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豐
摘 要 由于優(yōu)秀學習習慣的缺失、自我監(jiān)督的能力不強等原因,學困生在自主學習探討模式中遇到很大的問題,本次研究一是落在了新教學模式的深入探究上,二是落在了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上,通過幫助學困生重新建立自信,使他們也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悅,并逐漸塑造出更加健全的人生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學困生的思想問題,進而使學困生重新拾起勇氣、抬起頭來見證自信自強,繼而塑造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 假學困 認知圖式的重建 強化樂學點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60
Training Strategies of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Grade Three Biology Teaching
WANG Yifeng
(Changshu Shanghu Senior Middle School, Changshu, Jiangsu 215500)
Abstract Due to the lack of self-monitoring ability,poor student in study hav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mod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exploration,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elf-confidence.By helping the poor student confidence again, they also can taste the joy of success; We can create a more robust attitude and learning attitude, we also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student's thought, and then we can make the poor student to pick up the courage, look up to witness confident,and they will create a good living habits, study habits and behavior habits, of cours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quality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 Pseudo learning difficulties;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gnitive schemata; strengthening academic point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大體可分為兩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由后者所導致的學困我們統(tǒng)一稱之為假學困,這類學困是本研究的核心對象。一般來說,這類學困生的困難主要來自對自己的認識不足、缺乏遠大的理想、自我管理的意識比較薄弱,從而導致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或者是由于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心理素質(zhì)不夠硬,遇到挫折時不能正確對待、容易自暴自棄、沒有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甚至有些學生的學困還得追究教育者的責任,正是我們有失偏頗的認識,缺乏對他們的關愛,才使得他們在學困的路上越滑越遠,幾乎到了無法自救的地步。
不同成因的學困生在轉(zhuǎn)化方法上自然會有很大的區(qū)別,絕對不能一概而論,但不管成因如何,學困生的轉(zhuǎn)化都有很大的難度。為了使學困生重新?lián)炱鹩職狻⑻痤^來見證自信自強,為了重新塑造學困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為了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可以全面提升學困生各方面能力的科學方法,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zhì)量,做好學困生的研究和轉(zhuǎn)化工作刻不容緩,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高三生物備課組嘗試利用所帶的幾個班級、并協(xié)同各班級班主任老師,共同來剖析并解決這個頑疾。
對學困生的研究由來已久,但是始終沒有取得非常令人信服的成就,關鍵的原因還在于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復雜性和反復性。在我們的實際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興趣、情感、態(tài)度等等往往關注得很少,甚至根本就是完全缺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把學困生越推越遠。
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包括三個幾乎同時發(fā)生的過程:獲得新信息;轉(zhuǎn)換(把知識整理成另一種形式,以便超越所給予的信息);評價。學生從來就不應該只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應該是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倘若學習習慣不佳、學習興趣缺失,知識的獲得顯然就是一句空談。本研究著重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把所有學生全部真正納入課堂。同時,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在學習者仔細思考時才會帶來有意義的學習。學習的結果,不只是知道,也不只是對某種特定刺激作出特定的反應,而是在頭腦中有認知圖式的重建過程。決定學習的因素,應該是個體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所以,如何嘗試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使得后進生也能在課堂中大受裨益也是本研究的重心之一。
在抽樣的120名學生中,計有近70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在幾次市里的統(tǒng)測中,能達市均分的絕對人數(shù)不超20人,在這70來人的群體中,導致學困的原因調(diào)查顯示:有61人是學習習慣、學習興趣、自我管理、不滿老師等等諸多非智力因素導致,也就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假學困生,如何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研究和轉(zhuǎn)化,并嘗試以學科教學為突破口,激發(fā)出教師的探究精神,這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素質(zhì)、走出一條真正適合我校學生生源現(xiàn)狀的新路子來說意義尤其重大。
結合本校學困生的實際情況,我們的基本設想是:針對學困生的不同心理,學會察言觀色,求的就是一個方法得當;針對學困生的不同成因,追根溯源才好對癥下藥;想方設法幫助學困生重新建立自信,使他們也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悅;以點帶面,逐漸塑造出更加健全的人生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學困生的思想問題,根本問題解決了,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具體操作來說,一是要抓新教學模式的探究,同時要緊扣自信心的培養(yǎng)。前者是核心,后者是保障。
1 學困生轉(zhuǎn)化的核心——課堂新教學模式的探究
在有限的資源下,嘗試開展新教學模式的探究,對于學困生的有效轉(zhuǎn)化來說勢在必行。本次實踐的核心目標就是“因材施教促進自主合作學習,大面積大幅度轉(zhuǎn)化學困生”。本實踐最重要的模式其實就是“小組分工合作”,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筆者的嘗試是這樣的: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摸底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在班主任的協(xié)調(diào)下,對學生進行了相應的分層(主要結合的指標有分班成績、歷次模擬成績、平常課堂反饋情況、個性分析等),同時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展望自己的可能目標,寫出具體的措施,上墻上桌。在班主任老師的協(xié)調(diào)下,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合理的搭配,推舉組長,一切行動都以組為單位,榮辱與共,利用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為新教學模式作奠基。本次教學模式的改變,最終的目的自然還是面向全體,分層指導,共同進步。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有的是在思想首先轉(zhuǎn)變過來,同時要堅信學生真的是在發(fā)展著前進的這個觀念。
由于學生個體生活學習情況的差異,他們在情感價值觀、行為模式上和認知能力上也會有較大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在不斷的進行一些微調(diào)。通常來說,我只負責提供問題或者問題串,重點、難點都交由小組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會拿到全班進行討論。這時候的模式主要是兩組之間的直接對抗,整個過程中,思想的火花不時迸發(fā),PK成為了當時的主旋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根本就不可能發(fā)現(xiàn)這么多的魅力,每個同學都參與了進去,教師要做的主要是引領。這樣的小組討論,可以說是凝聚了小組每一個成員的辛勞付出,展現(xiàn)了每一位學生絕對不甘于人后的心態(tài),又哪里還會有學生是游離于課堂之外的呢?個體鉆研的積極性得以提升,集體的凝聚力更是展露無疑,傳統(tǒng)教和學的過程變成了引導、探究、合作、辯論、發(fā)散、統(tǒng)一的變化過程。每一個小組都以擊敗其他小組為榮,每一個小組成員,都以能為本組出一份力而自豪,而由于不同層次的存在,又使得同組成員中,還有自己學習的榜樣,要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自然就和學困說拜拜了。
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相互協(xié)作能力,也為了進一步加強小組的凝聚力,為了讓同學真正共同學習,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強化小組學習的概念,在常規(guī)、在測驗、在課堂回答等等層面,始終堅持小組才是一個學習的基本單位,惟其如此,才能使得小組不是表面上的集合體,而是真正成為互幫互學的有戰(zhàn)斗力的集體。
2 學困生轉(zhuǎn)化的保障——自信心培養(yǎng)的研究
我校學困生中,假學困生占的比例接近90%,因而,如何轉(zhuǎn)化假學困生就成了我們的研究重點,其中,如何重塑學困生的自信心更是研究的核心。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困生的實質(zhì)是學習個體自信心的缺乏與自我概念的消極,因此學困生的教育過程本質(zhì)上也是一個信心重塑的過程。
實踐告訴我們:學困生的轉(zhuǎn)化首要的是走過心理關,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具備的是分析人的能力、察言觀色的能力、對癥下藥的能力。只有適時的排解掉學生心里存在的問題、找出了癥結所在,才能對學生的心理命脈有個相對比較準確的把握,處理起問題來才能事半功倍。要知道, “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愛是每個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愛。學困生更是這樣,他們往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對生活和學習都倍感失望,這時候的他們更需要老師們送上一碗心靈雞湯,真誠,可以給予他們足夠的勇氣和信心。
學困生轉(zhuǎn)化過程中意志的作用不可忽視,這本身就是自信心重塑過程中最難的一關。為什么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容易出現(xiàn)反復,關鍵就在于短暫建立起來的自信由于一些不適當?shù)牟铄e又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在實踐中我們始終要考慮的是不僅要燃起希望之火,還要讓這微弱的火苗化成可以燎原的熊熊烈火。在學困生的轉(zhuǎn)化中,倘若能時常去刺激和強化他們的樂學點,會是一個比較值得提倡的做法。在實踐中,所謂的強化樂學點,最常見的手段就是多表揚多鼓勵。學困生但凡有點滴閃光處,都可以給予真誠的祝賀,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當然,所有事情都是要注意度的把握的,別把學困生都養(yǎng)成了只能接受表揚,卻受不得丁點委屈的樣子,這同樣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所以,老師在平常的教學引導過程中也還是要適時的敲打?qū)W生,哪怕是在教學設計中設問的難度梯度適當提高些,跨度略微放大一些,都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意志的磨練,這絕對會比一味的挑些簡單的東西讓學困生品位所謂的“成功”有價值得多。
一部分學困生會有看不起自己甚至厭惡自己的心理,這種類型的學生自信心的重塑最是難辦,因為他們的反復性最大,他們習慣麻醉自己,逃避現(xiàn)實,嚴重缺失的就是上進心。對這樣的學困生,做老師的關鍵是要想方設法尋找生活里的每一個適當?shù)男∈录?,尋找到足以讓他們爆發(fā)的契機。最簡單的辦法還是讓他們自己能看到自己的進步,老師要做有心人,一天天積累,要讓他自己能看到能感受到,慢慢地,量變終將引起質(zhì)變。
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從來不是一日之功,簡單的落在模式探究上肯定是紙上談兵,僅僅是表象上的信心重塑也只如朝露,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只有不斷的推陳出新,不斷的發(fā)現(xiàn)和強化樂學點,也只有不斷的尋找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閃光點,并且不間斷的對學困生進行跟蹤教育,才有可能真正意義上提高教育與轉(zhuǎn)化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梅迎春.皮亞杰與建構主義.2009.
[2] 左玉紅.布魯納晚年對認知心理學的反思與批評.2011.
[3] 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大出版社,2001.
[4] 徐濤.學習不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對策.2003.
[5] 陶家忠.城郊集合區(qū)域中學“困難生”產(chǎn)生的歸因調(diào)查.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