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剛
清朝皇帝,有的真講學問,如康熙;有的雖然紈绔,但至少練得一手好字,出外題字不致太露馬腳,如乾隆,如同治。滿清皇帝的學問,好過明朝的草包皇帝,這是真的。但是,皇帝講學問也帶來新問題。以前是朱熹、王陽明這等的大儒才有資格講“圣學”??滴跻院?,皇帝親自過問學術(shù),只有皇帝語錄,皇族意識形態(tài)才有資格被稱為“圣學”?!笆ブ肌贝鸀閷W術(shù),這是中國思想史上的新現(xiàn)象?;实蹘ь^學外文,也被包括為清朝“圣學”的一部分。清朝皇帝哇哩哇啦學外文,成了紫禁城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清朝皇帝學漢語,也是講“外文”,但這里講的外語,確實是歐洲語言文字。西方文獻記載,康熙和張誠、白晉等法國耶穌會士關(guān)系很好,曾經(jīng)學過法文。但此事在中方資料不見記載??滴踉?jīng)關(guān)心過清朝的拉丁語、俄語教學,并在此過程中表現(xiàn)出相當?shù)恼Z言學造詣,此事史有明載。據(jù)《大清圣主仁皇帝實錄》 記載,康熙四十四年,俄羅斯貿(mào)易代表團向中國政府遞呈文書,平時學問滿坑滿谷的大學士們居然不能翻譯,只得將原文進呈??滴趸实蹜{他與法國人交往得到的歐洲語言知識,教導漢員說:“此乃拉提諾托、多烏祖克、俄羅斯三種文字也。外國文字有二十六字母者,亦有三十字、五十字者。朕交喇嘛詳考視之,其來源與中國同,但不分平上去聲,而尚有入聲。其合字合意甚明。中國平上去入四韻極精。兩字合音,不甚緊要,是以學之少,漸至棄之。問翰林院四聲,無不知者。問兩字合聲,則不能知。中國所有之字,外國尚知之。特不全耳。此后,翰林院宜學習外國文字。”
康熙的外文水平到底如何,現(xiàn)在無法考證。當時還沒有字典,也沒有教材,康熙肯定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的外語訓練,但是他至少一鱗半爪地學了不少單詞。白晉寫 《康熙帝傳》,其中有說比利時神父南懷仁陪康熙打獵,“皇帝問他,這種鳥用法蘭達斯語怎樣稱呼?南懷仁神父幾年前曾對皇帝講過。但這鳥相當罕見,有點忘了本族語言的神父怎樣也想不起來?;实垴R上問他,不是如此稱呼嗎?神父十分驚奇,因為康熙竟還記得他自己都已忘記的東西”。南懷仁是康熙的好朋友,講的是佛蘭德語,是接近荷蘭語的一種方言。
康熙學外文的動力,主要來自學習歐洲天文、地理、歷算的興趣。這是主動好學。但光緒皇帝學習英語的目的,就很被動了。那是被歐洲人打怕了,不得不“師夷長技以制夷”。1892年,著名傳教士李提摩太在上海 《萬國公報》上報道光緒皇帝親自帶頭學英語?!扒伴單鲌螅聪せ噬嫌趲子嘀?,召取同文館士人講習英文。欲將英國文字語言貫通熟習,以裕圣學,俾他日中西交涉得有操持”。外國人聽皇帝口吐ABC,喜不自勝,英國 《泰晤士報》 有特別報道。李提摩太更認為這是“振興中華”的開始:“此在中西明理之人同深慶幸,未始非什么緣故,他要在早上四點學英語。師生們半夜引吭高歌,大約又是引得老佛爺生氣的原因之一。
光緒學英語的那一年,宮中一時有許多人也來趕皇帝的時髦,親王大臣在京內(nèi)到處請老師。見面時Good Morning,道別是Good Bye。光緒皇帝一年閉門造車,春節(jié)時準備了一份英文的演講稿,興致勃勃地向各國公使演講。但不知為何,那天各國公使到得不齊,恐怕皇帝的英語也實在不能恭維,沒有得到好評?;实鄞髞G面子,從此學習熱情一落千丈。按傳教士的邏輯,中國沒有振興成功,或許也應歸因于這次考試失敗。
其實,皇帝的外語好不好,與國家強不強沒有多大關(guān)系。西哈努克親王的法語講得和法國人一樣好,柬埔寨照樣弱。日本的明治天皇也沒有學會英語,但維新終于成功?;实圩宰鞅砺剩瑢W講外文,推動“開放”固然是好,但口頭開放,不及心頭開放。康熙學外文的目的含著一些好奇,但主要還是向滿漢群臣炫耀自己的“圣學高明”。光緒學外語,那就是一種“不得已”,并不是真的要向域外求索新知。光緒學英文,實在是做做樣子,給外國人、老佛爺、洋務派和顢頇官吏看看而已。
(選自《歷史活著》/李天綱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15年2月版)