教育水平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和現(xiàn)代教育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網(wǎng)絡技術,構建出了具有現(xiàn)代化特征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習興趣構建了良好的平臺。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中,通過整合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在課堂中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多手段的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進行支撐,令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感興趣,令教學質量得以提升,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符合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要求。
關鍵詞:語文 教學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5(a)-0168-02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身心能夠得到雙向發(fā)展,而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必須要以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教學的基礎。小學教學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啟蒙教學,因而小學生作為特殊的教育客體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普遍處于好動時期,在課堂上無法始終保持精力集中,若課堂內容無法引起小學生興趣,那么他們是很難再課堂上記住相應的知識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對枯燥,因而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很難集中精力、容易走神,而現(xiàn)代教學中通過整合信息技術,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手段在課堂上呈現(xiàn)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習質量。
1 信息技術的應用
1.1 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課堂教學重點始終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內容,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夠了解到課文中想要傳達的信息,通過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討論。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可以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如何進行假設、求證,這是一個養(yǎng)成良好自我學習習慣的過程,也是一個吸取知識的重要過程。要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學會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首先,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將教學任務并且在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緊密相連,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并分解其中的知識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形式單一,大多教師僅僅通過板書的形式傳達教學內容、分解教學知識點,學生在課堂上對一些抽象的概念無法準確理解,因而導致很多學生無法始終集中注意力。而在閱讀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后,將具體的學習內容以及知識點以課件的形式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通過這種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通過適當?shù)姆绞綄W生進行引導,令學生能夠以協(xié)作的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教會學生自主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完成課后知識拓展任務。并且利用信息技術學生和教師還能縱向評價反饋學習過程,總結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以此吸取經(jīng)驗,提高學習效率。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教學形式,同時對小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僅僅通過小學生的眼睛接收信息,這種單一的方式可能無法令小學生對知識點形成深刻的印象。但是通過多元化的信息技術,令小學生以小組任務的形式完成教學要求,通過對學生多器官的刺激,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好提高教學質量。
1.2 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語言能力還不夠完善,所儲存的信息還不夠豐富,要寫出一篇好作文相對較難。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更多地使用范文來講解如何寫作文,但一方面完全貼近一堂課的范文少;另一方面,學生沒有作者的心境,自然不是很好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寫。而將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進行整合,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首先,發(fā)揮多媒體軟件的優(yōu)勢,通過非常友好的交互界面,讓學生在網(wǎng)上互評、互改,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協(xié)作學習,將一個人的思想火花靈感,傳遞給其他的學生,進而成為大家的共同財富。其次,針對要學習的寫作內容,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材料收集,如:描寫植物、景點等,可以收集這類資料,摘取可以使用到的內容。再次,組織各個組的學生開展討論,使那些作文較好學生的思想與方法,通過這種方式傳遞給那些更需要學習的學生,實現(xiàn)鑒賞能力與寫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如在進行“美麗的田野”這一主題作文教學時,筆者在與學生進行交流后,將學生分為“田野的美麗景色”“美麗田野中勞作的人”“美麗田野中的生命”三個小組,首先讓學生上網(wǎng)搜索自己小組主題的相關景色、人物和動物等資料;其次各組開始寫作;最后再配上相應的音樂。完成之后,各組一起交流討論,這樣既有景色描寫,又有人物描寫,還有背景音樂的作文,使學生大感新鮮,加之自己找資料,自己定寫作思路,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效果非常好。
2 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要點
在語文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不單單是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而是一種真正的融合,令現(xiàn)代語文教學成為真正的信息語文教學。而教學與技術整合的實現(xiàn)需要從三方面予以重視。
2.1 教學理念同技術理論的整合
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但是將其應用到不同的領域中,信息技術能夠發(fā)揮出不同的功效,令人們的世界更加的豐富。而在教學中整合入信息技術,可以搭建出更加廣闊的教學平臺,將教學情境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令學生仿佛能夠置身知識點中。雖然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的生動形象,但是教師必須對教學理念進行轉變,摒棄主導者的身份,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小學生進行引導,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令學生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主動的進行學習。例如:令學生自主的圍繞知識點搜集資料并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最終自己或者通過團隊協(xié)作的方式解決問題。
2.2 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應當明確,信息技術知識教學工具,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令學生理解教學知識點,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必須確保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不能與教學內容無關,激發(fā)學生對興趣也必須在教學主題之內。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把控,更好地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相互整合,通過合理的課件設計、課堂設計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完成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實現(xiàn)教學目的。
2.3 學生特點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每個學生都有著自身的特點,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必須結合小學生特點,以此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因而教學中必須依照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應用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資料而不是玩游戲、瀏覽新聞。以此確保信息技術真正能發(fā)揮教學作用。
3 結語
現(xiàn)代教育離不開現(xiàn)代技術,信息技術已經(jīng)逐漸地走進小學教學中。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因而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無疑為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活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更好地展現(xiàn)課堂內容、豐富教學形式,這種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更加符合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要求,更加符合現(xiàn)代小學生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學鋒.芻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8):43-44.
[2]常麗芳.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4):20-21.
[3]徐文濤,齊曉驥.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