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珈辛
【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fā)展,英語已經(jīng)成為目前世界上應用范圍最廣的一門學科,在中國,在高等教育設置中,將英語四級設為學生取得學士學位的重要衡量標準。根據(jù)課程改革的要求和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對大學英語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模式的構建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革,但是依舊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本文就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深入思考,并相應的根據(jù)大學生發(fā)展需求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學 英語教學 學習需求 教學方法
根據(jù)有關調查顯示,在進行教學改革后的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依舊存在大量的英語課堂出勤率低、掛科率高、英語聽力水平差等問題,而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調查顯示,89.9%的大學生表示是學校的英語教學不能滿足自身的發(fā)展需求。顯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題,只有將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大程度上進行滿足,才能將大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一、大學生都對英語學習的發(fā)展需求分析
1.英語課堂的自主性(Autonomy)。目前來說,大量高校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弊端,教師盲目的將自己當作課堂的主體,簡單的講解,“填鴨式”的應試教育讓學生磨滅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探索英語難點的積極性,這樣長期下去,英語教學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還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2.英語學習內容的靈活性(Flexibility)。教授對于課本的內容講解過于死板,只注重于對英語課本的學習,難以滿足學生對于英語交流的渴望,同時希望能夠將課堂中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中,而當前的教育難以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
3.大學英語教師素質的需求性(Demand)。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都希望能夠與人交流,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也是,希望能夠與大學教授形成融洽的關系,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進行互動,因此,在這樣的發(fā)展需求下,大學教授就不僅需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更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滿足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心理需求。
二、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進措施
1.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必須要的對學生的需求進行充分把握,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教學過程中轉變角色,由知識的單向傳播者轉變?yōu)榕d趣的激勵者和啟發(fā)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如:在課堂中利用角色表演(role-play)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有感情的表演,或者進行pair work或group work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英語課堂中,同真實世界(real world)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實現(xiàn)“教師引導、組織、參與教學,學生主體實踐”的模式,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自主學習,成為英語學習的主體,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2.“以本為本”向多媒體教學(Multimedia)轉變。不論是哪門學科,課本是基礎,英語課本是承載英語基礎知識的一個基本載體,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加強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的過程中顯然忽視了對英語課本的學習,而實際上英語課本中涵蓋著世間各種知識,對英語課本的重視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現(xiàn)代媒體(Multimedia)的發(fā)展,已經(jīng)延伸到各個地區(qū)的教育工作中,利用多媒體集聲、文、圖、像于一體,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優(yōu)勢。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視聽說教學材料,即聽力教材要與影像資料相結合并且合理搭配,影像資料的選擇要注意語音清晰,語速適中。如《走遍美國》、《VOA Special English》等,利用現(xiàn)代媒體,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中死板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并得到很好的鍛煉,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3.“博采眾長”英語交際能力。英語課堂的最終目的還是去教會學生如何表達、如何傳播信息。海姆斯提出了交際能力這一概念,后來卡內爾又把交際能力擴展為四部分: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社會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語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實際上,語言因為有著母語與外語之間的巨大文化差異,造成了外語交際的雙方存在著不同的背景,不同文化下的交際規(guī)則。如(red)紅色在中國為喜慶熱鬧;在英國卻是貶義相當?shù)脑~,表示殘暴流血。如:red revenge血腥復仇,Red battle血戰(zhàn),由此,中西方文化差異很大,所以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也應十分注意。著名漢學家霍克斯在翻譯“紅樓夢”時,由于意識到red可能使現(xiàn)代英語讀者聯(lián)想到“暴力”、“流血”,所以采用小說原來曾使用的書名《石頭記》,譯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所以這種信息必須提供給學習者,以至于全面進行促進文化交流。
三、結束語
總之,在根據(jù)學生對大學英語需求的大學英語改進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從教師和高校入手,還應該將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都充分考慮進來,同時,大學生自己也要充分配合教師的講授,積極探索、主動學習。當然,學生作為現(xiàn)代教育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體,我們必須要將學習環(huán)境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充分考慮進來,充分把握學生學習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英語學習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促進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魏姝.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同課異構”模式探索[J].高教論壇,2013,08:54-57.
[2]李淑波.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才智,2014,30:87.
[3]姜承琳.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