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珣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023-02
《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是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十三章第一節(jié)內容,是學生接觸電器和電路的第一課,是電學教學的奠基課之一。本節(jié)內容學習的核心任務是:了解電路的基本組成(即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以及各組成部分在電路中的作用。
初見這學習難度不是很大的教學內容,內心的直覺是像往常一樣按照教材的編排穩(wěn)穩(wěn)地講下去?可這是要選拔的呀,如此怎能勝出?聯(lián)想到學校正在推進的“引導生成”的教學模式要求,我決心要變一變!可是該怎樣“變”呢?我求助于教學參考資料,準確把握住教材的脈絡:教材中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家用電器出發(fā),從能量的轉換角度探討家庭電路中用電器的作用,顯然是以第十一、十二章的教材中剛剛學習的機械能和內能作為背景,因為以能量為線索過渡到電,電也是能量,而電路是能量轉換器;又考慮到家庭電路中的線路我們是無法解剖著來看(因為現(xiàn)在的家庭電路全部鋪設在墻體內了),所以接下來設置一個觀察一個簡單的電路(即“觀察手電筒”)的活動,通過對簡單電路的觀察,進而了解到電路的基本組成,并通過對電路的認識學畫電路圖。對以上內容和過程梳理后,我整理出如圖1所示的教材編排體系中的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知識構建脈絡。
對課程標準、教學用書及教材的反復研讀并未能決定好教學設計的大致思路,怎么辦?是到了發(fā)揮集體智慧的時候了——向同事們求助!我利用課間找備課組的各位同仁單獨求教,給他們講述我的初步設想,聽他們給的不同的建議。很快我收集到了對我具有啟發(fā)性的幾點建議:(1)用問題引領教學進程;(2)給學生設計主動參與的實驗;(3)不拘泥于教材的思路;(4)不走老路子;(5)充分了解學生對“電”的認識。是啊,“充分了解學生對電的認識”!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不應該被當成老師表演的舞臺!
到學生中去!于是,我又對幾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抽樣了解,從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得知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上做過簡單電路的連接小實驗,顯然學生對“電”并非一無所知,對家用電器和常見的電路元件也比較熟悉。這樣一來,我為自己的教學設計定下了目標:“走以學定教之路”,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備課組同事的充分肯定和積極的鼓勵。
接下來,經過對圖1中幾個模塊的推演、輪轉,結合自己謀劃的教學基本思路,在同事們的推敲和指導下,我設計了如下的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
“同學們,請?zhí)ь^看看天花板(用手指著問),這是什么呀?”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電燈?!薄斑@是電燈呀,它是用電點亮的,同學們看看自己面前的課桌上,老師為每桌準備了一個配有電池的電池盒,一盞小電燈(帶燈座)和幾根導線,你們能不能也試一試,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在同伴之間積極主動的互動中,很快各組都達成了我的要求。我接著講解:“同學們做的很棒,現(xiàn)在請大家按照我的要求將小燈泡熄滅?!薄拔覀儎偛胚B接的電路中的電燈能夠方便地熄滅和發(fā)光嗎?”“不能!”情緒高漲的學生回答自然十分斬釘截鐵而且響亮。“如何能夠很方便的讓它熄滅和發(fā)光呢?”我追問?!靶枰粋€開關!”“唉喲,同學們太厲害了,還知道有個玩意兒叫開關”我進一步逗樂他們,“請每組推選一位代表到我這里來領取一個開關”我接著講,“接下來,再請同學們試著把開關接入電路?!睂W生一下子就把開關連接好了,我指著開關問:“同學們知道開關作用是什么嗎?”同時,指定一位同學到黑板上將事先準備的帶磁性元件連成滿足上述要求的電路,同時要求大家邊實驗邊思考:“在這樣的電路中,誰提供了電?哪個在電路中主要消耗電?‘電從哪兒在兩者之間傳輸?”
實踐證明,上面的導入及后續(xù)的課堂教學流暢而效果顯著,不僅學生的反映熱烈,課堂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情緒高漲。就連坐在后排的評委老師們也都表現(xiàn)出少見的興奮。最終,獲得了代表泰州參加省優(yōu)質課評比的資格,原因何在呢?
首先,得益于我對學習內容的重新調整——分析學生的認知背景,設計貼近學生需求的教學策略,是成功的關鍵。首先從學生不難做到的連接一個簡易電路開始,讓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獲得一個成就感,然后讓他們解剖這個電路,在解剖電路的過程中了解電路的基本組成,認識電源、用電器、開關以及導線在電路中的作用,然后根據(jù)這些元件回過來再看能量轉化。在此基礎上,再去觀察手電筒,強化對電路的認識。接著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一起認識電路元件符號并學習規(guī)范地畫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電路圖。這種基于學生可能性設計的學習過程(如圖2)充分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有力的策動學生主動地參與活動。
其次,學生學習情緒得到伸張和釋放。我讓他們知道在老師的指導下的操作和探究是確保安全的,利用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對簡單玩具電路和家用電器的“先知先覺”的表現(xiàn)欲,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只要老師稍加引導,他們便能在課堂上敢于做、搶著說、互糾錯,不僅認識到位,而且印象深刻,收獲真實而有效。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